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正文
汇聚种业力量 建设种业强省
2020年12月28日 03:32:06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程渭山 编辑 章忻 周宇晗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列为2021年八大重点任务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种业位于农业产业链的最前端,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长期性、公益性的核心产业,也是决定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核心要素。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实施种业自主创新工程和国家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程。如何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也是“十四五”时期需要重点研究部署的重大课题。浙江要以建设“重要窗口”为契机,汇聚浙江种业力量,建设种业强省。

  育种专项成效明显

  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新品种选育和种业发展,主要领导亲自谋划,分管领导亲自抓,先后设立了以高产为目标的水稻籼粳杂种优势利用的“8812”计划、早稻优质化育种联合攻关的“9410”计划等。在有关部门、高校科研单位和种业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取得较大进展,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机制初步建立,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增强,政产学研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新品种选育推广体系初步形成,有力推进了农业供给侧改革,为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主育成推广了一批新品种。以育种专项为例,截至2019年底,共育成新品种(组合)557个,其中国家审(认)定84个、省审(认)定398个,获品种权保护250件。引进培养了一批人才和团队。近年来,育种专项共引进培养人才635人,有51人入选国家、省、地方人才工程,其中国家级9人,省级31人。

  发展了一批育繁推基地和种业企业。育种专项在不同品种间设立协作组,各协作组成员单位与种业企业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培育了一批育繁推联合体,有效推动了成果转化。粮食协作组共建立水稻良种繁育基地109个,畜禽协作组新建或扩建育繁推试验基地45个,其中5个成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通过联合研究、成果转让等多种形式,全省培育发展现代种业企业190余家,勿忘农、宁波种业等一批种业企业异军突起。

  创新形成了一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经验。《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2015年修订)和2017年修订版《浙江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的实施,为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法律依据和重要契机。此后,随着浙江省水产种业有限公司、宁波市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等种业企业相继成立,科研机构和技术团队以技术作价合作或入股,创新形成了一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新路径和新经验。

  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取得了明显成效。近年来,我省积极构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在地方名特优品种保护、提纯复壮、品种推广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形成了一定数量的具有相对优势的区域特色品种。围绕“第三次全国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加强对现存及新收集的种质资源的系统整理分类、保存和性状鉴定。加强优势种质资源保护,建立了一批地方特色种质资源圃。收集整理了一批具有遗传育种价值的种质资源,建立了主要品种的DNA指纹数据库。

  建设种业强省的七条建议

  在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省种业在自主创新和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等领域,取得了一些新突破,但种业发展所面临的体制不顺、机制不活、规模不大、创新能力不足等深层次矛盾也日益凸显。一是有的部门对育种的长期性、公益性、渐进性、不确定性认识不足。二是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创新投入的差距还在进一步拉大。三是“政产学研结合、育繁推一体化”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四是现代种业主体培育发展不够,综合实力有限。五是对种质资源保护重视不够、投入不足,保种效益不高,影响保种主体积极性。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十四五”期间我省要以打造种业强省为目标,大力培育现代种业主体,着力构建完善以市场为导向、政府为主导、企业为引领、科技为依托的“政产学研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产业化体系,实现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进一步提高对种业产业重要性认识。科技兴农先兴种,没有种业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农业现代化。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省育种水平在许多领域已达到了全国领先,但跟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供给侧改革对新品种的需要相比,与日、美、以色列等种业强国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另外,农业新品种选育具有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风险高等特点,需要长期经验积累、育种经验传承和丰富的种质资源基础,没有各级政府的长期稳定支持,农业新品种选育工作很难持续开展,研发团队难以稳定。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种业产业重要性认识,“十四五”时期仍要继续高度重视种业,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按照优质化、高效化、专门化、功能化的育种方向,坚持优质、高产、抗性并重,在种植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林业等各个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大幅提升我省种业自主创新能力,把种业“芯片”更多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二是进一步加大育种专项财政投入。“十四五”期间要继续实施育种专项,还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要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主,吸收种业研发企业参加,在首席专家的带领下开展民主协商式的协作攻关,协作要更加紧密、有效;要适当放宽育种专项经费使用范围,给协作组成员单位更大的经费使用自主权,并适当向地市级特色学科倾斜,有条件的地级市也应建立相应的育种专项;要进一步扩大育种专项覆盖范围,把一些高校相关学科的新生力量纳入专项支持范围;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把因财政体制原因游离在育种专项之外且有较强科研实力的地方科研机构或种业企业纳入育种专项中来。

  三是进一步做大做强现代种业主体。进一步完善“政产学研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产业化体系,大力扶持发展壮大现代种业主体,着力培育一批集科研、生产、加工、营销、技术服务等多种功能的育繁推一体化种业龙头企业。种业龙头企业具有先天的信息优势和经营管理的灵活优势,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自身优势,运用市场机制,推动种业龙头企业成为育繁推一体化的主体和龙头;继续推动育种团队以“现金+股权+期权”等方式参与组建种业龙头企业;在研发投入、资源整合、基地建设等方面加快整合步伐,推动种业兼并重组,着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种业企业;强化种业企业品牌意识,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大力支持勿忘农、宁波种业等种业龙头企业上市,拓宽融资渠道,打造一批种业航母。

  四是进一步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农业种质资源是现代种业创新的基石。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的基础建设,“集中保护+种业主体分散保护”“线下活体保护+线上数据库”相结合,加大对地方种质、特色种质保护圃、保护库建设的扶持力度,在种质栽培、繁育隔离、种子或器官保存硬件条件上给予适当倾斜。鼓励企业、科研单位、公益性组织参与种质资源保护。依托各类科研院所,加强对现存及新收集的种质资源进行系统整理分类、保存和性状鉴定,加快对一些重要性状开展基因水平鉴定。筹建省级种质资源保护中心,建立网络化省级种质资源信息基础数据库和智能化管理平台,加强种质资源引进、交换和利用。开发农业种质资源信息共享服务系统,建立共享互惠机制,搭建共享种质平台,研究探索有偿征集、付费使用和奖励机制,减少重复引进、重复保护,消除信息孤岛。建立与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相适应并适当倾斜的考核评价和职称晋升机制,鼓励和引导科研人员特别是青年科研人员从事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相关基础工作。

  五是进一步深化种业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商业化育种模式。育种专项允许种业龙头企业主持或参与新品种选育专项课题研究,采用财政后补助、间接投入、配套资金等方式,支持企业自主决策、先行投入,开展重大产业关键共性技术、装备和标准的研发攻关。积极创设财政引导种业基金和各类种业发展基金,引导社会资金流入种业产业。积极探索建立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股权投资等多种形式的种业模式,重点支持育种创新能力强、品种市场占有率高的种业企业。鼓励科研院所以知识产权入股等形式与种业企业联合成立研究院,完善育繁推一体化产业链条。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建立健全科技成果、知识产权评估、归属和利益分享机制,探索推进新品种权股份化,并量化到个人。探索良种转化推广奖励制度,不断推进良种产业化。探索建立种业利润反哺育种研究的长效投入机制,实现技术突破、装备升级与种业发展的多赢。加快推进制种保险试点示范,建立政府支持、企业参与、商业化运作的制种风险分散机制,对产销全程的种业特有自然灾害风险、法律风险、职业责任风险及市场推广风险等进行全方位的配套保障服务。建立灵活的种业人才流动与创新机制,加大政策支持鼓励科研人员兼职创新、离岗创业。

  六是进一步依法加强知识产权和种质资源保护。种业未来竞争的核心是知识产权的竞争,能否保护好知识产权,不仅关系到民族种业的创新能力,而且关系到种企能否真正成为商业化育种的主体。要加强种业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在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办法的基础上拓展新品种的物种范畴;要进一步增强农业科研机构和种业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克服重成果、轻保护思想,切实加强自身知识产权保护,防止种质资源流失和自主知识产权丧失。要以苗种生产许可为纽带,加强苗种生产许可证规范管理。加强对苗种的检验检疫和跨区域流通管理,实施产地检疫,预防区域性病害扩散。尽快研究开发相应作物核心SNP标记集,构建核心种质、主要育成品种DNA指纹图谱,进而建立利用SNP等标记快速鉴定品种真伪及纯度的技术规范,使之成为种子种苗管理和品种权保护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行政管理部门执法提供依据。

  七是每年举办浙江省种业发展大会。为进一步推动全省种业产业加快发展,可与浙江省种业博览会相结合,以“引领中国种业,打造种业强省”为宗旨,举办浙江省种业发展大会。为种业振兴树信心,为种业交流搭平台,为种业发展创品牌,力争用10年时间将浙江省打造成种业强省。

标签: 责任编辑: 吴珂珺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汇聚种业力量 建设种业强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