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正文
64613亿元背后 是什么样的浙江?
2021年01月26日 13:18:31 来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王世琪 夏丹

  1月26日上午,浙江省人民大会堂传出喜讯:2020年浙江生产总值(GDP)达到64613亿元,比上年增长3.6%。尽管2020年充满不确定,但浙江依然交出了一张靓丽的成绩单。

  仔细品读这个数字,它不仅因2020的艰难困苦而格外耀眼。

  在“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开局的重要历史节点上,64613亿元背后,是浙江对上一个五年的答复,也是对下一个五年的展望,是浙江谋求高质量发展立体而丰满的画像。

  站在浙江看浙江——

  3.6%的含金量有多高

IMG_3069.JPG

  “十三五”期间,浙江GDP从4万亿级扩增至6万亿级体量。2017年、2019年,浙江GDP先后跃上5、6万亿元台阶。2020年在克服疫情的不利影响,浙江经济依然保持稳中有升,总量持续稳居全国第四。

  回眸历史,2004年浙江省GDP首破1万亿元,2008年破2万亿元,2011年破3万亿元,2014年破4万亿元,2017年突破5万亿元,2019年一举突破6万亿元。

  从3年到4年新增1万亿元,到2年新增1万亿元,不难发现,在经济体量不断增大的同时,浙江经济破新万亿的态势蹄疾步稳。

  单看2020年,浙江经济划出的曲线更有意思:一季度-5.6%,上半年0.5%,前三季度2.3%,到全年的3.6%。逆势上扬,节节攀高。

  “难以置信,大大超出预期。”当涌金君问浙江省统计局总统计师王美福怎么看时,他无限感慨地说。

IMG_3070.JPG

  在浙江,一只口罩为这条曲线做了完美的注释。

  2020年的打开方式,是一只普普通通的口罩。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口罩变得“一罩难求”。

  “最开始,浙江省一天的口罩产能几乎为全省一天的消耗量的十分之一。别说普通百姓,连医护人员的口罩都难以保证。”回忆起疫情之初的紧缺,浙江省经信厅一位分管副厅长依然感慨。

  为此,浙江专门设立口罩生产工作专班,快速构建起口罩生产体系,克服设备紧缺、物料紧缺、员工紧缺的三重难关,实现了“一周组织产能上千万,两周实现产量破千万,三周产能近200万、产量破1500万”。

  浙江口罩日产量从疫情之初的15.5万只,快速提升到3月26日的6300万只以上,之后甚至创下日产1.6亿只的记录。不单完成国家调拨任务,还为企业迅速复工复产提供了有力支撑,当疫情海外蔓延时,还实现了出口和支援国际社会。

  从2月10日开始复工复产,到2月24日,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基本实现全面复工,比全国提前半个月左右。

  什么是浙江经济的韧性?这就是了!它不抽象,它很实在!

  经过多年的磨砺,尤其是“十三五”以来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的扎实基础,遇到困难,快速反应、灵活应对,使得浙江经济经住了疫情大考。

  到2020年四季度,浙江规上工业经济连续三个月保持10%以上的增速,分别是10.9%、11.9%和10.2%,为近十年里速度最快的一个季度。

  “我做过一个测算,2020年3月至12月,工业后10个月平均增速超过9%;6月份以来全省出口增速接近20%。”王美福说,稳增长工业贡献大,出口贡献度高。

  站在长三角看浙江——

  世界级经济圈有多强

长三角.jpeg

  当下,区域之间的竞争,早已上升到城市群的纬度,而谈论浙江的关系最为密切的城市群,无疑是长三角。

  三省一市的对比,已是老生常谈,今天涌金君要把长三角当成一个整体,看看这个我国经济发展活力最足的地区在2020年表现如何。

  先来回顾下2019年。长三角地区GDP合计23.7万亿元,约占全国的23.9%,同比增长6.4%,高于全国增速0.3个百分点,经济实力可见一斑。

  而2020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长三角的经济发展活力无疑再次实现跃升。根据现有统计,浙江64613亿元、安徽38680亿元、上海38700亿元,江苏102700亿,长三角地区GDP总量突破24万亿元。

  这个突破属实不易。疫情暴发,作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增长极,长三角三省一市首当其冲——一方面人口高频流动,防控压力大;另一方面,一体化多年形成了无数条牢固的产业链,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即便如此,长三角地区仍然率先实现破题,通过区域协作在全国率先重启经济发展。“2020年的种种,是长三角一体化多年的成效检验,稳定的增长说明三省一市在长期协调发展已经形成默契,能够同心协力共克时艰。”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吕淼认为,这将是未来长三角一体化提质增效,参与国际竞争的关键。

  而另一个体现长三角发展潜力的指标,是龙头城市的扩容。


IMG_3071.JPG

  2019年,全国17个城市GDP破万亿,长三角6地上榜,而2020年,南通、合肥两个长三角主要城市相继官宣,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突破万亿。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GDP破万亿是发展实力的象征。一个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一个长三角一体化沪苏通核心三角强支点城市,合肥与南通的晋级,对于长三角的区域经济发展,无疑是重大利好。

  “对于一个城市群而言,多极化是区域空间布局持续优化的重要特征。”吕淼说,世界范围内大都市群的发展无不遵循这一发展规律。

  以日本东京都市圈为例,1986年,日本政府提出培育“业务核都市”,通过产业功能的集聚,在东京周边县市形成若干职住平衡、城市服务功能完善的自立型都市。新宿、涩谷、台东等周边地区充分利用好自身优势在承接制造产业溢出的同时,发展配套的商业服务、科研服务等服务产业。当前,本来荒芜的山手地区变成了繁华的卫星城市,还促进了神奈川县、千叶县和茨县等地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有效支撑了东京都市圈的经济社会生活。

  但在万亿城市的打造上,浙江这个长三角金南翼也要打起精神,自杭州、宁波先后迈入万亿行列后,“三弟”温州显得差距有些大,2019年,温州的GDP为6606亿元,任重道远。

  站在全国看浙江——

  全国第四的“标兵”与“追兵”

IMG_3072.JPG

  谈完长三角,再把视野放向全国。

  1月26日,江苏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省长吴政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2020年,江苏地区生产总值(GDP)为10.27万亿元。

  而就在两天前的1月24日,广东省统计局发布2020年广东经济运行数据显示:2020年广东GDP达110760.94亿元,同比增长2.3%。这一总量,超越世界上90%以上的国家,与加拿大、俄罗斯、韩国相当,远超西班牙、澳大利亚、荷兰等国。

  2019年,广东GDP达10.5万亿元,成为中国第一个GDP破10万亿元的省份。今年,江苏成为继广东之后的中国第二个破10万亿省份。

  如今,在中国,GDP10万亿元的顶端,广东和江苏,形成了双子星。

  10万亿元是什么概念?在国内,这两个省份加起来就占了全国超过五分之一的份额。

  放眼全球,GDP破10万亿,已经超过世界上90%国家的经济体量。这一水平,与俄罗斯、韩国、西班牙等国家相当,说是富可敌国,一点都不夸张。

  除了双子星之外,全国排名第三的山东,2020年GDP73129亿元,同比增长也是3.6%,增速与浙江相当。

  截至目前,浙江已连续25年稳居全国第四。

  同是疫情影响下的2020年,仅从排名前三的标兵看,除了广东经济增速低于浙江一个多点,江苏和山东,不但经济体量比浙江大,且经济增长高于浙江或与浙江齐平。这一点,值得浙江学习追赶。

  近年来,浙江经济一直保持着好于全国、好于预期、领跑东部的态势,从2020年的情况来看,浙江要保持经济增速快的优势需要更多努力。

  标兵大步向前,追兵也紧随其后。

  继2019年首破5万亿元以后,2020年河南GDP54997.07亿元;四川直逼5万亿元;湖南首破4万亿元。湖北因疫情影响,虽增速仍为负数,但体量也达到4.34万亿元。

  当然,单纯比较GDP总量并不十分客观,因为每个省的地域面积、人口总数等情况都不一样。但是,GDP作为国际上惯用的一个评价数据,对衡量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依然有其客观性。

  比较GDP本身不是目的本身,可持续增长为百姓生活创造更多,才是经济发展最根本的意义。

  如果说GDP代表着地方经济发展的“面子”,那么老百姓收入则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里子”。从这个维度来看,浙江经济确实是有“里”又有“面”。

  就在前几日,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发布数据,2020年,浙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破5万元。更为可喜的是,浙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以62699元和31930元,连续20年和36年居全国各省(区)第一。城乡居民收入双双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比值降至1.96,连续8年呈缩小态势,更是自1993年以来首次低于2。浙江成为城乡协调发展水平最高的省份之一。

  尽管2020年受疫情影响居民增收面临巨大挑战,浙江坚持稳经济、保民生,最终实现老百姓收入逆势出新高。

  经济稳定增长,老百姓收入才能持续提高。不唯GDP,但也要努力发展经济,保持GDP的可持续增长,成为老百姓增收的可靠基石。

  站在世界看浙江——

  距离韩国有多远

  与64613亿元共同传出的,还有另一个数字,8.5万亿元。这是浙江给自己制定的“十四五”GDP奋斗目标。

  其实,浙江在发展中,一直有一个对标的目标,那就是隔海相望的韩国。

IMG_3073.JPG

  浙江与韩国面积都约10万平方公里,人口规模均在5000万至6000万之间,都属于山多平原少的地形,且拥有较长的海岸线以及众多的海岛。

  地缘上的相近,使得韩国的发展经验对浙江实现高质量发展有不小的借鉴意义。

  说起来,浙江对标韩国,还有一些历史渊源。早在上世纪90年代,韩国因创造“汉江奇迹”名噪一时,不少学者都希望通过对其发展经验的研究,为刚起步的浙江外向型经济提供借鉴。

  经过三十年的发展,浙江学到不少,但差距仍然不小。

  以2019年的数据为例,韩国GDP总量为1.64万亿美元,同期浙江仅为韩国的55%;论人均GDP,2019年韩国人均GDP为3.175万美元,同期浙江仅为韩国的49%。

  但即便如此,浙江的追赶态势仍然明显。1996年,浙江人均GDP是1100美元,韩国刚好达到10000美元,是浙江的9倍多;到2019年,这个比值缩小到了两倍。

  韩国2020年GDP虽未出炉,但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韩国2020年GDP将同比下降1.8%,与浙江同比增长3.6%对比来看,两者的差距无疑将进一步缩小。

  差距不断缩小,是不是也失去了对标价值?

  其实不然。在发展中,韩国实现了“轻工业主导—重化工业主导—第三产业主导—知识经济主导”的数次产业进化,对正处在“劳动力主导—资本主导—高科技产业主导”的转型关键期的浙江来说,韩国转型成功的经验显得弥足珍贵。

  清晰且具有前瞻性的产业规划是重要经验之一。

  早在1980年,韩国便提出发展半导体、电子机械、精密化学等技术密集型产业;进入新世纪初,韩国又把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作为更长时期的“未来产业”。

  正是这些超前布局,才有了如今韩国半导体、液晶显示器、汽车等领域的国际地位。

  而当下,浙江对“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的建设布局,也正是在产业规划与发展中的一步妙棋。

  而另一条值得浙江借鉴的发展道路是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三星、现代、LG等五大集团在韩国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仅三星集团每年就贡献韩国五分之一的GDP,也正是在这些龙头企业的带动下,韩国的船舶制造、半导体、汽车等产业形成了优质的发展生态。

  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学术委副主任刘亭曾在接受涌金君采访时提到,

  随着人类进入信息社会后,生产生活方式发生重大甚至是颠覆性转变,经济活动的运行和组织也将相应发生重大变化。

  这一过程中,龙头企业、平台企业对于产业集群式发展的影响必将进一步显现。

  而浙江则可以借鉴韩国“龙头带集群”的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出一条现有企业和产业集群经由数字化生态、有机化重组,从而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路子。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明确提出大力实施制造业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推动标志性产业链做长做宽、做优做强,提升龙头企业引领力。

  当然,在借鉴之中浙江也有创新之举,比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的加快建设“单项冠军之省”,便是浙江根据自身中小企业量大面广的实际,确定的发展方向。

  在2020年的64613亿元中,我们可以看到浙江追赶目标的努力与成效,再过五年,当展望之中的8.5万亿元照进现实,以浙江谋求高质量发展的定力与作为,这个差距必将继续缩小。

标签: 责任编辑: 庞舒青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64613亿元背后 是什么样的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