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重塑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如何理解新发展格局的时代意义,浙江又如何从关键着力点上谋划打好构建新发展格局组合拳,代表委员纷纷结合自己的工作建言献策。
德力西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成中代表:
打通双循环
“任督二脉”
进入新发展阶段,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下,浙江该如何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这是全国人大代表、德力西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成中今年两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我们以深耕本土市场为首要任务,同时积极拓展‘一带一路’沿线的新兴市场,实际已暗合了双循环的要求。德力西去年发展平稳,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态势,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这一布局。”
胡成中代表告诉记者,德力西从实践中得出的经验是,打造双循环战略枢纽,需在增强循环畅通能力上下功夫:“目前,我们在国内有1000多家一级代理商、6万多家线下门店、多个线上销售平台和合作伙伴,国外的产品销售和服务支持网络遍布6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们与渠道商形成了共生共荣的合作关系,打通了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任督二脉’。”
“我也发现,去年有一大批传统外贸企业在尝试‘外拓内’过程中,存在‘想转不敢转’‘想转转不了’的情况,原因就是缺乏品牌、缺乏国内营销渠道。”胡成中代表期待今年会有支持中小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增强循环畅通能力的相关政策。
“浙江制造如今拥有强大的竞争力和良好声誉。在增强循环畅通能力上,浙江有这个能力,市场也有这个空间。”胡成中代表建议,政府层面要从品牌建设、销售网络建设、金融支持等方面对企业给予更多扶持,积极推动外贸企业进社区、进商场、进平台,推动企业多向拓展通达全国的营销渠道,以加速形成发展新格局。同时,加倍呵护“浙江制造”的金招牌,加大对在市场竞争中确立了地位、赢得了口碑的优秀企业及其品牌保护,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制假售假等侵权行为。政府净化环境、企业抓好质量,共同提升“浙江制造”的品牌溢价。
(本报记者 方臻子)
浙江龙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欧其代表:
攻克产业链供应链
“卡脖子”难题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在过去充满不确定性的一年中,全国人大代表、浙江龙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欧其深深感受到,当前国际产业链和供应链遭受冲击,很多产品“断供”,使得“卡脖子”问题大幅上升。
“我们必须着力在强链、延链、补链上狠下功夫,以发展的确定性全力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欧其代表认为,浙江企业应抓住扩大内需的机遇,强化对国内消费升级的响应效率,提升高端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进一步加大国内大循环,尽可能减少需求外溢。
“当然,畅通产业链循环是一个系统工程,光靠企业是不够的,政府还需加大对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支持力度。”欧其代表建议,各地政府要研制关于本地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深度融合的专项指导规划,促成企业同高校、科研院所在规划框架下协商签约,从应用基础研究到应用技术研发、中试孵化、研发成果进入产品化、产业化的链条中,选择重点提供财政经费支持。同时,有力有序推进创新攻关的“揭榜挂帅”体制机制,要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提出具体的刚性目标需求, 并且选择有众多创新主体参与的技术领域,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开展协同攻关,由此攻克产业链供应链“卡脖子”难题。
(本报记者 金梁)
奥克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坚江代表:
助力外贸企业
开拓国内市场
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下,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成为众多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作为实体经济的深度参与者,全国人大代表、奥克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坚江,一直关注着中小外贸企业的生存状态。
“疫情发生以来,众多外贸企业通过外贸转内销的方式,积极开拓国内市场,抢抓发展机遇。但由于国内外市场环境不同,现实中也遇到了许多困难。”郑坚江代表了解到,国内市场回款周期长、库存压力大、营销费用高,企业要承担的生产及运营成本较高。此外,习惯了订单式销售的外贸企业,对国内的市场准入、销售渠道、结算方式等规则不熟悉,难以拓展国内市场;针对国外需求生产的产品在国内市场也存在“水土不服”的现象。
郑坚江代表建议,应加大对中小外贸企业转内销的政策帮扶力度。比如政府应引导电商平台降低线上运营费用,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经营周转类信贷支持,设立相应的“外贸转内销贷”,从而进一步降低企业内销成本。
“电商平台和龙头企业也应加强与中小外贸企业合作。”郑坚江代表表示,大型电商平台可以通过为中小外贸企业提供技术、数据支持和流量倾斜,设置外贸产品内销专区等方式展开合作,而实力较强的品牌企业和内销龙头企业,则可以通过大企业的品牌授权、商业联盟或资本运作方式,整合生产制造、企业品牌和渠道资源等优势,减少中小外贸企业在生产研发、销售渠道、宣传营销等各个环节的成本。
“只有合作,才能在新发展格局中共赢。”郑坚江代表说。
(本报记者 陈佳莹)
杭州市政协副主席谢双成委员:
高标准打造商业
新模式新业态
作为数字经济先发地,浙江在打造新型消费、创新数字生活消费场景方面一直走在前列。面对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如何支持并鼓励这些商业新模式、新业态健康发展、走向长远,是全国政协委员、杭州市政协副主席谢双成关注的问题。
在谢双成委员看来,这几年,直播电商、生鲜电商、新零售等新商业模式不断升级,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远程办公、在线观影等线上新业态也蓬勃发展。要让这些消费热点持续升温、成为浙江拉动内需潜力的新动能,核心在于产品供给侧的创新。
“新业态、新模式之所以新,是因为它们迎合了居民消费模式、消费习惯的变化,引领、创造了新的消费需求。”谢双成委员认为,对这些内需市场的“风向标”,浙江应当不断研究、总结,在提升新型消费产品的供给质量、优化新型消费发展环境等方面下足功夫,以技术创新推进互联网和各类消费业态深度融合。
谢双成委员认为,浙江应发挥优势,把扩大内需与产业链升级相结合,加速打造一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通过产业带数字化升级、跨境电商等新模式畅通产业经济大循环,做大做强国内市场。
“对新业态、新模式的观察,我们应该放在未来五年、十五年的时间窗口里,去思考还需要提供什么。”谢双成委员说,浙江在新发展阶段更要构建新发展格局,从瞄准消费市场向瞄准规则市场转变,不断提升行业话语权。政府部门也应以包容审慎的态度,探索适合新模式、新业态生长的现代化市场运作模式和管理模式,打造品牌文化塑造的长效机制,让更多新业态、新模式走向成熟,成为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生力军。
(本报记者 祝梅)
宁波市政协原主席杨戌标委员:
着力打造
双循环枢纽城市
浙江如何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为全国大局作出更大贡献?全国政协委员、宁波市政协原主席杨戌标认为,凝心聚力,打造双循环枢纽型城市是关键。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生产、流通、消费多个环节,国际、国内、区域多个层面,需要充分发挥地方比较优势,布局建设一批双循环枢纽城市,形成同向发力、协同推进的局面。”杨戌标委员说。
浙江提出加快中心城市能级提升,唱好杭州、宁波“双城记”,培育国家中心城市。“杭州、宁波作为我省发展中的‘领头雁’,理应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一马当先。”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这正是宁波打造双循环枢纽城市时需要牢牢把握的基本点。”在杨戌标委员看来,宁波依托其连接“两个市场”的比较优势,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城市,有助于更好畅通产品和服务双向流动,稳定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服务中西部地区商品要素进入国际市场,推动构建更加均衡、更高水平的开放格局。
“希望国家层面支持宁波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城市,支持宁波舟山港建设长三角‘双核心’港口,使宁波更好地发挥区位优势、港口优势和开放优势。”杨戌标委员说。
(本报记者 王世琪)
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南存辉委员:
龙头企业要引领
产业链提升
“围绕太阳能利用、光伏产业发展,我今年带来了多个提案,分别从生产、应用、消费、服务、规约、政策等方面建言。”全国政协委员、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南存辉开门见山地介绍。
正泰集团创立以来,一直在智慧能源与新能源产业上持续创新发展。过去一年,疫情令全球市场挑战加剧,但正泰集团的海内外业务均实现正增长,斩获沙特国家电力亿元级智能电表外置断路器采购订单,跻身国家电网“一带一路”重点供方名单,打开了更大的市场空间,也让南存辉委员有了更多思考。“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过程中,更多龙头企业要挺身而出,因为龙头企业抗风险能力更强,而且能帮助整条产业链提升竞争力。”南存辉委员注意到,过去一年,浙江在这方面动作不断,如对全省重点产业链进行系统梳理后,明确了十大标志性产业链作为浙江整个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的核心。其中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发挥各条标志性产业链上龙头企业的牵引带动作用。
身为行业龙头企业,正泰集团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推进国内业务升级和国际业务扩容。南存辉委员说:“去年,我们在海内外市场能持续突破,与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力密不可分。可以说,危机让大家更加紧密团结在一起。”
新机遇,要有新担当——实现产业提档升级,增强行业国际竞争力,龙头企业重任在肩。“今年两会,我关注的重点之一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南存辉委员认为,针对行业“卡脖子”技术问题,浙江龙头企业一定能以发展大局为重,勇挑重担,联合产业上下游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本报记者 夏丹)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