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3月2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王璐怡)这是一堂直抵心灵的特殊党课。
“如何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青年学子应该怎样把学习党史和勇担使命结合起来?”3月20日至21日,党史学习教育中央宣讲团到浙江宣讲。党史学习教育中央宣讲团成员、中国社科院党组成员、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姜辉在杭州作宣讲报告后,又先后来到嘉兴南湖、浙江大学,与基层党员群众、师生代表交流党史学习心得体会,为大家解疑释惑。
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3月20日,结束在省人民大会堂的宣讲报告会后,姜辉一行来到嘉兴南湖红船边,和当地党员干部群众一起重温建党历史,传承红船精神。
湖心岛畔、烟雨楼前,1921年,中国革命就在这一叶红船上开启新篇章。
2017年11月,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南湖红船。他深情地说,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
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秀水泱泱,红船依旧。回忆这段党史,姜辉动情地说,红船就是党的摇篮,红船精神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理想追求。
“中国共产党已从最初的50多人发展到9100多万名党员的大党,一艘小小的红船已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姜辉认为,这背后正是因为有红色基因的代代传承。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学党史、悟思想正当其时。
姜辉鼓励在场的年轻人,要学史力行,把红船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今天,我们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时刻,要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把它转化为立足新起点、奋进新时代的精神动力,继续传承下去。”
掌声不时响起。红船青年宣讲团成员、党员刘静意犹未尽。“心有所信、方能行远,我们要在党史学习中汲取更多力量。”她说,身为南湖儿女,要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让更多人了解党史,把红船精神传承好、发扬好。
党史学习,要做到“求是创新”
21日上午,姜辉一行来到浙江大学,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宣讲、交流、座谈。交流前,姜辉和师生代表一起参观了浙大党建馆。
浙大党建馆建于2019年,由“红船精神主题展”和“浙江大学党建工作主题展”两个展馆构成。依托浙江“三个地”的优势,浙大党建馆与南湖革命纪念馆共展共建,以“红船精神”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和浙大人“勇立潮头”的红色故事得以在这里汇聚。如今,党建馆不仅是引领全校师生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的重要场所,也是全省党员现场教育的重要基地。
“作为大学生,如何才能更好地学习党史?”趁着一起看展的机会,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研究生张卓舒提问。
短暂思考后,姜辉说起了浙大校训“求是创新”。“我认为,学党史同样需要‘求是创新’精神。”他解释,“求是”就是要把党史讲准,这就需要学生们全面掌握百年党史的主流主线,要清楚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大会议和重要人物。
“创新,则是创新形式和方法。”姜辉接着说,大学生思想活跃,对新生事物接受度高,只有通过多样化、年轻化的形式,才能吸引更多青年主动投入党史学习中。他建议,把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在随后的座谈交流中,浙江大学6位师生代表结合自身教学经历,分享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感悟,有的讲述了作为理论宣讲团成员“学进去与讲出来”的经历,有的分享了参与红色人物史料收集的实践心得。
“如何讲好党史、学好党史,答案就在你们的发言和行动中。”姜辉勉励大家,要铭记历史职责和使命,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梦想不懈奋斗。
近年来,浙大思政课教学改革不断创新,积极推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互相融合。今年5月起,浙大将为本科生开设中共党史课程。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张立程参加交流活动后,有了新的思考:“要把党史内容融入纲要课教学,在思政课教学改革中进一步加以运用。”
这次,姜辉还给浙大师生带来了礼物——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等读本,希望师生们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更好地理解“精神动能所在”。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