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到室外上党课、重温红军路……在建党100周年之际,金华市武义县各学校在抓党建促发展的同时,全面推进党史教育,让学生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做好红色传人,一堂堂特殊的红色课堂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涯中。
跟着课本去看红色足迹
在《红色丰碑》教材中记录着这样一段历史:“1936年9月28日,粟裕率领红军挺进师准备攻打宣平县城……这年冬天,红军挺进师踏着厚厚的积雪到宣平子坑村刘宝泰家借宿……”近日,桃溪小学的师生们跟着课本追寻红色足迹。
“老师,还有多久才到?”“还没呢,还有两公里。这只是红军革命路上最短的一段距离……”听到这样的回答,同学们顿时像泄了气的气球。随行的老师趁机讲起了红军长征的故事,同学们听了,对革命先辈更加敬佩起来。所有人都咬牙坚持着,蜿蜒的山路抵挡不住大家昂扬的斗志,历时1小时50分钟,全程无休,所有师生全部到达桃溪镇子坑村。
子坑村距离桃溪小学有5.8公里,是当年粟裕将军在浙南开辟的宣(平)遂(昌)汤(溪)游击革命根据地。为了体验当年红军的艰辛,感受曾经的艰苦岁月,全校师生轻装上阵,重走栗裕将军开辟的革命古道。
与往常出游不同,这次的研学游,学校给大家准备了统一的饭菜——“红军饭”。虽然食材十分简单,但学生们吃得很满足。“我觉得芥菜饭很好吃,要知道当年的红军哪能吃上这么好的饭啊,野菜居多,都不一定能吃饱。所以,我们更应该好好珍惜粮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三年级温同学边吃边感叹。
“红军草鞋”作为一个历史符号,它是当年千万红军战士艰苦跋涉、浴血奋战的一个历史见证和象征。学校邀请了村中老人教学生编红军鞋。一系一搓一挽一编一压一敲,草鞋轻松编,将稻秆绳的一头系在木质的草鞋靶上,一头紧拽在手,细搓麻绳后,将麻绳挽向草鞋靶的空隙内,按照编织顺序逐次编织。爷爷手把手地教,学生们在体验中也收获了不一样的知识与快乐。
“邵李青于1930年1月27日在武义召开会议,组建了浙江省第一支红军——中国共产党浙武红军游击队,竖起了浙江省首面红军大旗……”近日,追随着本土党史教材《红色丰碑》,邵宅小学党支部书记、80后校长王剑带着90后、00后们来到了邵李青的故居,探寻红色遗址,重温革命烈士邵李青的故事,追思革命岁月。
邵宅小学70%左右学生来自皖黔赣等革命根据地,身上流淌着红色的基因。正值建党100周年之际,学校结合党史教材《红色丰碑》,以“探寻先烈足迹,传承红色基因”为落脚点,利用学校地域优势,编排适合学校的党史教育课程,由党员教师与班主任担任专职教师。
追思、祭奠是为了更好地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邵李青烈士墓前,师生们肃立默哀,队员们身穿军装,佩戴红领巾,重温入队誓词,献上亲手制作的小白花,表达敬意。
同时,为了更好开展党史教育课程,学校探索“红色微故事”、“党员微服务”、“示范微引领”、“成器微过程”等微行动,以“党建+”模式激励全校师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历行。
映山红开遍时,我们听抗战故事
“70多年前,一群年轻的战士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70年后,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却不能忘记向那些不畏牺牲抗美援朝的英雄致敬。”
近日,漠华小学组织全体师生在漠华纪念馆,听抗美援朝老战士潘舍和讲述那段难以忘怀的烽火岁月。
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少先队员代表为抗美援朝老战士戴上了鲜艳的红领巾和写有“抗美援朝光荣战士”的绶带,并郑重地敬队礼,表达自己最真挚的祝福,感谢他们为祖国和人民做出的贡献。
纪念馆里同学们静静地站着,听潘爷爷回忆那个充满硝烟的年代。潘爷爷回忆道:当时的中国志愿军执行宽待战俘政策,不打不骂,不侮辱人格,还及时为他们治疗伤病,大家都称他们为“仁义之师”、“正义之师”。潘爷爷还参加过战区营房的修建,当时技术手段和物质条件有限,他们修建营房没有推土机、挖掘机,全靠战士们一担一担的将石头、砖瓦运输、修建。即使条件艰苦,战争残酷,潘爷爷依旧保持着乐观的心态。
清明节还是映山红的时节,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开花了。漠华小学的同学们摘下了一朵朵映山红精心包装,在这特殊的日子里献给先烈们,同时高唱起红歌《映山红》以表达同学们一颗颗火红的向党爱国之心。
像桃溪小学、邵宅小学、漠华小学一样,全县各学校不仅积极开展党史教育、开设地方党史课,还鼓励学生走出课堂探寻红色足迹,党员重温入党誓词、纪念碑下缅怀革命先烈、向烈士敬献花圈、听红色故事……。学校让历史与时代牵手,通过广泛开展红色体验活动,唤醒学生的红色基因,磨砺学生的理想信念与品格,守好红色根脉,在每个孩子心中种下“红色种子”,让鲜艳的红旗在校园里高高飘扬,革命传统代代相传。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