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正文
学什么?适合谁?对于强基计划,在清华北大就读的浙江学生这么说
2021年04月13日 08:31:21 来源: 钱江晚报

  近日,包括清华、北大、浙江大学在内的国内数十所顶尖高校相继公布了2021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这对于今年的很多高考生而言,人生的一大抉择,已经摆在了面前。

  要不要去冲刺强基计划?被高校的强基计划招录都会学什么?强基计划到底适合哪些学生?这个计划到底能给自己的未来带去什么?如果中途想要改变求学方向是否可以……一系列问号,让很多学生、家长乃至老师,都在这个关键节点纠结不已。

  于是,我们找到了去年首批被高校强基计划招录的学子,请他们讲述,经过这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后,对于强基计划的认知与感悟。

  当强基计划这个新选项摆在面前

  是选择坚定不移还是进退纠结

  2020年毕业于杭二中的胡文瀚,是清华大学第一届强基计划的学生。他目前就读的专业,是理论与应用力学+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而去年第一次听说强基计划的他,正值高三下半学期。

  在那之前,胡文瀚关注的信息基本上都与“三位一体”相关。而强基计划的出台,直接打破了之前的招生格局和节奏,“很多高校开始连夜设计适应强基计划的培养体系和招生方案。”

  胡文瀚

  所以,当时的胡文瀚内心还是有些慌乱的,“因为我并非那种学术志向非常坚定的人,也没有在某一门基础学科上有突出的素养,我的相对优势在于综合成绩,也就是高考,但我的实力也并没有达到能裸分上清北的程度。”

  胡文瀚犹豫过要不要冲刺强基计划,毕竟这项计划是新兴的,它对专业选择以及转专业都有诸多限制,“但当时我又觉得像我这样对专业不是特别坚定的同学来说,这些限制似乎也没有那么重要。去清北的机会于我而言虽然不一定是最优选择,但能在那样的氛围里和许多优秀的人互相交流学习,一定会成为一段独特的经历,所以我最后还是决定咬咬牙,去搏一搏。”

  相较于曾一度纠结的胡文瀚,同样毕业于杭二中,后被北京大学强基计划招录到工学院理论与应用力学系的封项晨,在最终抉择时则显得直接一些。

  封项晨对强基计划的专业方向都比较感兴趣,于是没有犹豫,决定报考。作为“过来人”,在他看来,笔试重点考察数学、物理能力,大约为竞赛难度,“我通过竞赛获得北大面试满分的优惠,所以面试时考官没有问有难度的问题。”

  毕业于杭州学军中学的方文和封项晨一样,强基计划公布的时候,她几乎没有犹豫就报名了,“高一时,就产生了要去‘全宇宙最厉害的中文系’,也就是北大中文系学中文的想法。”但方文还是坦言,其实一开始报考强基计划的时候,她的内心也很忐忑。虽然北大中文系是从初中以来就确立的目标,但毕竟古文字方向却是她从未了解过的领域。

  封项晨

  当时,胡文瀚的班级里大部分希望考清北的同学都报了强基计划,还有一部分同学报了上海交大、复旦、中科大和浙大等试点高校的强基计划,“我们班40多位同学,有20多位报了强基,最后有7位同学通过强基计划被清北录取,还有一部分同学被其他几所高校录取。”

  在网站上看到被录取信息的胡文瀚,心里也挺复杂的。

  “清华为了强基计划新设立了五个书院,分别对应不同的学科以及培养模式,通过强基计划被录取的学生会在书院中学习。我的强基综合分数和预期有一定落差,最终被录取到的书院以及相应的专业不是我期待的那个。”所以胡文瀚在当时还是感到一阵失落。之后,他在微信、QQ上和几个同学朋友聊了聊各自的情况,直到了解到有两个好朋友也被录取到了同一个书院,他才宽慰了不少。

  “至少书是有的读了。”胡文瀚半安慰半调侃地想,不管怎样,全家人心里石头至少是落地了。

  得知自己被强基计划录取后,封项晨非常开心,因为如果不冲刺强基计划,高考分没达到北大录取分数线的他,必然会与心仪的北大擦肩而过,“之前的努力和最终的抉择,都让我有了这个回报。”

  目前也在清华大学攻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陈怡萱,和方文是杭州学军中学的同班同学。她说,自己的成绩其实并不顶尖,在高三的时候,压根没想过要去清北,是班主任鼓励她,她才决定试一试。事实上,直到陈怡萱结束面试坐在从北京返程的火车上,她还在心疼白跑一趟的来回车票钱呢,“没想到自己真的可以。”

  所以,千万不要因为觉得自己不够好就放弃,“参与强基的入围标准远低于裸分的要求,也不是一定要有光辉的个人资料或者高级别的奖项,后续依然大有可为。”

  当成为强基计划的一员时

  会有什么与众不同的课程体系

  胡文瀚所在的行健书院,是理+工衔接培养,大家的理科部分都是力学,但是工程学科部分会有所区别,有车辆工程、航天航空、能源与动力工程、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所以在被录取之后,还进行了一次工科的分流,“就是我们自己选择工科志愿并排序,然后根据大家的强基综合分排名来录取。这个分流是在暑假期间完成的,分流确定了之后,班级、培养方案就基本确定了。”

  胡文瀚说,他们的培养方案是学校新制定的,课程安排和相关资源配备都经过了比较周密的设计。比较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书院制”,书院会为每位同学配备学业导师,这位导师不完全是传统的研究生或博士生导师,“我们可以和导师讨论各种事情,包括学术方面的和生活方面的。书院还会定期举办微沙龙,我们有机会和优秀的老师面对面交流。还有就是,书院会提供比较多的科研方面资源,比如这学期开设了科研导引课。”

  “因为清华强基的同学是隶属于五个书院的,不和别的院系同学混班,而且强基的部分专业是新设置的,所以有一套相对独立的培养方案和课程安排,基础性课程的比重会更大,难度会更深。”就胡文瀚而言,大一两个学期学的两门数学基础课是和数学系的同学一起上的,这对于数学基础不是特别突出的他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课本上的许多定理,胡文瀚往往需要在课后花大量时间去反复琢磨,但是最终也不一定能完全弄明白。有时候到了考试,可能有些题目拿到手就是一脸懵的状态。

  “不同书院差异还是挺明显的,不同人也不一样。”胡文瀚感觉学业压力还是挺大的,可支配时间也非常有限。上个学期,他基本没有出校逛过,每周能把各门课程的任务完成就算很不错了,毕竟有时候还会有学业外的班团活动、社工任务要去做,所以时间管理是对他来说是一大考验。

  而在北大工学院,封项晨说,今年有3/4是强基生,分班就分为3个强基班和1个普通班。他们的培养方案和高考生不一样,但是大一、大二课程大体相同,“没有特殊的学习计划,但是有专门的学业导师,每学期选课时导师都会给我们提出意见和建议,平时有学业上或者方向上的问题都可以与导师联系。”

  “清华给强基的学生开设了5个书院——致理、未央、探微、行健、日新。”陈怡萱介绍,致理大家庭设有数学、物理、化学、信计、生物5个专业,开设了8个班,都配置了班主任,导师(导师1对4),还有事务咨询指导小组,学生工作小组等等,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都给予比较细致的照顾。尤其是,在他们没有直系学长学姐的情况下,辅导员们,基本上承担了这部分的空缺,“他们都特别厉害,几乎什么事情都可以找他们。”

  封项晨说,必修课程由培养方案决定,北大强基生有专门的“力学强基培养方案”,可以选择院内辅修,但大一、大二的课程和高考生基本没有区别,“但北大有一门专为理科强基的学生开设的课程——博雅理学讲堂,面向全校强基生,由数院、物院、化院、生科、工院等理科学院院长亲自作讲座。这门课介绍了理科的各个方向及前沿,对我们选择双学位或交叉学科方向有很大的参考作用。”

  之前,封项晨听说,强基计划的学生,本科内容在前三年读完,大四开始进入科研,实际上就是如此,没有什么不同,“往年的工学院本科生本来就是大四课程很少,可以跟着导师进组。”

  同校的方文来到北大上学后发现,老师并没有给他们制定特别的学习计划,不过,和导师聊天的时候,导师建议方文一年之内掌握所有甲骨文的字形,不过也没有硬性要求。并且在真正接触了古文字相关的讲座课程之后,方文发现,其实甲骨文并不像我以前想象的那样艰深晦涩,“大多数甲骨文都很生动形象,让我们看了就会会心一笑,去研究考证一个字从古至今的演变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方文

  方文说,其实他们并不是“非普通学生”。“强基的古文字方向是中文系的五大专业方向之一,选择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本身就会有不同的培养方案。但是中文系到大三才会专业分流,之后才会涉及到本专业真正的核心课程,我们现在还在上中文系的一些基础课程,比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等。而且我们只要能够确保完成核心必修课,剩余的学分是可以自由支配的,就算是物院数院等等理科院系开设的一些通选课我们也可以学习。”

  在这半年多的学习中,方文在不停地接受新知识和新生活。她说,中文系“古”字头课程讲授、学习都是使用繁体的。“我第一次读繁体竖排的《史记》时觉得很不习惯,但是经过一个学期的熏陶,我现在已经看不惯简体横排的经文了。我总觉得简体横排的经文不正宗,怀疑简化的过程中会不会产生了错误。”

  这项新兴的教育计划到底适合谁

  首批“过来人”各有观点

  去年是强基计划元年,胡文瀚笑称他们是这项计划的“小白鼠”,许多政策还有待更完善。“例如推研政策如何实施,以及不同书院课程难度不一致、同学平均成绩差异大对于竞争公平性的影响如何处理等问题,学校和书院还不能给出具体的答案。还有就是,强基计划从统计意义上提高了学术研究人才的比例,但是这种重视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的导向和培养方式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个体的发展。这些问题还是值得思考的。”

  他觉得最适合强基计划的是在学术方面有志向或者感兴趣的同学。一方面,这样的同学在学习中会更有动力,也会获得更多成就感;另一方面,强基计划在学术研究方面的资源配备是非常丰富的,可以为同学做科研提供非常非常多的支持。

  “我们强基计划是本科四年不能转专业,研究生的方向其实是没有限制的,只是强基计划的同学在本专业的方向读研会相对容易一些,所以大部分同学的本科和研究生阶段还是衔接的。如果说想要跨专业读研,那就需要和其他院系的同学一起竞争,并且需要在平时花额外的精力去学习相关的课程,难度会相对大一些。当然,因为许多具体的推研政策还不是特别明确,所以具体情况可能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改变。”胡文瀚说。

  “其实也没太担心自己是所谓的‘小白鼠’,因为清华的师资和教学设施,大家都是在共享的,比如我们的导师。”陈怡萱倒是比较坦然,导师大概每隔一两周会约他们一次,吃个饭说说学习情况,或者直接拉你到办公室答疑、谈问题。

  “本科学习阶段不允许转专业是强基学生必须面对的限制。”陈怡萱说,虽然学科交叉训练也是受书院鼓励的,但书院安排的导师也好,给出的教学计划也好,无疑都是围绕本学科设置的,导师也会积极引导你在这个学科上一直走下去,“所以我个人不推荐为了top2的名头,选择会令自己感到痛苦的学习方向。”

  当然,如果真的这么选了,陈怡萱俏皮地说,“也祝福你能早日发现这个学科的乐趣所在,每个学科都有很美妙的地方。”

  陈怡萱

  但谈及就业这个点,其实胡文瀚还是有不少困扰的。

  “一直以来,我都对未来感到迷茫,不像有些同学那样志向非常坚定,比如当医生、程序员或是做金融分析师等等,所以每当我思考自己以后要做什么的时候就会感觉有些心累。”大概从高三开始,胡文瀚就有些刻意回避考虑未来的事,更多地把精力聚焦于当下,“把手头的事情做好,走一步,再走一步,或许时间和未知机遇会给出最后的答案。”

  上大学到现在已经一个多学期了,胡文瀚还没有明确自己未来的方向。不过,他觉得目前的专业以及强基计划,至少为自己指明了一条可行的路,比如可以在毕业之后去往一些比较大型的企业,尽己所能做一些能为国家关键领域带来活力的事情。也可以在本科阶段通过不断的尝试——参加不同的活动、做不同的社会工作、认识不同的人……逐渐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

  同时,这对他来说,也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即使没有发现自己的志趣所在,那我至少明白了哪些事情是自己不喜欢的,是自己未来的补集。我希望能在这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中,不断明晰自己的方向。即便最后没有找到一个自己非常钟意的道路,也没关系,因为未来本来就没有最优解。”

  2020年,北大古文字专业招收强基考生共28人,“我们28个人在各自分属中文系的两个班级之外还单独组成了一个强基班,有专门的强基班班主任与“班级福利”(公费购书)。”就方文个人的体验而言,强基计划并不像一些考生和家长顾虑的那样会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形成限制,而是给了大家一个机会去接触原来知之甚少的基础学科,打开了一扇学术研究的大门。

  在她看来,原本就对中文、历史、哲学、考古、生物、物理、数学、化学等基础学科有兴趣的同学,比较适合强基计划。

  “其实大学校园中最受大家敬仰的一定是做学术的人。”方文说,强基计划的学科本身就是与学术科研关系最紧密的学科,如果能够做到利用好强基的资源,潜心学术,那强基计划培养的学生一定是未来中国学术圈的中坚力量。

  对于强基计划适合哪些学子的看法,封项晨认为,有竞赛基础的学生更容易取得好成绩、有志于参加科研的学生,其实最适合强基计划。

  “强基计划是要强化我国基础学科的计划,也就是补足基础学科研究上我国和世界顶尖国家的差距的计划。”他认为这不是“强”的计划,而是“为了强”的计划,“它由国家推动,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因而集合了大学本专业方向内最好的师资力量,所以表现为‘强力’的计划。关于‘要如何强’,还是要靠学生自己学习,跟紧课程计划,认真完成课业,提升专业知识水平,尽快加入科研队伍。”

  所以,封项晨对强基计划有着另一番理解——强基计划的“强”,不是形容词,而是动词。


标签: 导师;书院;课程;学生;陈怡;中文系;北大;培养;学期 责任编辑: 江小来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学什么?适合谁?对于强基计划,在清华北大就读的浙江学生这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