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4月2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钱祎 通讯员 余宁) 最近,身在洛杉矶的张先生因为疫情原因无法办理一起案件执行款的领取认证手续。在律师的推荐下,他借助“移动微法院”新上线的“代理见证”功能,通过手机与宁波中院的法官、上海的两名律师视频连线,一天之内就顺利解决了难题。相隔再远也能“打官司”,这背后是“移动微法院”发挥的作用。
“移动微法院”是一个微信小程序,2017年10月由余姚法院首创,2018年1月在宁波全市法院推广,之后逐步向全国推开,成为“中国移动微法院”,是我国诉讼模式的一次重要改革。
一场完整的诉讼,流程环节繁多、信息交互量大,对当事人和法官来说,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便。“移动微法院”集诉讼服务、司法协同、办案辅助、监督管理、司法公开等多个平台于一体。当事人只需在手机上点一点,就能完成立案、送达、证据交换、调解、庭审、执行、查阅等全流程在线诉讼,突破了时空限制,使案件审理由“面对面同时同步”向“移动端错时异步”转变。
有了“移动微法院”,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了“指尖诉讼”的便利。偌大的法庭里,常常只坐着法官和书记员,原告、被告都可以以连线方式显示在审判庭的电脑显示器上。在法官的主持下,当事人还可以通过“移动微法院”进行在线调解,并对调解协议进行电子签名确认,极大节省了时间、经济成本,也提高了办案效率。
在去年疫情防控最吃紧时,司法服务也没有“打烊”。被困湖北老家50天的鄞州法院法官黄文娟,在没带电脑、案卷的困境下,利用“移动微法院”办结案件50余起,没有一起案件因为她的滞留而取消开庭或延期。仅去年2月至4月,宁波两级法院就运用“移动微法院”办结案件1.7万余件,同期结案率居全省法院首位。
相比APP软件,微信小程序更灵活。上线近4年来,“移动微法院”不断提档升级,更新一键上传PDF文档功能、远程庭审扩展至9路视频、上线律师服务平台、开通跨境立案等,为群众提供更多元的诉讼服务——
人在非洲,与在国内的当事人在线达成调解协议;分处深圳和宁波,两名当事人各自在办公室参加线上庭审;住在美国的被告,由于时差原因,对原告提交的证据第二天早上发表质证意见……
用一部手机“打官司”,受到群众欢迎。截至目前,全国法院运用“移动微法院”办理案件320余万件,实名用户数达460余万人,累计访问超10亿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