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正文
扛起使命担当 展现“头雁”风采
杭州:法治引领和保障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
2021年04月22日 11:07:32 来源: 浙江在线 南苏 彭志芳 沈燕萍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良法善治,民之所向。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法治信仰关乎国家繁荣兴盛和人民安居乐业。

  历史总是由一个个瞬间组成,一路向前,又有迹可循。

  2006年,作出建设“法治杭州”的决定,开启了杭州法治建设的新篇章;2014年,出台“杭法十条”,吹响了深化杭州法治建设的号角;2019年,杭州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成立,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市工作的领导,杭州法治建设迈入了高水平发展的新阶段;2020年,杭州法治建设进入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在全省法治浙江(法治政府)建设考评中位居前列,2021年成功创建新一轮法治浙江(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

  时间不会停止,奋进的脚步也不会停滞。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我省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的启动之年。近日,杭州市委印发《法治杭州建设规划(2021~2025年)》,绘制出新时期杭州法治建设新蓝图。《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法治杭州,到2035年,建成法治杭州、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建成法治建设示范城市。

  推进良法之治,杭州一直在路上—

  保障大局

  法治为城市发展

  护航定向

  回顾历史可以看到,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杭州法治建设取得的优异成绩,关键在于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法治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确保法治建设正确的政治方向。

  在杭州,开展党政主要负责人年度述法,已经实现市、县、乡三级全覆盖。法治建设全面纳入党委巡察范围。行政负责人出庭率达到91.25%。此外,杭州在全市推行法治建设监督员制度,市县两级建立法治建设监督员队伍。

  “一个地区、一个部门,能否真正实行法治,能否不断推进法治建设,能否将法治的要求落实到各项具体的工作中,关键在于该地区、部门党政一把手是否将法治内化于心从而自觉养成法治思维,外化于形从而善于运用法治方式。专题述法就是倒逼这种转变的一种机制。”杭州市委依法治市办有关负责人说道。

  平时为掌,战时为拳。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面对疫情大考,杭州沉稳作答,交出了一份高效治理的出色答卷——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复工复产提供法治保障的意见》;积极打造全国首创的政商“亲清在线”数字平台并及时推出“云选房、云调解、云会见”等服务;组织开展“法雨春风”法律服务月等专项活动,都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务。

  法治护航,让城市更有情怀也更有温度。

  去年6月,为了保护母亲河,杭州专门立了一部法——《杭州市钱塘江综合保护与发展条例》。

  “这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杭州的又一次生动实践,不仅可以有效保护钱塘江及两岸区域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更将推动钱塘江流域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杭州市依法治市办有关负责人说道。

  数字改革

  法治让智慧城市

  更具软实力

  停车“先离场后付费”、文旅“多游一小时”、交通“畅快出行”、医疗“先看病后付费……虽然我们看不到城市大脑,它却一直陪在我们身边。

  2016年4月,杭州首创城市大脑,开启城市数字治理新征程。但随着新模式、新业态的迅速发展,新情况、新问题也不断涌现。

  去年10月27日,杭州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杭州城市大脑赋能城市治理促进条例》。这成为全国城市大脑领域的首部地方性法规,这不仅有助于推动城市大脑在法治轨道上长效运行,更为探索城市治理现代化提供杭州方案。

  何为智慧城市?在不少学者看来,其建构实质,是藉以先进信息技术,提升城市治理速率质效,有效缓解“城市病”,为全体市民创造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

  不必要羁押是全球司法实践中的痼疾,也是社会各界始终关注的焦点。去年,杭州市公安局、检察院等多部门大胆探索、协同创新,在全国率先研发出“非羁押人员数字监控系统”。公检法机关可以以“非羁码”为载体,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通过外出提醒、违规预警等多重功能,确保被监管人能够在必要的管控下回归日常生活。

  “‘非羁码’是‘健康码’理念在刑事诉讼领域的应用,是城市大脑平台向非羁押人员监管场景的拓展,是破解非羁押人员管理这一世界难题的杭州方案。”杭州市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非羁码”数字监控系统也因此入选年度全省改革创新最佳实践,得到最高检领导的批示肯定。

  让数字红利惠及每一个人,是民之所盼,亦是施政所向。

  “扫一扫二维码,进入‘一码解纠纷(诉讼)’微信小程序,选择‘我要调解’菜单,申请人只要填写纠纷双方的基本信息,输入‘纠纷描述’,小程序可以自动判别纠纷类型和调解机构,生成专属的二维码,矛盾双方只需要动动手指,就可以实现调解‘指尖办’‘线上办’。”滨江区人民调解员介绍道。

  杭州充分挖掘数字优势,立足全省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研发“一码解纠纷”,充分发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决策辅助等功能,强化预测预警,推动关口前移、流程重塑、服务提升,让矛盾纠纷能够“码”上调解,打造社会治理的一个“云引擎”。

  营商环境

  法治为城市栽下梧桐

  引来凤凰

  “花最短的时间、跑最短的路、交最少的材料、找最少的部门、办最放心的企业。”在桐庐阿尔法智能制造产业园三期项目开工仪式上,园区有关负责人说之所以选择桐庐,是因为“桐庐执法规范、服务健全、法治有保障”。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杭州致力于打造移动办事之城,在法治领域全面实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革,在全国率先成立杭州互联网法院、杭州互联网公证处、杭州互联网仲裁院……首创全国网络交易新规,推行包容审慎市场监管,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前办公司,从公章刻制到申领发票需要跑上好几天,而今天在杭州开办企业已经变得越来越便利。

  当前,杭州全面推行企业开办“51300”标准(最多5份材料、1个环节、30分钟办结、0费用);推进“零见面”审批,实现“五个零”标准(零跑次、零纸质、零时限、零人工、零材料);“实行告知承诺”事项达到105项,全省领跑;开展涉及“优化营商环境”等9079件规范性文件清理;加大公平竞争审查力度,在全省率先引入公平竞争审查第三方评估机制……

  与此同时,杭州市各司法行政机关根据企业需求,常态化开展法治体检,研判疫情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梳理企业多发性法律风险和法律问题,提供法律意见书或解决方案等法律服务。

  营商环境既是一座城市的名片,也是核心竞争力。在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中,杭州排名全国第五,开办企业“一件事”常态化“一日办结”入选“最佳实践”典型案例。在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0年“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报告中,杭州位列全国第一,被命名为“营商环境最佳口碑城市”。

  服务民生

  法治为宜居天堂增添

  幸福底色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就在很多地方还在为公共场所是否要配备AED(自动体外除颤器)争论不下的时候,杭州已经率先完成立法。

  去年11月,杭州市政府官网公开《杭州市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管理办法》,该《办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杭州作为全国首个以地方立法形式规范公共场所AED配置、使用的城市,将使杭州市民更具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推广公共场所AED的配置、使用,也是保障2022年杭州亚运会安全举办的必要举措之一。”杭州市委依法治市办有关负责人说。

  一个公平正义的法治社会,是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

  “王先生,您提出的工伤赔偿法律援助申请,经我中心审查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现指派浙杭律师事务所徐律师为您办理。”近日,通过支付宝“杭州市公共法律服务”频道申请法律援助的王先生,收到了杭州市法律援助中心发来的短信。

  如今,在支付宝城市服务中搜索“杭州市公共法律服务”,就会出现一个功能完备的法律服务频道,而这只是杭州市司法局对公共法律服务深度创新的举措之一。

  15年来,杭州市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要求——深化诉源治理,建立起市域社会治理“六和塔”工作体系;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积极推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全面落实立案登记制度、推进跨域立案和民事案件繁简分流等改革,加大执行难综合治理力度,推进“微法庭”覆盖村社,加强公益诉讼和未成年人权益保护,首创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实现群众解决纠纷“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同时间赛跑,同历史并进。

  作为法治中国先行地,杭州将继续以“头雁”精神推进法治,以良法促善治,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顶层设计的落地落实作出杭州应有担当,提供更多实践范例。


标签: 杭州;法治;法治建设;杭州市;大脑;法律服务 责任编辑: 江小来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杭州:法治引领和保障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