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正文
浙江第七十二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召开
2021年05月11日 14:28:46 来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宁

  5月10日上午10点,浙江第七十二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举行,现场通报近期全省疫情防控工作情况。
  5月9日,浙江省新增确诊病例1例(由尼日利亚输入),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例(由西班牙输入),已排查密切接触者均已实施集中隔离。截至5月9日24时,浙江省已连续327天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报告;现有在院治疗确诊病例22例,尚在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24例,均由境外输入。

  省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就近期全省疫情防控工作情况作简要通报。
  一、加强疫情高风险国家(地区)涉浙防疫管控。近期,印度等国家出现新冠病毒变异、感染人数急剧上升的态势,给疫情防控工作带来新挑战。4月25日,舟山市在某船厂锚地靠泊修理的中国香港籍船舶上发现11名核酸检测阳性船员,经病毒基因序列测定,属于当前印度流行的新冠毒株类型。由于按防控机制第一时间实行主动检测、闭环管理,当地未有该批病例的本土密切接触者。5月1日,义乌市发现1例印度籍无症状感染者,患者于4月15日从上海入境,在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后前来义乌,经当地核酸检测呈阳性。据统计,今年以来全省有40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其中11例由印度输入。

  根据全球疫情形势的发展变化,为持续扎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精密智控网,我省在全面实行入境人员“14+7”健康管理的前提下,将对疫情高风险国家(地区)来浙返浙人员予以重点管控,在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间适当提高核酸检测频次;在7天居家健康观察期间非必要不外出,并完善社区管理机制,确需外出的人员应向社区报备行程,严格落实佩戴口罩等个人防护措施,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限制前往人群聚集场所。对疫情高风险国家(地区)的研判,将以世界卫生组织等发布的权威疫情数据为基础,结合病例规模、人口比例、环比增速以及与我省交往密切程度、当地管控能力等因素予以综合评估。具体由省疫情防控办组织省卫生健康、外事等部门研究确定,并及时作动态调整。

  鉴于疫情传播渠道多元化,为进一步筑牢“人物并防”屏障,我省对21天内曾停靠印度等疫情高风险国家(地区)的船舶船员以及有疫情高风险国家(地区)旅居史的船员,在入境首港进行核酸检测,并持续强化船岸界面管控,严格执行港口作业非必要不上下船,外轮维修全员检测、先检后上、先检后修,换班下船全员检测、闭环转运、入境隔离等规定。对21天内来自或途径疫情高风险国家(地区)的入境人员,在口岸严格落实“核酸+抗体”双检测等要求,一视同仁实施健康管理。对来自疫情高风险国家(地区)的进口冷链货物加大监测检测力度,严格执行预防性全面消毒等措施。加强变异毒株监测工作,对所有输入病例、入境物品及相关环境阳性样本等开展病毒基因序列测定。深入推进“净海”行动,严密防范和打击非法入境活动。

  二、精细化开展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我省将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作为当前疫情防控的头等大事,按照应接尽接、梯次推进、突出重点、保障安全的原则,切实组织引导,努力构建免疫屏障。加强科学、精准调度,优先抓好重点行业和重点地区人员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截至5月9日,全省医疗机构人员接种率为89.6%,机关事业单位(不含医疗机构)人员接种率为89.7%,高等院校学生接种率为80.5%;全省累计完成新冠病毒疫苗接种1928.3万剂次,其中第一剂1537.1万剂次;杭州、宁波、温州、台州等4个重点城市分别接种426.7万、305.9万、335.4万和196万剂次,占全省总数的65.6%。

  由于新冠病毒疫苗涉及多剂次接种,要求各地务必加强精细化管理,按照技术指南相关规定,强化群众后续接种的正常衔接,确保第二剂次接种的刚性需求。尤其随着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人员流动越来越频繁,部分群众需跨区域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我省对18周岁及以上人群明确规定不区分户籍,在知情、同意、自愿的前提下有序开展免费接种工作。对跨区域来浙续种的外地人员,可根据首剂接种凭证选择同一疫苗产品进行接种。当地确无同一疫苗产品的,可采取其他企业生产的相同种类疫苗产品进行接种。

  为确保人民群众安全接种,我省扎实推进疫苗统一管理和调配,尽量减少中间环节,原则上由省级疾控机构将疫苗直接配送至接种单位,并纳入“浙苗链”全生命周期追溯管理。进一步整合资源,通过扩充接种台、增设方舱式接种点、组建移动接种队,并配足医务人员和设备设施,提高各地接种能力。全省现有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单位1822家、接种台7642个,日接种能力可达100万剂次。同时,严格落实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分区包片负责接种点医疗保障工作要求,确保每个接种点既具备接种条件,又满足救治需要。

  三、深化进口冷链食品“三道防线”建设。切实巩固数字化管控防线,在将进口冷冻冷藏畜禽肉、水产品纳入“浙冷链”管理的同时,进一步将进口冷冻冷藏蔬菜制品、水果制品、乳制品等其他品种纳入“浙食链”管理。我省规定,自5月1日后依托“浙食链”系统对进口食用农产品全面进行进货报备和销货登记,推动追溯链条向末端延伸。切实巩固集中监管仓防线,按照月均预约入仓量动态调整公共监管仓设置,积极引导设立企业(第三方)监管仓。全省现有39个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自2020年12月以来累计入仓21.6万吨冷链食品,及时发现22批抽检核酸阳性货品,在流入市场前有效阻断了隐性传染源。切实巩固省际检查站防线,合理设置检查站点,不断完善工作内容,更好地实现信息引导和精准排查。

  目前,我省进口冷链食品流入总量基本平稳,近30天日均流入量2402吨。进口冷链食品物防应兼顾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正常运行,注重安全稳健与操作便捷的有机统一,既最大限度降低新冠病毒通过境外物品输入的风险,又切实防止层层加码管控,避免影响物流和市场供应。要坚决摒弃对进口冷链食品一律下架、禁止经营等“懒政”行为,严禁只认可本地集中监管仓出仓证明、只允许本地企业预约集中监管仓等“一刀切”做法。积极推广冷链食品无害化处理保险,努力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此外,鉴于云南省瑞丽市于5月4日实现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清零,该市已有序解除全域封闭管理,我省即时作出决定,对瑞丽市来浙返浙人员不再实行“7+7”健康管理措施。

  随后,现场记者提问。

  问:最近我有朋友将从国外回来,他在国外接种了新冠病毒疫苗。像他这种情况,是否会在血清检测时抗体呈阳性?此类人员假如被检出抗体阳性,我省在管控方面将会采取哪些措施?

  答:接种疫苗后,一般会产生针对该病毒或细菌的保护性抗体,新冠病毒疫苗也不例外。随着全球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人群日益扩大,在来浙的入境人员中,因接种产生抗体导致血清检测呈阳性的情形将不断增加,有人担心是否因此会被误判为无症状感染者。应该说,此种担心大可不必。

  对入境管控措施的实行,将综合考虑核酸检测、抗体检测、疫苗接种史等因素,抗体检测只是新冠病毒感染判定的辅助手段。从具体检测环节看,无论是在口岸的海关入境检测,还是在集中隔离场所的常规检测,主要依据是核酸检测结果。也就是说,接种了新冠病毒疫苗的入境人员尽管血清抗体呈阳性,只要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再凭相应的疫苗接种凭证,可被判定并未受到新冠病毒感染。

  因接种疫苗所致的血清抗体阳性人员,在管控措施方面与受感染阳性人员完全不同。受感染阳性人员无论是确诊患者,还是无症状感染者,均需要在指定医疗机构治疗。前者与一般的入境人员将同等适用“14+7”健康管理措施,即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健康观察。此后如没有异常情况,可在国内正常工作生活。

  问:“浙里督·防疫百事通”近期集成了疫情防控的相关服务,能否请省防控办对其功能模块作一些具体介绍?

  答:自去年以来,我省在“浙里办”打造了防疫专区,为社会公众提供与疫情防控相关的服务,取得积极成效。在继续完善“浙里办”防疫专区的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微信等公众平台在信息传播、互动交流等方面的影响力,因而依托“浙里督”微信小程序等上线“防疫百事通”,与“浙里办”防疫专区在网络空间形成功能互补,更好地提供疫情防控便民服务。

  “浙里督·防疫百事通”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汇聚疫情防控的高频服务事项。比如,全省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单位,全部在手机“一张图”上标注地点,并距大家所处位置远近智能排序,可直接导航前往。当然,尽量事先做好预约。目前,无论在“浙里办”APP还是“浙里督”微信小程序上都能在线预约、自助建档,从而既减少接种点人员聚集,又缩短现场等候时间。核酸检测、发热门诊、冷链食品监管仓等机构查询、导航、预约功能,也都能在“防疫百事通”中实现。通过“浙里督”微信小程序也可以便捷核验“健康码”。

  相比一般的平台载体,“浙里督”的一大特色是强化督查和问题整改。对各地疫情防控所存在的问题,包括对上述疫苗接种、核酸检测、冷链食品物防等服务质量不满意的,都可在“防疫百事通”中投诉和评价,而且可用“随手拍”上传图像曝料。在按正常流程分办移交处理的同时,对在“浙里督”反映的一些突出问题,将由省政府督查室挂牌督办或直接派员调查,确保问题及时整改。

  总之,“浙里督·防疫百事通”是综合集成而来,是数字化改革在我省疫情防控领域继续拓展的产物。欢迎大家在微信平台中搜索“浙里督”小程序,并添加关注,“防疫百事通”将成为您的防疫小管家。

  问:今年“五一”是疫情以来全面放开的第一个假期,全省迎来首个旅游井喷高峰,能否介绍一下“五一”期间浙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

  答:“五一”假期期间,我省文化和旅游系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五一”假期疫情防控和安全工作的部署与要求,文化和旅游市场全面恢复、繁荣有序、运行平稳,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未发生疫情传播事件。

  据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统计测算,“五一”假日共接待游客2456.6万人次,日均比2020年同期增长62.5%,比2019年同期增长18.1%;实现旅游收入291.6亿元,游客人均花费1187元/人,比2021年春节假日高31元/人。

  “五一”假日旅游市场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核心景区集聚带动。(二)旅游住宿明显复苏。(三)自驾游成为首选方式。(四)乡村旅游广受欢迎。(五)红色旅游焕发活力。(六)文旅融合提振市场。

  问:今年“五一”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总体状态良好,但也因为外出人数增幅明显,部分游客感受到停车难、如厕难、交通堵等问题,我想问下,对于这些问题,包括接下去的疫情防控方面,我们将采取哪些举措?

  答:游客的体验度和游玩的安全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一丝一毫不能放松。大家出游的热情,就像假期的天气一样晴朗、热情,针对停车难、如厕难、交通堵等问题,我们也在积极应对,下一步我们主要有以下措施:

  (一)加大数字化改革力度。全面推行景区、博物馆分时预约制度,倡导“无预约不旅游”“无预约不参观”出游模式,培育预约旅游消费习惯。优化“浙里好玩”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持续推出找车位、找导游、查客流、查交通等应用服务,面向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打造“一键预约”等关怀版服务。通过数据开放、企业用数、游客受用的模式,构建智慧旅游新服务生态体系,更好地服务游客。推进“多游一小时”模式,让更多游客体验10秒找空房、20秒入园、30秒入住酒店,全面提升景区、酒店等智慧化水平,让游客更有获得感。

  (二)完善旅游设施建设。今年,我们以旅游“微改造、精提升”为抓手,加快推进景区停车场、旅游厕所等旅游设施建设。我们将组织实施《高质量推进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编制全省旅游和交通融合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启动100个旅游驿站建设。针对高峰期如厕难问题,我们加快推进旅游厕所“一厕一码”使用,合理设置男女厕位比例,增设临时移动式、潮汐式厕所。

  (三)加快旅游产品开发。加快旅行社转型升级,以适应游客需求为导向,加快发展乡村游、近郊游、周末游产品,转变团队出游方式为小团化、个性化、品质化。丰富优质产品供给。谋划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旅游休闲街区。大力发展海洋旅游,打造滨海旅游景区度假区,加快建设“十大海岛公园”。加快山区26县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加大“十大名山公园”和“四条诗路”文旅项目建设力度,推出一批优质旅游产品。

  (四)常态化做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我们继续运用好“文旅绿码”,加强旅游市场疫情防控跟踪预测,持续推进《浙江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加强玻璃栈道等新业态监管。推行每月安全工作例会等制度,实行表格化清单式管理,确保文化和旅游领域安全有序。
  我想,通过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如厕、停车、堵车等问题会得到缓解改善,全省文化和旅游市场将会更加健康、更有活力,将吸引更多游客来赏山水田园、享山涧野趣、寻诗画浙江。

标签: 疫情 责任编辑: 吴丹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浙江第七十二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