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正文
禾下乘凉梦 后辈不敢忘 他播下的种子 正在浙江大地吐穗结实
2021年05月25日 08:10:01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记者 史春波 黄小星 通讯员 罗中炉

  袁老和钱秋平在三亚基地看杂交水稻新品种 受访者提供

  今年新春,金华市农科院相关负责人赴海南拜访袁老 受访者提供

  浙江在线5月25日讯 袁隆平曾6次来金华,对浙江感情颇深。

  在他的指导和帮助下,金华武义推广杂交水稻,水平始终处于全省乃至全国领先地位。

  这位世界顶尖的科学家,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浙江农民,几十年来一直心连心。

  金东区农业农村局局长何建军:

  一说起水稻

  他就聊得停不下来

  今年新春伊始,金东区农业农村局局长何建军和金华市农科院相关负责人曾赴海南拜访袁老。

  2月20日,热心的袁老同他们握手后,招呼坐下。

  “他精神矍铄,心系金华水稻产业发展,今年更是将第三代超级杂交稻‘叁优一号’高产攻关布局金华。”在商讨第三代杂交稻攻关具体事宜后,何建军等人向袁隆平汇报了2020年“湘两优900”示范相关情况以及非粮化整治工作的阶段性成果。

  “这两年,我们金东区在大力发展水稻种植,就想引进袁老的超级水稻品种。”何建军介绍说。

  那天早上,袁老吃了早饭就等他们了。虽然医生说,袁老年纪大了,聊天不能超过半小时。但是,说起水稻,袁老就来了精神,聊得停不下来,一聊就聊了一个半小时。双方签了水稻引种的相关协议。

  “虽然年纪大了,但袁老对事业的负责,对工作的负责,值得我们学习。比如我印象很深的是,那时他看我们的协议,还拿出了放大镜仔细看。”何建军回忆说。

  其间,何建军想请他题词。“没想到,袁老欣然接受。”何建军回忆,当时袁老趴在茶几上写,看着不是很合适,后来让秘书扶他到卧室的桌椅处又去写,认真写下了“金华市金东区万亩水稻高产示范区”。

  金华市农科院原副院长钱秋平:

  向袁老告别后

  我要去继续播下种子

  金华市农科院原副院长钱秋平见过袁隆平许多面。大多数时候是在海南——每年12月到来年四五月,袁隆平总是在那里,在田间。

  那时的海南,是全国水稻科研人员“竞技”与交流的平台。得益于海南特殊的温光条件,全国90%以上的粮食作物,都要经过“南繁”的过程。年过八十的袁隆平皮肤黝黑,体格健硕,“像一个农民。”

  1960年,袁隆平在湖南农校发现一株鹤立鸡群的野稻,结果证实这个植株就是天然杂交稻。钱秋平感觉,袁隆平对水稻的热情与喜爱,明明白白写在脸上,这种热爱,也贯穿了袁老的一生。

  严谨、和蔼可亲,一心为农民着想、平易近人……钱秋平不假思索地用这些词来描述他心目中的袁隆平。

  更多生动的场面,随着回忆浮出水面。譬如,袁隆平盛赞,金华是个好地方,“锦绣江南”,还有名满天下的金华火腿,于是,钱秋平他们备了火腿,请袁隆平尝尝;譬如,2006年前后,在聘任袁隆平为金华市政府农业高级顾问、金华市农科院首席专家时,他随金华市政府领导、农业农村局领导到长沙给袁老送证书,正好撞见袁老在打排球,身手矫健;譬如,一次在金华,电梯里袁隆平遇到外宾,用流利的英语和对方攀谈起来……

  记忆里,袁隆平总是开朗、健谈、幽默。他不服老,钱秋平忍不住扶一把,而袁隆平总是摆摆手,拒绝了他们。直到今年2月20日,金华一行人到海南拜访袁老,钱秋平随行,和袁老商讨第三代杂交稻攻关具体事宜。那时,袁隆平坐着轮椅,缓慢地被推出来。钱秋平才第一次感觉到袁隆平的衰老。

  昨天的遗体告别,像是一个句点。可钱秋平并不想以此作为终点。这些天,网络上,年轻人在高频转发袁隆平曾经的一句话,“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钱秋平觉得,过去的十六年,早已在他的心里埋下了种子,有关“禾下乘凉”的梦想,有关科学精神的传承。

  今天,钱秋平就要再次去播下种子——眼下,在金东区澧浦东湖畈标农补建项目现场,工作人员正对袁隆平专家团队培育的10个水稻品种进行播种前期准备。钱秋平要去田间看一看。

  这次告别,钱秋平特意拜托袁隆平的儿子与秘书,不要忘记把种子寄到武义来。这粒种子,就是一个新的起点。

  武义种粮大户方晓辉:

  袁老鼓励我

  要多学习技术

  在武义种粮大户方晓辉心里,袁隆平是一种特别的存在。

  那是2013年12月20日,方晓辉清晰地记得这个日子。那一年,他作为县里的种粮大户,和武义县的工作人员一起到长沙看望袁老。他想带回一些新品种新知识,这趟旅程不虚此行——当时83岁的袁老,给了他一大堆资料,还详细介绍了新品种。

  袁老和方晓辉的想象不太一样——这样有名的人,“看起来就像个农民的样子,他很热情,当时他的身体也很好,讲话中气很足。”袁老告诉他,自己还经常打气排球,一行人震惊又敬佩。

  方晓辉还有一个心愿,当面谢谢袁老,袁老一听,欣慰地笑了,还鼓励他,要多学习技术。

  2019年10月23日,位于武义县王宅镇陶宅村的袁隆平院士工作站超级稻示范基地机声隆隆,130亩第三代“湘两优900”超级稻开镰。

  方晓辉的“晓辉家庭农场”,是袁隆平超级稻品种试种点。那几年,他承包了1500多亩农田种粮;那一年,他的超级稻亩产高达800多公斤,喜获丰收。

  如今,武义人民早已把饭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中。羊有跪乳之德,鸦有反哺之义,“他走得太突然了,武义人都很怀念他,永远感恩袁老。”武义县种子公司原经理董明说。

标签: 袁隆平;浙江;杂交水稻;金华 责任编辑: 陈雷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禾下乘凉梦 后辈不敢忘 他播下的种子 正在浙江大地吐穗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