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道经营、油烟排放、餐厨垃圾、噪音扰民、员工卫生、无照经营……一个小小的餐饮店,就涉及到多个部门的管辖范围。如果多个部门轮番前去查处,不仅扰民也扰己,浪费行政资源。
去年以来,龙港市率先在县级层面构建跨领域跨部门的“一支队伍”管执法体系,最大限度减少执法力量重复配置,有效破解基层执法事项多、执法主体多等问题,为全省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提供了“龙港样板”。
具体来说,就是通过职能划转,针对同一对象避免多头查,实现“综合查一次”;通过执法人员整合、下沉,实现一人多岗、一岗多能。
“一支队伍”管执法究竟有哪些实实在在的好处?让我们去执法现场看看。
“一顶帽子”综合查一次
陈荣夫原是温州市生态环境局龙港分局的执法队员。他现在新的单位是龙港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在龙港市综合行政执法局里,同一个大队的队员往往来自多个领域,包括环保、卫生、文化等。
近日,陈荣夫和队友一起对印刷行业进行了一次综合体检。当天,执法队伍来到一家UV印刷企业。
“车间密闭性不够,漏风。按照要求,印刷产生的废气管网收集率要达到85%以上。”作为环保检查的“专家”,陈荣夫一眼就看出了问题。而另一位来自卫生部门的队友则发现了卫生防护距离检测报告存在问题。
“今天检查出的问题,涉及环保、卫生、新闻出版等部门。”龙港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综合执法一大队队长李宏说,如果放在以前,可能就得三个部门来查三次。
“一顶帽子”综合查一次,是龙港“一支队伍”管执法改革最直接的成效。去年9月24日,龙港市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方案获批,龙港市随即以“整体智治”的理念,梳理出26个领域3094项的执法事项。
去年12月,龙港“一支队伍管执法”改革落地,行政处罚权由龙港市综合行政执法局集中行使。首批划转了社会事业、资规、农业农村等7个部门19个领域的1179项执法事项。预计今年8月底,将完成全部执法事项划转承接,行政执法集成应用平台建成使用。
同时,人随事走,相应执法人员也进行了划转。队伍整合,人员互补,戴“一顶帽子”,一次体检毛病全解决。
执法队员也是网格服务员
“漏点找到了,不会再漏了。”在吴晓东和同事的陪同下,管道维修工终于修好了陈先生家的卫生间水管。前阵子,因为水管漏水的事,陈先生和邻居闹得很不愉快。
吴晓东是龙港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城北大队的执法队员,同时也是网格服务员。她的办公地点在柳江社区,上路巡逻是工作常态。“每天巡逻不得少于4小时3公里。”吴晓东说,他们就像社区“管家”,什么事都得管。遇上私自扩建、占道经营等行为,属综合行政执法局的管辖范围,就近处置;遇上邻里纠纷、群众求助等情况,属网格服务员的职责,实时服务。
一个多星期前,吴晓东巡逻时发现西四街菜场有占道经营现象。“菜摊越摆越出来,阻碍了交通。”她立即现场劝阻,好在经营户都很配合,很快恢复了秩序。还没等她回到社区,又收到了卫生间漏水的投诉件。陈先生由于工作忙,没有及时修理漏水的水管,于是楼下的住户打电话到社区投诉。吴晓东主动联系好维修工,约在周末上门维修,才顺利化解。
在龙港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像吴晓东这样身兼双重身份的执法队员目前有124名。龙港“一支队伍管执法”改革的第二大特点是,按照“力量下沉、一人多岗”原则,执法人员下沉到社区,融入基层综合治理网格。
“执法人员下沉社区,缓解了龙港人少事多的矛盾。”龙港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政策法规科科长张明博说,以前社区里有事要先发函到部门,部门再派人来处理,过程繁琐效率低。
下沉柳江社区后,吴晓东开始渐渐融入这里的百姓生活。哪里有菜场、哪里有老旧小区、幼儿园几点接送……都了如指掌。同时,她也加强了自身的学习,“涉及业务范围广,怕应付不过来。”
“执法队员一人多岗,对其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龙港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方以军说,他们已经通过购买社会服务,聘请律师团队入驻,随时指导执法人员依法办案。他们还构建了数字化办案平台,多次组织业务培训,切实提高执法和服务水平。
“大综合一体化”的执法体系
人员都划转过来了,怎么把人用好,更好地发挥力量?
关于龙港的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有一段方向性的描述:推进具有龙港特色的“市管社区”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的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建立健全“综合执法+专业执法+联合执法”体系,加快构建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新格局,努力探索一条在全国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龙港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新路子。
建立“综合执法+专业执法+联合执法”体系,就是为了科学地分配好各种力量。
龙港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郑君解释,下沉执法人员主要负责日常执法巡查,主要处置“高频+低危+简易”的违法案件,以教育、劝导、整改为主要手段,快速制止违法行为的发生,实行网格自治。一般违法案件查处和专业技术性强、执法程序要求高、疑难复杂案件,由综合执法局专业执法队办理。遇到重大执法事项,需要龙港市及以上业务主管部门开展执法或指导协助的,由相关部门负责跟进,确保一体联动。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