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正文
超级市场引来外商外资聚首宁波—— 透过“三会”,感受中国“引力”
2021年06月11日 07:12:43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翁杰 郑亚丽 李华 见习记者 王玉宾 任明珠

  连日来,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第二十三届中国浙江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三会”)在宁波召开,不仅吸引中东欧参展商来吆喝商品,更让世界各地的外资企业在宁波相聚。

  中国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让外商对中国热情不减。原因无他——为中国超级市场而来。采访中,不少嘉宾、展商和外商都表示,这是一个吸引国际商品和要素资源的巨大引力场。

  共享1700亿美元“蛋糕”

  “这里有1700亿美元的大蛋糕!”许多中东欧展商,反复提到习近平主席在给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的贺信中提到的这个数字。显然,他们都看到了中国新发展格局下的无限商机。

  在波兰展区,参展商Michat Sliwinski手持蒸汽电熨斗,展示一款波兰Animex羽绒被。他一边不停地邀请采购商体验,一边用流利的中文介绍:“始于19世纪的波兰鹅毛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波兰地处欧洲大陆中部,冬季寒冷而潮湿,无污染的环境和优质的水源给饲养鹅类提供了优越环境……”作为该品牌中国代表办公室的市场销售经理,他渴望通过这次博览会找到更多中国代理商,尽快打开市场。

  刚进入中国的新品牌在“摩拳擦掌”,而更多扎根中国已久的中东欧企业则开始为中国量身打造产品。在捷克国家主题馆,记者看到捷克水晶产品充满“中国范”,有以“梅兰竹菊”为主题的花瓶摆件,青花瓷造型的茶具,专供中国市场的茅台杯等等。一打听,这些地地道道的“捷克制造”,都请了中国的设计师参与设计。

  捷克“欧若拉”水晶展位负责人郑瑶介绍,为开拓中国市场,2018年这家捷克企业特地在中国成立设计室,两国设计师联手,已累计为中国市场设计开发100多款产品。他们的努力也得到了中国市场的肯定,目前该公司销售额的六七成在中国市场。

  越来越多的中东欧商品因中国市场而变——罗马尼亚的玻尿酸美容液为了中国消费者专门研发新品,克罗地亚的天然蔬菜粉创造适合中国人的口味,保加利亚的玫瑰水为中国市场设计各种包装……

  中东欧企业抢占中国市场的另一“窍门”——找中国代理商。宁波帝加唯达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薏便是其中之一,介绍起中东欧国家和产品,她如数家珍。

  这次博览会上,陈薏带来的中东欧国家产品有数十种,展位多达4个。她告诉记者,不少中东欧企业在中国缺乏渠道和资源,而和代理商合作能事半功倍。疫情之下,很多中东欧企业在博览会召开前,便通过国际物流将货物进口到中国,再由他们进行展示展销。

  聚焦浙江产业补链强链

  从100多元一瓶的红酒,到2000万元一台的航空模拟器,再到更高端的航空领域研发中心……斯洛伐克中国商务中心负责人吕鹏安怎么都没想到,短短5年时间,自己的步子会迈得如此大。

  2016年,吕鹏安成立公司从中东欧国家进口红酒,如今进口商品已涉及17个国家的30多个品类。如今,他又从斯洛伐克引进了价值2000万元的航空模拟器。接下来,他还准备和斯洛伐克开展相关产业合作,把当地航空领域的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引进国内。

  “从贸易往来到产业合作,我们的合作正大跨步向前迈进。”在一次次洽谈中,吕鹏安感受到了外商共享中国市场的无限热情。

  和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同期举行的浙洽会上,欧美等传统西方国家的外商同样看好浙江、看好中国。虽然不能在博览会上展览产品,他们却用真金白银加码浙江。相较以往,今年不少外资项目对于国内相关产业补链强链的意义更加突出。

  智能物流、航空项目……瞄准中国加快构建国内大循环的迫切需求,外资企业投资聚焦中国产业链的短板。6月7日下午,第二十三届中国浙江投资贸易洽谈会之江论坛暨第六届中国浙江欧洲数字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高峰对接会上,现场签约23个项目,投资额54.9亿美元,许多项目都是浙江产业转型的痛点所在。

  在北仑,全球行业细分领域前三的龙头企业斥资5亿元,建立面向车规级的晶体晶振全产品线、集成电路模组等电子元器件的研发制造基地,其中单设备和研发投入就达2.5亿元。在嘉善,一家外资企业也计划建设国内总部,主要从事半导体高端净化设备制造,项目预计达产后年产值超20亿元。

  浙洽会上,外资分析各地的产业基础,精准帮助浙江补链强链,成为产业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德清将一个总投资21亿元的低空快线高端航空制造产业项目收入囊中。项目有关负责人介绍,德清一直在布局通航制造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此时引入中国低空快线有限公司(中国香港),将有助于打造国内一流的现代化航空产业集群,真正实现通航全产业服务,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外资为何敢如此大手笔加码浙江?德国顺尔茨环保集团执行董事拉菲·苏汉道出了其中的关键:过去他们投资中国,或因为中国的大市场,或因为看好中国产业配套能力带来的低成本;而疫情之后,越来越多跨国企业更加看重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

  “浙江政府在疫情下的出色表现,各级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迅速反应能力,让我们加码浙江更有信心。”拉菲·苏汉说,如今中国提出的新发展格局,有利于激发中国内需市场,也能进一步保障外资企业的生产稳定性,他们自然愿意参与其中。

  营造更强引力场

  连日来,外资在浙洽会上频频加码浙江,浙企也签下了8个对外投资的大项目,他们都用实际行动证明浙江参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决心。

  这次浙洽谈会上,敏实集团年产45万套新能源汽车铝电池盒项目将落户捷克。敏实汽车技术研发有限公司CFO杜凌峰告诉记者:“捷克在汽车及其零配件、机械、电气、飞机制造等方面都有着不俗的能力,在那里布局将有助于我们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更重要的是,这个项目将成为敏实集团辐射整个欧洲市场的关键点。

  利用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的平台,配置全球资源。6月9日,在第六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合作洽谈会上,就有近300名来自北京、河北等10余个省市和地区的政府部门、投资促进机构和企业代表,与保加利亚等8个中东欧国家的政府代表、海外投资促进机构的嘉宾进行洽谈,聚焦中东欧国家投资环境和重点项目。来自波黑、保加利亚等6个中东欧国家的86个投资项目与中方企业直接对接,涉及交通运输、能源等各个领域。

  博览会虽然只有短短4天,但一场“永不落幕”的中东欧博览会将在宁波一直持续下去——6月8日,中东欧国家特色商品常年馆在宁波开馆。在常年馆里,记者看到,酒类、食品、日化美妆、工艺品等中东欧产品多达4000多种。该馆将把商品贸易与直播经济、品牌经济、首发经济等进行有机结合,持续提高中东欧商品在中国消费者中的知名度。

  在常年馆的开馆仪式上,中东欧商品采购联盟也正式成立。采购联盟成员单位还现场集中签下5个项目、共6.5亿元的采购意向协议。此外,联盟与中信保、进出口银行、浦发银行、中国人寿等签订合作协议,首创“采购贷”“采购保”“品质保”等金融产品来为中东欧贸易保驾护航。

  一系列的举措,都一再印证了中国兑现承诺的决心——“计划今后5年从中东欧国家进口累计价值1700亿美元以上的商品,争取未来5年从中东欧国家的农产品进口额翻番”。

  在打通联动发展的合作动脉上,博览会也传出喜讯。6月7日下午,金华开往布达佩斯的首趟中欧班列发车,成为长三角开往匈牙利的首趟中欧班列。这标志着我省第18条去程中欧班列线路正式运营。

  平台运营公司——金华市浙中国际物流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罗建源介绍,匈牙利不仅是中东欧地区重要的运输枢纽,也是欧洲重要的物流集散地和中转地。接下来,金华—布达佩斯线路的回程班列也将力争在年内开行,这将大大促进中匈、中欧经贸往来。6月9日下午,江苏、浙江、安徽三地中欧班列平台企业代表共同签署《长三角中欧班列发展行动宣言》。

  中国—中东欧国家联合商会第六次会议、全球健康产业合作大会暨中国—中东欧医药健康创新发展峰会……一项项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的成果得以落地。每一个论坛、每一个签订的项目,都有助于中国形成更强引力场,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让合作各方实现共赢共享。



  6月8日,中东欧国家特色商品常年馆开馆。


标签: 中东欧;博览会;产业链 责任编辑: 郑嘉欣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xw/202106/W020210611262129456340.jpg

超级市场引来外商外资聚首宁波—— 透过“三会”,感受中国“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