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正文
听农民故事 看农村发展 第二届浙江省农民故事大赛总决赛速写
2021年06月18日 08:11:09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陈心意

一等奖获得者陈照米(浙江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演讲《坚定不移跟党走 乡村振兴立潮头》 

一等奖获得者陈杰帅(磐安县)演讲《草鞋记忆》 

一等奖获得者张良娜(嘉善县)演讲《网红书记三十本笔记写初心》 

江竺格(缙云县)演讲《广阔天地 大有作为》 

钟王泽(上虞区)演讲《智取枪弹》 

  浙江在线6月18日讯 从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崎岖“险”路到改革开放时期的沥青“大”路,再到如今的十里银杏“美”路,“八都岕山路的三次变迁,源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源于党和国家的惠民好政策!”6月16日上午,在丽水市缙云县河阳村文化礼堂,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主办的“农民讲党史 农村看发展”第二届浙江省农民故事大赛总决赛现场,湖州市长兴县的卢凯带大家“踏着”小浦镇八都岕这条小路,见证党领导下浙江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

  决赛现场,来自浙江11个市的16位浙江新农村建设的见证者们,用自己的语言,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立足具有浙江特色的革命精神,从脱贫致富奔小康“千万工程”带来的乡村巨变等亲身体验和鲜活故事讲起,展现了在党的领导下,浙江农民赓续红色血脉,艰苦奋斗、走向富裕的真实图景。

  传承——红色根脉在延续

  “老一辈的艰苦创业、敢啃骨头、勇争一流的蚂蚁岛精神,不但没有过时,还要继续发扬光大。”来自舟山蚂蚁岛的鲍红英动情地分享着蚂蚁岛渔嫂们在奔小康路上的传奇故事。上世纪50年代,“全岛妇女铆足劲连续3个月利用夜晚的时间,搓得草绳整整12万斤,换得一艘‘草绳船’”;以林妙珠为代表的第一代“女老轨”——女轮机长,“驾驶着3米宽、40匹马力的‘妇女号’机帆船出远洋。油管堵塞,机器停转,就用嘴对着管子直接吸。一大口柴油灌进嘴里,五味杂陈……”而今,蚂蚁岛“艰苦创业、敢啃骨头、勇争一流”的精神还在延续,“这座不甘落后的岛屿,依托船舶制造业又一次走到了全国的前列。”“在这样美好的时代,我愿意做一名平凡的蚂蚁岛精神的传播者!”

  “现如今已是穿皮鞋的年代,但是‘草鞋记忆’不能丢!”金华市磐安县选手陈杰帅的故事围绕着三双鞋展开。“第一双鞋,是群众送给红军的取胜鞋。”在艰苦卓绝的长征岁月里,两条麻绳、一撮稻草,中央苏区百姓用15天赶制20.7万双草鞋,伴着红军走过了万里长征。“第二双鞋,是党员送给村民的致富鞋。”在磐安花溪这个小山村里,几乎人人都穿着草鞋。“花溪的溪岩比较光滑,游客经常滑倒。村书记李茂华发现绑得住、不怕滑的草鞋,可以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于是带着党员干部,挨家挨户讲解动员。终于,家家户户都开始做草鞋、卖草鞋,全村光卖草鞋的收入一年就有40多万元。”“第三双鞋,是后生送给阿婆的暖心鞋。”陈杰帅是磐安县东山头村的“第一书记”,一次在去村民家串门时,看到家里比较困难的李桔妹婆婆穿的鞋子又旧又破,立即询问了她的尺码,买了棉鞋给她换上。

  从舟山选手鲍红英的“蚂蚁岛精神”到金华选手陈杰帅的“草鞋记忆”,从绍兴选手钟王泽的《智取枪弹》到衢州选手卢兵兵的《红土地上的三个领路人》,可以看到党史学习教育的热潮已“飞入寻常百姓家”,农民们用自己的话语讲党史、用自己的理解悟党史,“红色根脉”在每个人的心中赓续传承。

  蝶变——农民生活更美好

  “我叫顾国安,我的家乡在宁波北仑区堍头村,今年72周岁,与新中国同龄,今天我讲述的故事是《改革开放,让我们走上小康之路》。”这位已年逾古稀的老人将自己的一生“编织”成一条“小康路”,淳朴而真挚的言语令人动容。“旧社会我家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新中国成立后,总算能够吃饱穿暖,太太平平过日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掀起了改革开放的浪潮,咱们老百姓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也高了。我50岁那年,在政策的支持下,在老房子开了一个不起眼的家庭工厂,从此走上了致富的路子,年产值慢慢从十几万元,上升到上百万元。如今,儿子又创办了自己的企业,产值达到上千万元。”“我的老母亲93岁了,她经历了旧社会,见证了新时代,农民小康了,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全靠共产党!”

  生活变得越来越好的同时,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越来越富足。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杭州萧山楼塔镇的邵菲就颇有感触。“以前,楼塔虽有文化底蕴,却没有文化传承的意识。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几乎为零,晚上八点左右就一片漆黑。”近年来,随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扎实推进,“昔日杂乱无章的老旧农贸市场被中国美院现代美创空间所取代,城市书房也来到了小镇;村民们义务做起了古镇导游,向游客介绍楼塔的历史风光。现在,楼塔作为文旅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单位,抗战纪念馆、志愿军纪念村等一系列红色元素项目的落地生根,串点成线,成为乡村红色旅游的文化高地。”

  八都岕山路的三次变迁是“浙”里农村美起来的写照,顾国安的“小康之路”是“浙”里农民富起来的缩影,千年古镇楼塔的“蝶变”则是新时代的浙江农村对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践行,这些鲜活的故事、真切的体验,让人们看到在党的带领下,浙江农村面貌和农民生活令人惊叹的蝶变。

  启航——“领路人”助推乡村振兴

  “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要用责任和担当扛起乡村振兴的重担!”来自仙居县的杨春林铿锵有力地说道。十多年前,当看到自己的故乡杨岸村逐渐变成了发展停滞的“空心村”,村里的古杨梅树面临着在地图上消失的命运,杨春林毅然辞去了待遇丰厚的工作,回到家乡,积极投入到乡村建设中。2008年上任杨岸村党支部书记以来,杨春林以古杨梅为抓手,“串”起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20年,当地的古杨梅公园被评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梅农手中古杨梅的收购价比原先翻了5番,160多户低收入农户实现了增收致富。

  “1978年我考上高中,但交不起学费,学校毛书记怕我失学,给我减免了5元学费。一粒感恩的种子,从此深深埋在了我的心里,长大了一定要报答党的恩情。”诸暨的陈照米充满激情地讲述着自己的“情怀与梦想”,深深打动了现场观众和评委。为了发展当地农业,陈照米“从2013年开始,舍弃了一切,扎根‘三农’。”“当别人见我晒得像黑炭一样都嘲笑我,我说‘脸不晒成包公,农业难以成功。’”如今,由陈照米打造的米果果小镇每年给核心村增加收益150万元以上,给周边村员工发工资超2000万元,小镇也被评为“全国100个优秀田间学校”。

  像杨春林、陈照米这样的乡村振兴领路人还有很多,嘉善县的张良娜分享的洪溪村“网红书记”陈俐勤,为了村庄整治,实地测量、挨家挨户走访、手绘每家“户型图”,泡在齐腰深的臭河水里清理浮萍……16年30本200多万字的笔记,让洪溪村从“上访村”变成“和谐村”;缙云的江竺格所分享的缙云新农人,利用电商销售、智慧种植等新技术、新平台、新理念让土地生金,让农业发展方式悄然转变……

  近年来,浙江省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农民增收,围绕“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百万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一批又一批“新农人”“乡村振兴领路人”的涌现,为实现共同富裕打下良好基础。

  活动现场,还同步启动了2021浙江省新时代乡村阅读季,助推缙云茭鸭共生系统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活动。本次大赛的获奖选手同时获颁“浙江省服务‘三农’宣讲员”聘书,进入浙江省服务“三农”宣讲团人才库。

  第二届浙江省农民故事大赛虽已结束,但“终点亦是起点”。“农民讲党史·农村看发展”大型图片展以决赛现场为起点,结合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举办的农民培训班将进行线上线下全省巡回展览,图片展分为4个篇章:红色根脉育之江、绿水青山兴乡村、农耕文化传书香、共同富裕著华章,用农民的视角,展现在党的领导下浙江农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标签: 草鞋;乡村;浙江;农民;振兴 责任编辑: 陈雷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听农民故事 看农村发展 第二届浙江省农民故事大赛总决赛速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