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6月21日讯父爱如山,从未缺席。
你曾拉着我的小手,许下无数承诺;你曾用硬硬的胡茬,吻我的脸庞,撑开掌纹,细数日月。
又一年父亲节,朋友圈被“夸父”刷屏。有新手奶爸的生涩和喜悦,有年过半百的老父亲细碎白发和感慨,更有四世同堂的骄傲和幸福……
当然,还有那些记忆中的父亲,不会因为时间的变迁,念想和爱就会消失。
在这个专属的日子里,小时小店的三位店主分享了他们父亲的故事。
我爸很“钢”的
为炼钢奉献一生
是工友邻里口中的“娘舅”
金永忠没有成为“钢二代”,成为了一间民宿的老板。
他的父亲是在2018年国庆节那天过世的,举国欢庆,而他哭到不能自已,在朋友圈写下《我的父亲》:父亲不是富一代,却是坚强的钢一代(杭钢),他没有教会我发财升官之道,却脚踏实地告诉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是的,父亲有一份让很多人尊敬的工作——杭钢的炼钢工人。
老金的父亲,年轻时身强体壮,曾是长兴煤矿的一名工人。1958年,浙江钢铁厂开厂招人,他又转成了一名炼钢工人。
当时,杭州卷烟厂和杭州钢铁厂都是市里的纳税大户。家里有人在杭钢上班,是件脸上有光的事。
印象中,父亲身上的工作服,污渍一直洗不掉,味道也散不干净。三班倒的工作,父亲总是照顾不上两个儿子,更别说教孩子读书了。“他很热心,加班加点从来没有怨言,工友调班什么的,也都是一口答应。”
在杭钢干了一辈子,父亲也升为了中层。在家里话不多,但是在厂子里特别热心,人送外号“娘舅”,同事有事都会找他。退休之后,他还成为楼道长,家长里短、协调矛盾,他可是一把好手。
“要是他还在,住住我开的民宿,他肯定会说,花这么多钱住这么好,太浪费了。老爸一辈子也没享过什么福……”老金感叹。
我爸太牛了
没读过书
却用双手养活四个孩子
43岁的梅姐有一手厉害的编织手艺,开店近20年,专门做羊绒的高端定制,还能给宾利补敞篷车软顶。在外人看来,这是一个开朗爽直的女强人。
可是在父亲眼里,她永远是最放不下的小女儿,孝顺又脆弱。
梅姐的父亲过世4年多了,走得突然,梅姐没有见到他最后一面,不过听母亲说,父亲走得很安详,遗憾中多了一丝安慰。
“这些年想起父亲,我总觉得难受。”
梅姐老家丽水,兄弟姐妹四个,她老幺。
“我出生的时候,家里条件好起来了,父母没舍得让我吃苦,我姐姐和哥哥小时候那会儿,日子还是很苦的。”梅姐说,虽然不识几个字,父亲头脑好,也很勤快,谁家有事他总去帮忙。人长得瘦小,干不了重活,他就承包了村里的碾米厂,和母亲两个人把家里的担子给挑了起来,把姐弟四人抚养长大。
梅姐有个哥哥,两个人相差了12岁,哥哥29岁的时候发生车祸,意外过世了。父亲老年丧子,一下子就崩溃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梅姐身上。
梅姐19岁的时候走出小村庄,来杭州打工了。
“我在村子里代课,本身也没有多少学历,再教下去就要误人子弟了。想想那时候打工是潮流,我就跟着出来了。虽然家里都舍不得,但是也不想耽误我。”来到杭州的梅姐进了针织厂,学了一身本事,后来自己开了店,在杭州成了家。
“就算我们都是孩子妈了,父母还是会把我们当成孩子,放心不下,所以我就接他们来杭州住。住一阵子他们又闲不住,想回去了。”后来,梅姐给老人买了智能手机,每天通电话、通视频。
父亲过世前的国庆节,梅姐回家了一趟,还带着父亲去城里买了人参。三个月后,80岁的父亲就安静地走了。梅姐哽咽,“要是再对他好一点,再多陪陪他该多好,可惜已经没有机会了。”
我爸真好学
“老小孩”要苹果手机
留字条要唐诗三百首
“你用了这么多个苹果手机,给我整一个!”
父亲节前夕,“鹅老龚”老板龚磊,跟远在四川的父母打了个电话聊聊家常。突然,电话那头的父亲跟他提了这么个要求。
“我知道了。”“态度不诚恳。”父亲佯装生气。“好的好的。”龚磊换了措辞连连赔笑。这是属于龚磊父子间的对话方式。
昨天是父亲节,龚磊赶紧买了手机快递给父亲。
来自广东的龚磊,前些年来浙江台州工作,父母为了照顾他,随他一起来到浙江。他在杭州创业当小店老板,样样事情得亲力亲为,不过再忙碌,他还是会跟定居台州的父母留点时间交流。“老爷子看到好玩的视频会分享给我。”龚磊说,有时候忙着不能及时回复,但事后总会打个电话给他们。
空下来,龚磊就会去翻翻手机里的照片。有一张父亲写的字条,看到这张字条,龚磊总会嘴角上扬。
字条是这么写的:我想买一本《唐诗三百首》,到处无门。
前几年,龚磊在台州的家中,走到沙发前休息时,突然就看到茶几上有这么一张纸条,这字体一看就是老爷子的,这话虽然没明说,但儿子立马心领神会,“这就是叫我买一本给他啊。”
父亲爱好书法,要《唐诗三百首》,肯定是想练习书法,但他平时没逛过书店,也不会网购,这只能靠他了。龚磊收到信号,很快就把这事给办妥了。
龚磊和父亲一样,喜欢种花种树养鱼养鸟养鸡,喝茶写字,于是他在台州买了一个带天带地的房子,父亲便可以在晚年玩玩这些。家里的鱼塘原本是种花的花坛,因为种花不太好打理,有一天,龚磊就突然提议:“我们要不把它挖成个小鱼池,在里面养几条锦鲤。”父亲一听,眼睛发光,顿时来了兴趣。就这样,父子连夜开始动工,热火朝天地连续干了几天,就把小鱼池挖好了。
如今,里面的锦鲤大的已经养了三四年了,小的也已经养了两年,“每次站在鱼池边,看着它们,什么烦恼都没了,父亲应该也跟我一样吧。”
不过,龚磊知道父母最想要的还是能多见见儿子。“杭州台州离得不远,我有空会回家陪陪他们。”龚磊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