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审批程序复杂、牵扯面广,审批中需提交的资料多,是营商环境优化的重点环节。尽管近年来各地通过“放管服”改革有力简化了审批流程,但从企业需求看,仍有提升空间。
改善营商环境是个大事。抓大事,要有“小切口”。桐乡的切入口就是“拿地即开工”审批服务。这项工作,省内乃至全国不少地方都在做。桐乡的特点,一个是在时间上较早探索。在2020年,桐乡就有26个项目进入“拿地即开工”通道,数量较多、渐成规模。另一个是力求效率更高。目前在桐乡,通过这项服务,企业从土地摘牌到取得“四证”(即意味着企业可以开工)的审批时间已由60个工作日压缩到5个工作日以内。今年年初,有一个项目于1月18日项目摘牌,19日完成交地手续,20日我们就采取“四证联发”。前段时间,浙江美仪智能传感技术有限公司一个项目于5月28日取得土地,6月3日就拿到“四证”,项目审批中企业提交的材料也由原来的78份减少到11份。
希望项目早开工、早达产,相信是许多地方和企业的共同愿望。但是,“拿地即开工”看似美好,真正实施起来却涉及一系列高难度改革举措,需要政府主动把麻烦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企业,变企业“跑腿”为政府“跑腿”、数据“跑腿”。我们的主要做法:一是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建立“桐企服”数智平台,将投资项目审批流程进行“V”字形拆解重组,打破时间界限和前后置关系,消除数据壁垒,形成流程重组、多跨协同的“拿地即开工”应用场景;二是以“承诺制”代替“审批制”,同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三是推行“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多环节并行办理;四是推行“标准地”出让,实行打包服务,企业有投资意向即可申请进入“拿地即开工”通道,同步开展前期工作,从而节省时间。
总之,桐乡的“拿地即开工”服务,紧扣“土地摘牌之日即项目开工之时”的要求,正在成为桐乡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审批快速通道。改革的推进过程,也给予我们很多有益启示——
改善营商环境要有“小切口”。不同地方应该根据各自条件和潜力,选择有针对性的“抓手”,做精做细,做出实效。这个过程非常考验我们的系统观念,我们一定要把复杂的事情层层分解,抓住企业投资的痛点难点堵点,使之场景化、具体化。对桐乡来说,这个“小切口”就是“拿地即开工”服务。
改善营商环境要做“店小二”。政策的制定者、改革的探索者要有“角色扮演”“情景带入”意识,把自己想象成企业主,细究他到底担心什么、渴望什么、投资创业过程中头疼什么。这些年浙江各地的营商环境和审批效率不断提升,但只有更进一步站在企业角度看问题,才能挖出效率、提升空间。
改善营商环境要靠“牵引力”。很多干部都说,数字化改革是浙江新发展阶段“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我们在实践中感受确实如此。在开展“拿地即开工”服务中,我们发现像承诺制、多审合一、多证合一等工作,完全离不开数字化改革,必须靠打通数据孤岛、构建多跨场景才能实现。浙江的营商环境优化和审批效率提升到了今天,必须更加依靠数字化改革来牵引。桐乡的数字化改革和“拿地即开工”服务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坚定了我们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的决心和信心。
【作者为桐乡市委书记】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