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布鞋千层底,一针一线承载的都是爱。
6月23日上午,在嘉兴港区乍浦镇港龙社区,陆秀珍给社区送去了二十多双精心准备的手工布鞋。不久后,这些布鞋将分发到社区有需要的老人、小孩手中。截至当天,这个月她已送出一百双布鞋。“百双布鞋是我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也是送给党的礼物。”陆秀珍说,7月1日她将迎来自己的100岁生日。
送鞋,陆秀珍不是第一次。自1981年起,她送出的手工布鞋,已经超1.1万双。“从小就穿奶奶纳的鞋,舒服!”“我家的布鞋都是奶奶送的。”“一家四代,个个都穿陆奶奶的鞋长大。”对乍浦镇不少的人来说,陆秀珍的鞋伴随着成长。而街坊邻居也因此送了她一个温暖的名字——“布鞋奶奶”。
陆秀珍的家在乍浦镇天妃东苑。不大的卧室,就是她的工作室。步入其中,一台上了年头的缝纫机伫立在窗前,缝纫机上还剩着些碎花布料。而就是在这台缝纫机前,陆秀珍每天早上7点起床,就会踩出流利而清晰的“哒哒声”,而这声音一响,起码得持续到晚上9点。“一刻也闲不下来。”陆秀珍笑着说。
穿针、拉线、踩缝纫机、串珠……陆秀珍的双眼炯炯有神,瘦削的双手也显得特别有劲。左手拿布,右手握针,坐在铺了几层垫布的竹椅上,陆秀珍跟记者分享了她与布鞋之间的故事。
1980年,已到年龄的陆秀珍走下三尺讲台,光荣退休了。退休后的她闲不住,总爱往外跑。那年冬天,陆秀珍“逛进”了乍浦镇敬老院,看到一些孤寡老人脚上长满了冻疮,心疼极了。“能帮一把是一把。”看着眼前的一幕,陆秀珍暗暗在心里做了一个决定:要给老人们每人每年做一双棉鞋。
“做得厚实一些,才暖和。”之后,陆秀珍总是会一边“听”着电视,一边纳着鞋底。鞋底靠一针一线纳出来,可怎样才能让鞋面制作效率更大?为了提高效率,陆秀珍特地让子女买来一台缝纫机,自学缝制。“别看我上了年纪,上手比年轻人还快。”说到兴起处,陆秀珍忍不住比划了起来。
次年重阳节,陆秀珍就将30双崭新的棉鞋送到了老人手中。这一送,陆秀珍就送了30年。直到近些年,敬老院里条件越来越好,布鞋也越来越便宜,陆秀珍才调整了送鞋的对象,改做了婴儿鞋。十里八村、隔壁邻居都来向她求鞋,老太太总不忍拒绝,有求必应。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不少人为感谢陆秀珍,总会送来礼物,可唯有一样陆秀珍视若珍宝,就是各种各样的旧面料。“这些边角料平常买都买不到,裁剪后,做鞋子再好不过了,谢谢哦!” 每次收下“礼物”,陆秀珍总会连连道谢。
这温暖,也感染着身边的亲朋好友。朱福英一家五代人都穿过陆秀珍做的鞋子。十年前,她也成了陆秀珍的“学徒”。“做‘爱心鞋子'、打‘爱心围巾',送给有需要的人,开心。”朱福英说。如今,像朱福英一样跟着陆秀珍做手工的人,还有5个。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