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正文
十年前赴巴黎采访的钱江晚报记者杨晓政:
向世界精准表达西湖的文化价值
2021年06月25日 03:15:59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浙江在线6月25日讯十年匆匆而过,那个见证历史的15分钟,今天想起来依然无比清晰。

  “那是个和杭州剧院一样大小的会场,我们入席后,似乎还没坐稳,就听到了落锤的声音,成功了!前后不过15分钟,一切似乎很平静,直到走出会场,大家才想起拥抱、欢呼。”前钱江晚报西湖线记者杨晓政,杭州人,是十年前西湖申遗成功的见证者之一。

  巴黎时间2011年6月25日凌晨,她打开手机写稿子,一下子看到50多条短信。

  一个久未联系,离开杭州十年的大学同学异常激动:“天哪,记得我们大学时从学院路骑车去曲院风荷吗?我想托你对10年未见的亲爱的‘世界级’西湖说一句:不思量,自难忘!”

  杨晓政跑西湖新闻很多年,她觉得相比梦圆的激动人心,申遗的过程更值得思考和回味。

  “从挖掘、梳理、提炼到讲述,其实当时大家心里并不是很有底,我们西湖的文化价值到底在哪里?如何向世界精准地表达出来?”

  杨晓政在巴黎专访了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副主席、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郭旃。

  郭旃认为,西湖三面云山一面城、天人合一的格局,被认为十分特别。注入了文化的意义,更加与众不同,而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好,则最打动人。

  关于申遗的种种,后来呈现在钱江晚报当年的申遗特刊里,被西湖博物馆永久收藏。

  “如果说当时杭州人还有迷茫的话,那么10年后,我觉得这个答案越加清晰了。”申遗成功就好比一把钥匙,开启了西湖保护的连环锁。

  如今不在新闻釆编一线工作好几年,杨晓政依旧保持着逛西湖、观察西湖的习惯。

  这两年,她到各个博物馆打卡,眼见不管大小级别的展厅里都是熙熙攘攘,人气很高。她说,经常能看到展馆门口停放着好几辆童车,父母怀抱孩子观展。“这一幕,让我印象很深刻。以前每次有特展,人都不是很多,但如今真的不一样。”

  最近,杨晓政发现不少40多岁的杭州人,总是抓紧清晨或午休时间,打个车,溜到空气清新的茅家埠,踩着微弹不伤膝盖的木栈道,借松林长长的阴翳沿湖岸步行。

  这些都让人很感慨,生活在杭州,就是日日被世界文化遗产自由散漫地美育着。

  几年前,杭州植物园西门附近那块地未经整理,也还没有这般的美貌。如今,它叫作蔷薇园。朋友吴小姐拍了照片发朋友圈,配上9个字: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还有,老妈跟同事小姐妹聚会,选了曲院风荷最靠近苏堤的茶馆,早上8点到下午4点,每人20元。盒饭20元每份,点两份分分吃。大家都是厨艺高手,带上手作卤鸭配啤酒,人生至乐。

  杨晓政感慨,申遗成功十年,西湖大花园里的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角度与之共舞。

  一切,就如郭旃十年前接受钱江晚报采访时说的那样——

  申遗,是世界范围内更高层次、更深程度、更大范围的环境保护。它和每个人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因为更高的生活质量,将不只是洁净的空气、水,良好的环境卫生、教育和医疗,还需要深厚隽永的历史人文环境和优美的自然景观,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

标签: 西湖;杨晓政;杭州人;钱江;十年;生活质量;副主席;成功;国际古... 责任编辑: 冯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向世界精准表达西湖的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