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正文
红色筑梦在“浙”里 初心赓续再启程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交出亮眼答卷
2021年06月30日 06:26:30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南苏 李敏敏

image.png

  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

  放眼之江大地,全省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顽强拼搏、创新进取、砥砺奋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这其中,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壮大、创新、跨越的辉煌历程,并为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和民生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住有所居”不断迈出新步伐,市政基础设施不断跃上新台阶,城镇化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不断呈现新面貌,城乡居民生活愈加幸福美好……

  城乡迎巨变 山河展新颜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全省建设者怀揣为民初心,砥砺前行,城乡面貌迎来巨变,尤其是“十三五”期间,我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取得巨大成就,住房建设、市政公用设施、人居环境、城乡风貌、行业发展、建设品质、改革创新都迈上了新台阶。铺展出一幅宜居宜业的“幸福画卷”。

  ——人民群众的住房条件显著改善。省建设厅坚持以“住有所居”为目标,加快完善住房保障体系。降低公租房准入门槛,稳步扩大保障范围;创新公租房管理机制,大力推进政府购买公租房运营管理服务和完善住房保障体系试点工作;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率先在全国完成棚改新三年攻坚计划;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从1980年的5.77平方米提高到2020年的48.5平方米。

  ——城市化步伐稳步推进。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5年的65.8%提高到现在的72.17%;全省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2个、国家园林城市8个、国家园林城镇6个、国家节水城市4个;累计创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392处,总数居全国第一;共有11个镇34个村列入全国美丽宜居村镇示范,累计开展创建美丽宜居示范村1477个,636个村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建筑产业规模保持领先,结构调整取得成效,建筑工业化加快推进,工程建设水平不断提高,质量安全稳步提升,科技创新成果日趋显现,有力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建设。“十三五”期间,建筑业总产值12.2万亿元,比“十二五”增长23.2%。

  时代奔涌向前,浙江前行的脚步未停,将继续书写精彩答卷。

  生态又宜居 惠民溢浓情

  “自从有了‘电梯公交’,我再也不需要每天爬5楼了,花1块钱轻松上楼回家。”居民毛昌跃说道。

  上下楼梯,既是出行的第一步,也是回家的最后一步。随着社会逐渐步入老龄化,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逐渐成为一项社会关注度很高的民生工程。去年以来,杭州市临安区住建局探索与第三方电梯商开展合作,创新推出“电梯公交”运营模式,全面破解了加装电梯面临的意见统一难、资金筹集难、运维管理难、协调推进难等问题。

  这仅仅是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的一个切面。随着经济快速发展,部分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存在供给不足,出行难、停车难等问题依然存在,一些老旧小区环境和设施已经不能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今年1月,省建设厅宣布实施城市和乡村有机更新行动,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们更向往”。

  “要注重‘绣花功夫’,在提升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上取得新突破。”省建设厅有关负责人说道,浙江将出台城市精细化管理规范,完善城市容貌标准,在今年完成800座城市公厕服务提升改造,推进城管驿站建设。一年年推进,一件件落实。民生小事里,藏着为民的勇毅和恒心——

  2012年,省建设厅推进绿道网建设,通过规划引领、规范建设、科学管养,目前已建成各类绿道约1.5万公里,涌现出了一批特色鲜明的精品绿道。绿道从无到有、从点到线,从线到网、从差变美,在改善城乡生态、美化城乡环境、打造慢行新业态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7年,全省城乡联动打响垃圾分类攻坚战,先后出台城镇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两个实施方案,颁布农村、城镇生活垃圾分类省级地方标准,强化城乡垃圾治理体系有效衔接,“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处置模式更加成熟,城乡一体、互促共进的垃圾分类良好格局渐入佳境;

  2016年,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拉开帷幕,两年多时间里,1191个小城镇实现华丽蝶变,我省因此成为全国唯一对小城镇进行全面、彻底、全域整治的省份。2019年,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全面启动,描绘出一幅幅功能便民环境美、共享乐民生活美、兴业富民产业美、魅力亲民人文美、善治为民治理美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安居才能乐业,百姓的获得感就是我们的幸福感,也是我们攻坚克难的最大动力。”省建设厅相关负责人说道。

  红色聚合力 行业增动力

  “久拖不审、久审难结等建筑工程结算难问题,长期以来困扰着建筑市场。在金华,当地建设局创建‘红色调解员’支部品牌,以‘党建+’为抓手,创新探索调解机制,利用多种形式开展造价纠纷调解,有效解决工程结算中的难点、堵点、痛点,维护建设各方合法权益,助推当地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省建设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还将在全省开展“百人百项百亿红色调解专项活动”,创建红色调解驿站,充分发挥专家型党员在工程造价行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厚植红色根脉,省建设厅通过各种举措激活红色基因,打造红色引擎,以党建引领赋能高质量发展。

  “红色工地”护航项目建设——2018年7月,省建设厅启动了“红色工地”建设工作,今年3月又下发《关于开展全省“红色工地”示范创建活动的通知》,通过“红色工地”示范创建活动,不断增强党员和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凝聚力、战斗力,更好地促进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真正使“红色工地”党组织成为团结工友的核心、攻坚克难的堡垒、先锋示范的阵地。

  白蚁防治守护红色基地——以“保护红色基地,传承初心使命”为主题,秉持“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重要指示精神,全国白蚁防治中心对473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全国17个蚁害省175个红色基地。组织指导全国蚁害省开展“红色基地白蚁防治”专项行动,长沙、南京、合肥、南昌等市地相继开展“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白蚁防治攻坚行动,浙江省对14个国家级红色基地全面开展专项整治行动,11个设区市对省级、市级、县级红色基地均开展了白蚁防治综合治理工作。保护红色资源,践行初心使命,充分发挥革命文物价值,进一步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红色物业助力社会治理——2018年以来,指导各地推进物业行业党建工作,杭州、宁波、温州等市主管部门联合多部门出台以党建引领提升物业行业的指导意见、实施方案。今年,省建设厅出台了《关于加强物业领域党建统领 全面提升住宅小区居住品质的指导意见》,将红色物业与基层治理相结合,建立红色议事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进一步提升物业服务品质。

  一代代全省建设者干字为先、实字托底,深耕专业领域,不断引领和刷新行业标准,他们是“浙江建设工匠”,他们是“最美建设人”……

  “我们希望通过每年的评选,让他们发挥出强有力的示范引领作用,带领全省建设人不断书写出美丽建设的崭新篇章。”省建设厅有关负责人说道。

  蓝图新描绘 奔竞向未来

  “办理流程一目了然,不用28个部门间来回跑,限时办理方便快捷,省下一大笔打印图纸开支。”这是舟山市企业经办人的真切感受。

  以前一个建设项目需要跑十几个部门盖上“百图章”,办事难、来回跑等情况时有发生。繁复的审批程序不仅拖慢了项目的建设进度,也影响了地方整体的营商环境。

  2018年5月,浙江作为全国唯一一个以省为主体参与改革试点的省份,省建设厅将此次改革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抓手。

  “我们把这次改革当成政府转型的一次机会,浙江提出政府要完成数字化转型,通过这一轮的改革完成政府管理的流程再造。”省建设厅有关负责人说道。

  省建设厅在一次次改革创新中实现新突破、新跨越,所以可以看到——

  深入开展“最多跑一次”改革,全省系统政务服务270个事项接入政务服务2.0,编制和实施了个人与企业“一件事”清单等“六张清单”,对13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施“证照分离”改革,我省建设系统政务服务水平全国领先。

  数字赋能城市管理,“城市大脑”在城市管理领域实现创新应用和深度融合,全省县级以上城市数字城管平台全部建成。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肩负着光荣的使命和艰巨的任务,全省建设人将继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深入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城市和乡村有机更新行动,打造“浙里安居”,加快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提升城乡建设品质,积极推行绿色建造方式,全面提升城乡风貌,打好构建新发展格局组合拳,更加彰显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清廉之美,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民更向往,住房让百姓更满意”的目标,加快推动未来社区蓝图愿景,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为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作出新的贡献。

  全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月

  杭州市城管委开展驿站微心愿活动,为小候鸟赠送书包

  (本版图片由省建设厅提供)


标签: 红色工地;党建;住房保障;公租房 责任编辑: 牟嘉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红色筑梦在“浙”里 初心赓续再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