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正文
“百年潮涌·之江楷模”
2021年07月22日 07:59:25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见习记者 钱弘慧 整理

  “百年潮涌·之江楷模”

  周学章:为血防事业贡献一生

  新中国成立之初,嘉兴县有35万多名血吸虫病患者,农村平均感染率高达71.6%。有一个叫周学章的年轻人目睹此景,立志投入到防治血吸虫病的战斗中,不知不觉就付出了一辈子。

  周学章,1917年生,浙江嘉兴人。1941年7月毕业于国立上海医学院,1952年9月参加工作。

  1956年,由周学章任院长的原嘉兴血吸虫病防治院承担着繁重的抢救治疗以及临床科研任务。他带领团队试验了锑剂3天和7天疗法、探索中西医药物治疗晚期血吸虫病人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960年,周学章在临床治疗中发现,呋喃西林能够改善急性血吸虫病高热患者的全身症状。他灵光一现:“呋喃西林的衍生物可能是抗血吸虫病新药的一个研究方向!”经过临床应用研究,呋喃丙胺于1962年在全国推广,并得到国际医学界的关注。

  1978年,周学章又在国内首先临床验证吡喹酮对血吸虫病的药理作用和治疗效果。1989年退休后,他还定期参加血防专家门诊。

  2008年1月16日,周学章在嘉兴逝世,300多名嘉兴市社会各界人士陆续赶来吊唁。灵堂的挽联概括了他的一生:“一代名医”“人民公仆”。

  赵九章: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奠基人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十余年筹备,有个人功不可没,那就是赵九章。

  赵九章,1907年生,祖籍浙江吴兴(今湖州),杰出的气象学、地球物理和空间物理学家。1933年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他赴德国柏林大学学习,回国后在西南联大任教。

  1944年,他开始主持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的工作,承担起继竺可桢之后中国现代气象科学奠基的重任。新中国成立后,他组建起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195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也是从那一年起,赵九章等人积极倡议发展中国自己的人造卫星。1958年,他作为中国科学院人造地球卫星研制组主要负责人,提出“中国发展人造卫星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要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重要建议。1966年,他出任原中国科学院卫星设计院院长,推动中国第一颗卫星研制。

  1968年10月,赵九章去世。在此之前,“东方红一号”的原型星研制已全部完成,为我国人造卫星按时发射和一次成功升空奠定了基础。

  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首次颁发,“‘东方红一号’及卫星事业的开创奠基工作”第一获奖人授予赵九章。历史没有忘记这些功绩卓著的“两弹一星”元勋。

  胡仁宇: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为了国家需要,他背井离乡、隐姓埋名……他用一生完成了自己许下的诺言:祖国的需要就是自己的岗位。他就是“两弹”功臣胡仁宇。

  胡仁宇,1931年7月出生,浙江江山人。1949年,还在上海交通大学读大二的他申请从电机系转到物理系。翌年,他又转学到清华大学物理系。

  1952年,胡仁宇进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工作,在那里接触到核物理、量子力学等方面的知识,并接受了核物理方面的实验辅导。之后他被分到实验组,开始接触核技术研究实验工作。

  1958年8月,他被调入二机部九局,从此与核武器事业密不可分。他的想法很简单:国家叫你干什么就干什么,要干就老老实实地干,尽力把交下来的工作做好。

  1963年,根据原子弹试验需要,胡仁宇与科研人员迁往青海某核试验基地。他们研制的核心部件,被成功地装配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上,为其核爆试验提供了保障。

  此后,胡仁宇等人又投入到我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工作中。他在核爆近区测量某高难度技术方案的审定和实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胡仁宇共参加了10多次核试验,组织领导了其中6次,为确保每次试验圆满成功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回顾一生,胡仁宇感到很知足。他说:“能够参加国家这样的事业,这一生至少没有白活。”

  


标签: 中国科学院;试验;呋喃西林;血防 责任编辑: 牟嘉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百年潮涌·之江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