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浙江湖州安吉余村绿意盎然。进入旺季,这里的民宿一舍难求。在碧水鲜花环绕中,村口石碑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红色大字熠熠生辉。
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余村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为曾因矿山过度开采而陷入环境污染困境的余村拨开了迷雾。从“卖石头”到“卖风景”,余村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小康之路。
十多年来,“两山”理念从安吉余村生根发芽,在中华大地开花结果。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开启了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的生态文明新时代。“绿色发展”成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指标之一,一个全面小康的“绿色梦”照进现实。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屹立在浙江湖州安吉余村村口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石碑。人民网记者 余璐摄
位于太湖南岸的浙江湖州,山水清远,风景如画。这里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诞生地、中国美丽乡村的发源地。
走进湖州义皋村,河溪清水潺潺,古宅老街相映成趣,村民笑脸盈盈。“自从我们村环境改善,建成国家3A级旅游景区,现在饭店生意火爆得很,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越来越多,他们都好这口太湖水乡人家的味道。”义皋饭店的老板李建林高兴地说。
义皋村,地处太湖溇港一带,是典型的江南古村。水,是义皋村的靓点,也是曾经的痛点。“以前我们村是经济薄弱村,整个水环境堪忧,经常有人在河里洗衣服、倒脏水,别提有人来旅游了,就连村民也大多搬到镇上去了。”义皋村第一书记薄国欣回忆道,环境不好,年轻人少了,村子就更难发展了,这也让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村庄环境整治好。
守护好绿水青山,带来了金山银山。“2014年,义皋村整治、修缮、贯通原有河道18.9公里。2016年,太湖溇港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义皋村围绕溇港文化保护开发这一主线开始发展文化体验游,绿色经济持续升温。到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已经达到200万元。”薄国欣说。
旅游业的兴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来年轻人创业,来自上海的张华就是其中的一位。“2017年我投资300万元在义皋村开了‘状元及第’民宿,就是看中了这里优美的环境。如今,义皋村成为了江浙一带的‘网红打卡地’,住宿基本都需要提前预订。”张华笑着说。
义皋村的旅游业盘活了当地山水文化资源的同时,也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踏上“致富路”。在“状元及第”民宿里当服务员的村民钟福英欣喜地说:“退休后,我每天在民宿负责打扫卫生,月收入有3000元。”
义皋村村民在吹拉弹唱中享受惬意生活。人民网记者 余璐摄
义皋村,仅是我国走向绿色小康之路的缩影。一幅幅青山绿水、江山如画的生态文明建设画卷,正是神州大地不断铺展开来的新风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农村到城市,从东北的雪路柴扉到江南的小桥水乡,习近平总书记在赴各地考察调研时,多次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对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进行深邃思考。
近年来,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等理念,到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等发展目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陆续落实在了各项改革和制度建设中,成为了守护生态环境这个最普惠民生福祉的有力支撑。
构建生态屏障 为小康社会提供绿色保障
为了给子孙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家园,赢得小康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未来,构建生态保护屏障是发展的题中之义。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实地考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发展情况,发出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号召,为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
地处黄河中游的陕西,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省份之一,陕北黄土高原是黄河泥沙的重要来源地。“要保障黄河长久安澜,必须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黄河流域必须下大气力进行大保护、大治理,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路子”,习近平总书记对保护黄河提出了殷殷嘱托。
陕西省延川县贾家坪镇马家湾大型淤地坝。人民网记者 余璐摄
记者站在陕西省延川县贾家坪镇马家湾大型淤地坝坝顶,一眼望去,山坡上植被密布,山下田地平整。一望无际的玉米地传递着即将丰收的讯息。
延川县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残塬沟壑区,是黄河水土流失重点区域。“二三十年前,这里满眼都是荒山,一到大风天,黄沙漫天;一到雨天,流失的黄土源源不断输入黄河,‘一碗水半碗沙’形容的就是以前的黄河。”延川县水土保持队队长任宏祥回忆说,曾经的延川因为生态脆弱,陷入了“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困境。
如何解决困境?“打坝如修仓,拦泥如积粮,村有百亩坝,再旱也不怕。”任宏祥用一句农谚,道出了淤地坝不仅是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的关键措施,也是当地百姓的“粮囤子”“聚宝盆”。
任宏祥介绍道,与坡耕地、梯田相比,淤地坝地土壤肥沃,粮食产量是梯田的2至3倍,是坡耕地的5至8倍,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能有效解决群众的粮食问题。马家湾有大型淤地坝、淤成坝面积830亩,亩产玉米800公斤,年种植收入200万元,促进了近6000亩坡耕地的退耕还林,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延川县已建成淤地坝1825座,入黄泥沙减少12575万立方米。‘一碗水半碗沙’早已成为历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让我们切切实实尝到了甜头,荒山变绿了,百姓由‘穷’变‘富’。”任宏祥说。
陕西省副省长程福波对记者表示,为保护生态屏障,近年来,陕西省统筹谋划,积极协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有序推进。经过黄土高原生态修复,黄河流域陕西段生态已实现由黄变绿,绿色版图向北延伸400公里,植被覆盖度达到60.68%,年均入黄泥沙量从2000年之前的8亿多吨降至2.7亿吨。
环保督察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
近年来,一场场环保督察“问责风暴”在各地掀起。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亲自推动,身体力行。他强调,开展环境保护督察,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环境保护工作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多年来,党中央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城,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老百姓点赞、中央肯定、地方支持、解决问题。”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曾用四句话概括了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效果。
数据显示,自2015年12月在河北省试点以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累计受理转办群众举报23.7万余件。第一轮督察及“回头看”明确的3294项整改任务,已完成3067项。第一轮督察及“回头看”移交509个责任追究问题,问责党政领导6000多名,整改成效明显。
“督察不是发展的对立面,而是发展的助推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徐必久表示,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抓手,通过督察,一批违反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项目被叫停,一批绿色产业加快发展,一批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一批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得到实施,有力推动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
“利剑”高悬,自然“势大力沉”。环保督察不是“走过场”,而是“动真格”。如今,各地把环保督察当成推动绿色发展的契机,绿色发展建小康也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随着生态文明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祖国大地正在绿起来、美起来,人民群众在生态环境上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绿色,是全面小康的鲜明底色。“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良好的生态环境正成为百姓眼中看得见、手中摸得着的幸福。在小康的路上,一个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的美丽中国正在加快建设。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