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区域竞争体现为大空间尺度的城市群、都市区之间的综合实力比拼,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因此,需要通过更大空间尺度整合优化配置资源,加快形成“一湾引领、两翼提升、四极辐射、全域美丽”的省域空间发展总体格局。
一、推动环杭州湾地区成为世界级创新型大湾区,引领省域高质量发展
加快推进大湾区构建全国现代化建设先行区、全球数字经济创新高地、区域高质量发展新引擎,跻身世界级创新型大湾区行列。
聚力建设世界级创新型大湾区。吸引、集聚和配置全球高端要素,实现经济、创新和资本资源集聚辐射、相互叠加赋能,成为引领我省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和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促进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着力发展数字经济、智能汽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主导产业,建设“智造湾区”。杭州凭借即将举办亚运会等历史机遇,国际化发展水平有望大幅提升,成为国际高端资源集聚、背后由高浓度创新网络化城市协作分工支撑的国家中心城市。
着力打造长三角金南翼核心区。科学谋划区域重大生产力布局,结合港口集群、机场群、高铁和高速公路网络建设,推进杭甬两大都市区在数字经济主导下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优势互补发展,在科创、跨境电商、贸易、金融、港航、高端制造等领域实现双核联动,推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产业发展平台优化整合,加快把环杭州湾地区打造成为长三角城市群金南翼核心区,增强我省参与全球产业分工的整体竞争优势。全方位对接上海“全球城市”建设。积极发挥大湾区建设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作用,推动杭州、宁波都市区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协同联动发展,深入推进嘉兴“全面接轨上海桥头堡”建设,支持湖州、绍兴、舟山等地积极承接上海城市功能疏解,形成与上海陆海协同一体化发展态势。
二、推动绿色山区和蓝色海域两大“保护翼”功能拓展,打造全省可持续发展的新增长极
强化陆海统筹战略支撑,拓展对内对外双向“开放翼”的辐射通道与腹地建设,全面打开陆海丝绸之路的两大扇面,培育形成陆海可持续发展的新增长极。
建设山海协作、省际开放的绿色山区发展新高地。以浙西南重点生态功能区为重点,加强山区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充分发挥新型城市化在山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引领作用,结合衢丽花园城市群和绿色山区美丽示范廊道建设,统筹田园城市和美丽乡村规划,坚持“小县大城”战略,促进山区人口和非农产业向县城和中心镇集聚。打造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推动建设一批跨区域产业创新飞地,以衢州山区科学发展试验区和丽水山区科学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为重点,加快山区传统工业向生态化、科技化、服务化方向转型升级。以湖州省际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重点,充分发挥山区边际区位优势,构建绿色开放发展新高地。
建设港、产、城协同联动的蓝色海洋发展示范带。以生态海岸带、海岛大花园为重点,加强海洋蓝色生态屏障建设。结合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积极推动大、小洋山全域一体化开发合作,提升宁波舟山港世界大港综合能级,合力打造长三角现代化世界级港口集群。突出港口、产业和城市等综合优势,加快形成发展甬台温临港产业带,培育建设一批海洋特色产业基地,以大宗商品贸易、海洋信息与科创、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材料产业和海洋环保产业为重点,积极发展海洋新兴产业;以绿色石化、船舶海工、滨海旅游为重点,大力发展海洋循环经济。
三、推动四大都市区的辐射能级不断增强,形成以“四核、四带、四圈”为主体框架的网络型城市群空间格局
以杭州、宁波、温州、金义四大都市区为核心,提升中心城市经济辐射能级,发挥高端要素集聚的重要战略平台作用,建设全球竞争的主阵地和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
突出四大都市区高端要素集聚核心载体地位。杭州都市区要加快建设以数字经济为特色、国际高端资源集聚的国家中心城市和世界名城。宁波都市区要积极探索计划单列市的体制改革,加快建设以开放创新为特色的国际港口名城和海洋中心城市。温州都市区要重点打造环大罗山科创走廊等功能平台,加快建设以国际时尚智造为特色的中国民营经济之都。金义都市区要重点打造金义科创廊道等功能平台,加快建设以丝路开放为特色的世界小商品之城、国际影视文化之都。
以“都市区+发展轴”为主体形态优化空间布局。完善以四大都市区为主体的空间发展形态,辐射带动环杭州湾、甬台温、杭金衢、金丽温等四大城市连绵带,构建以“四核、四带、四圈”为主体框架,以智造走廊、科创走廊、诗路文化带、海陆开放通道等为纽带,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网络型城市群。加强都市区范围内资源配置、产业布局、基础建设、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等紧密对接和一体谋划,集中管控优质土地、生态敏感区等战略性空间资源。
促进周边城市融入都市区一体化发展。位于中心城市边缘的中小城镇,可依托快捷便利的现代轨道等交通网络,形成卫星组团、产业新城或特色小镇。相对独立的中小城镇,特别是一些县城和中心镇,可结合自身产业、资源、历史文化等优势,努力成为都市区的重要功能节点。
四、推动“全域美丽”的大花园建设,促进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
构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高质量推进新时代“千万工程”,形成自然生态与人文环境相结合、现代都市与田园乡村相融合、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交汇的全域大美格局。
高品质架构“融合秀美”的城乡空间新格局。按照“多规合一”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统一部署,统筹考虑村镇区划调整、新村村庄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整治、乡村未来社区等规划建设,推动城镇和农村地区的空间优化重构和全域有机更新。结合“两进两回”行动计划和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改革,注重把城市的信息、技术、人才、金融等先进要素注入农村的发展之中,促进劳动力、资金、土地、水资源等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高颜值擘画“生态绿美”的美丽乡村升级版。结合大花园建设,高质量推进新时代“千万工程”,打造全域宜游、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升级版的“富春山居图”。深入推进“无违建县、乡、村”创建,确保农房有特色、有品质、有风貌,全面提升村庄美丽人居和绿化美化水平,着力打造具有绿美农韵和“浙派”风格的生态宜居乡村。扎实推进万村景区化建设,构建生产生活生态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自然人文特色彰显的美丽宜居乡村新格局。全面推进厕所革命,大力开展美丽河湖建设。全面推进垃圾革命,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机制。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随着我省城市化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跃升,通过更大空间尺度整合优化配置资源,将促进省域产业集群、空间结构、交通网络、要素流动等一系列“连珠反应式”的转型升级,加快融入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