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8月1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全琳珉 通讯员 市闻)作为新冠病毒远距离跨境输入的潜在载体,进口冷链食品是疫情防控的重点。浙江是进口冷链食品大省,面对当前疫情防控态势,市面上的进口冷链食品是否安全?
8月13日,本报记者跟随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前往杭州市余杭区调查,从进口冷链食品的入库、批发到零售3个环节着手,看看浙江进口冷链防火墙是否牢固。
源头管控紧抓不放
上午10时,记者与监管人员来到了杭州市余杭区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下称“集中仓”)。“集中仓是进口冷链食品在省内的首个环节,也是省内所有进口冷链食品的源头。”省市场监管局食品流通处处长潘欣介绍。
根据规定,凡进入省内的进口冷链食品,均须在到达目的地48小时前,通过“浙冷链”进行预约申报。集中仓工作人员在核实预约信息后,会对冷链食品开展卸货、核酸检测、消毒等工作,送检冷链食品在领到《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进口冷链食品核酸检测证明》《进口冷链食品消毒证明》(下称“三证”)后才能出仓销售。
“因为是源头,集中仓也是进口冷链食品检测阳性发生概率较高的地方,仓内工作人员有感染风险。我们这次要重点查看仓内工作人员的疫情防控情况。”潘欣说,今年以来,浙江共发生进口冷链食品阳性事件41起,其中40起都在集中仓,由于措施得当,这些食品没有流入市场。
来到集中仓的办公场所后,监管人员立即对起了工作台账。台账按照仓内工作人员和工作场所进行分门别类,清楚记录工作人员体温检测、场所消杀等信息。“工作人员核酸检测多久做一次?结束作业后有集中隔离吗?隔离环境是什么样的?”面对监管人员的问题,集中仓负责人一一回答。
据了解,该仓工作人员每两天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在核酸检测阴性的情况下,每7天可以外出一次,确保将疫情外输风险降到最低。
在集中仓作业场所,记者没有看到工作人员。“我们仓是去年疫情期间紧急改造的,部分设施不完善且上月受台风影响有损坏,因此目前停止作业,全力建设新的集中仓,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该仓负责人说,新的集中仓启用后,所有环节都可以做到隔离作业,确保不发生交叉感染。
批发市场均需赋码
离开集中仓后,记者和监管人员马不停蹄地来到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水产品批发市场。这里是杭州市规模最大的冷冻食品批发市场,进口冷链食品离开集中仓后,会通过类似的批发市场流向各个餐饮店、零售店。
一到门口,记者所坐的车便被保安拦了下来:“请车内所有人员出示健康码、戴好口罩。”车被放行后,监管人员随机抽取了两家进口冷链食品批发商进行突击检查。在检查中,记者和监管人员发现,两家商户的进口冷链食品三证齐全,但都没有贴“浙冷链”二维码。
据悉,“浙冷链”系统将冷链食品供应链全流程中的人、物、环境等信息汇集在冷链食品溯源码中。一旦发现涉疫货品,即可通过“浙冷链”系统实现一键查询、实时逆向追溯。因此,我省要求所有进口冷链食品均要上链。
“我们会等买家下单后再贴码,并不是不贴。不贴码根本没人要。”面对监管人员的询问,两家商户指着一边的赋码设备解释。
监管人员对商家库存进行了认真盘点,发现线上线下信息一致,确认所有产品已上链。“要在柜台上张贴告示说明一下情况,以免购买人员没看到二维码发生误解。”听到监管人员的叮嘱后,商户连连点头。
零售市场筑牢防线
餐饮店、零售店是消费者接触最频繁的场所,在这里,进口冷链食品的防线牢不牢?下午2时,记者跟随监管人员来到了余杭区西南山西路。
“我们一般会检查出售鸡爪、牛肉的店铺,这些食品进口价格比国产的要低。要查看一下他们货物的来源是否正规。”潘欣边走边对记者说。
随机抽查3家店后,监管人员发现商家货物来源均正规可查,但商户对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要求的了解还不够。“进口冷链食品来源不能有任何漏洞,必须要做好这方面的科普,让经营者合规经营。”在要求基层监管人员确保熟食卤味店等四类对象要全覆盖发放疫情防控告知书后,监管人员结束了一天的检查工作。
据悉,8月是浙江进口冷链食品专项检查月,省市场监管局将对所有集中仓、省际检查站、四类上链单位、四类潜在进口冷链食品用户开展全覆盖检查。“后续,我们会继续对冷链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严格监管,确保不发生新冠病毒‘物传人’事件。”潘欣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