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陪伴,圆梦少年。自今年6月底开始以来,450余名来自省内高校大学生30支志愿者队伍,分赴全省农村及城郊社区的暑期儿童,开展文化支教及暑期生活陪伴志愿服务,已惠及2000余名暑期城乡留守儿童。
一直以来,留守儿童问题是社会的突出问题。此次公益活动,旨在通过大学生暑期支教实践活动与农村留守儿童交朋友,关心、爱护、照顾他们。在生活上,尽可能提供帮助;在心理上,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耐心辅导,建立一段温暖的情感陪伴。
大学生支教志愿者还结合当地的历史人文、民俗民风等特点,在开展文化课程的同时,增加特色主题课程,开展“希望一堂课”为主题的公益活动,推动农村青少年素质教育,展示浙江希望工程实施30年来的丰硕成果和新时代希望小学的新风貌,营造新时代全社会关注青少年和支持希望工程的浓厚氛围。
”情暖童心·希望同行——浙江省大学生暑期支教实践活动”,由浙江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浙江省学生联合会主办,杭州滴水公益服务中心承办、杭州高校公益联盟提供支持。2017年发起至今,已经完成四届,受到社会广泛好评。
附:一名大学生支教队员手记
温暖与感动
汪若瑜
(一)
悠长的窄巷,高高的田垄,残破的教室,脏脏的面庞……
脑海中遐想的静谧被几声早高峰响亮的汽笛声划破。来来往往的上班人和这座城市一样,被一张唤作忙碌的无形之网罩得严严实实。两边的高楼在缓慢地后退,后退…最终随着一个刹车停在了原地。
今天,我来杭州市城郊结合部的笕桥街道浙江大学“筑梦暖巢” 暑期社会实践团的支教点,沿着着宽敞整洁的街道走上一座漂漂亮亮的大楼,我心底关于城市支教的疑惑偷偷地萌芽:这里,也会需要我们么?
“新老师来了!”还没进门,一个穿着蓝色裙子的小女孩率先喊起来,大大的眼睛透出狡黠的光。
我以为该是我招呼害羞的孩子们,然后柔声说:“别怕,你叫什么名字?”只是没想到,相比起来我竟成为了害羞的那一个。大城市的孩子们似乎少了些胆怯,多了几分淡定从容。
“老师,你叫什么名字?”
“老师,你是什么星座的?你有男朋友吗?我听说天秤座和双子座最配哦!”
“老师…”
“老师?”
“老师!”
那些久违了的纯粹的、天真的、闪着无限活力的笑容一瞬之间点亮了我心底某个角落,扫空了来往奔波的劳碌,唤醒了内心深处那些零星的、关于美好的回忆。
(二)
幸好,他们仍在能被本子上的小红花激励的年纪。
幸好,他们还对一切充满了好奇。
“小朋友们,由这条心理学悖论可见,永远要有质疑的意识和勇气,明白吗?”
“小朋友们,你们能懂得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意义吗?”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宇宙正在不断膨胀吗?”
于是,我们能从诗词歌赋讲到天文地理,那些听得懂的、听不懂的、听懂了又好像没有完全懂的知识,都被一声声“老师,这是为什么呀?”、“老师,我说的对吗?”环绕。一双双高举的小手也终于打消了我们站在讲台上的紧张,一双双亮晶晶的眼睛似乎在诉说着一个双向奔赴的故事。
幻灯片上皎皎的星河直通到宇宙深处,讲台上的我们在讲着银河系的故事,台下的他们,满眼银河。
假如,他们中能有一个人因此而保持探索星辰大海的勇气,能有一个人因此在“内卷”日益泛滥的未来偶然想起诗和远方,那便是我们最美好的期望……不,不只是他们,还有我们:我们的初心,又是否丢失在路上?
(三)
当淡淡的暮色开始降临,时钟转完一天的工作。
教室逐渐空了下来,家长们一个个来接走自己的孩子。他们之中有街道社区的工作人员,有身穿制服的保安,有白领,也有工人。这个街道主办的公益夏令营里,各行各业的家长或许素未谋面,而这些家庭条件、生活习惯各异的孩子们却在不断摩擦中学会了彼此理解、彼此陪伴。
“怎么老师比我们先走呢?”当我们收拾好东西准备动身回家时,一个麻花辫的女孩抓住我的手。
“因为老师也要回家呀,老师的家离这里很远。”
“可是,我还不能回家…”
“爸爸妈妈还没下班么?那你在这里乖乖等他们好不好?”
“妈妈得晚上12:00才会回来,她是做直播的…爸爸来接我,可他也没来。”
“那,你喜欢这次夏令营吗?“察觉到她的失落,我开始转移话题。
“当然!因为这里有很多小朋友,”她微微脸红了一下,绽开明媚的笑,“还有,还有…很多好玩的课。”
“还有呢?”
“还有老师们呀!”
于是,那一天我们离开得格外晚了些,直到夕阳下最后一个归家的孩子,被拉长的影子消失在晚高峰的尾声里。
(四)
悠长的窄巷,高高的田垄,残破的教室,脏脏的面庞……
这一次它们渐渐化作了宽阔的街道,明亮的教室,城市里孩子们干干净净的脸。他们中的一些已经开始拥有奥数书、钢琴课,没有人知道这究竟是他们自己的选择,还是他们父母的选择,又或许是这个时代和这座城市的选择。
忽然想起支教临行前,母亲曾说的话:“当年你小的时候,如果有这样一个夏令营该多好啊。”无论是从农村来到城市打拼无暇自顾的年轻夫妇,还是忙碌在自己的岗位上无暇家庭的社会服务者们,他们都有着一份还算体面的工作,过着并不太差甚至是颇为光鲜亮丽的生活。然而生活往往不对他人显露自己的辛酸。
曾经乡村里的留守儿童被困在了大山之后,而现代城市的“留守儿童”唯有钢筋水泥来入梦。快节奏的都市生活里“内卷”逐渐泛滥化,补习年龄不断前移,生活压力与日俱增,在关于减轻教育压力、取缔课外补习的争论甚嚣尘上的时候,我们又是否想过城市中的幼龄儿童倘若没有长辈的照顾,依赖培训机构的习惯是否从孩童时便已经根深蒂固?
由单纯的乡村支教到城市支教与乡村支教同步进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见证着这个时代的进步。随着全面脱贫的实现,我们想象中的贫穷与苦难正在一点点地被攻克,而曾经许多人想都不敢想的美好愿景正在一点点地实现。
这里,真的需要我们吗?心底的疑问又一次响了起来。
我想是的,在孩子们还没有被电子产品和课外补习绑架的时候,带他们去看一看星辰大海吧。
(五)
“老师,这个给你!”
这是小女孩剪的第15个小纸片了,她说一个是金鱼的尾巴、一个是蝴蝶的翅膀、一个是兔子的耳朵,还有……然而我终究没弄清楚它们的分别,在我眼里它们不过是一对对长轴与短轴比例不同的椭圆形罢了。
我忽然间有些出神,那些所谓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宝贵东西,是否就藏在这些稚拙的剪纸里面?
我常常在想,短短几周的支教我们究竟能带去什么?短期支教与其说是带去了先进的知识或思想,不如说是在用陪伴诉说着长情的告白。这个时代的新生力量和这个时代刚刚孕育的新鲜血液温暖着彼此、照耀着彼此,传递着时代的接力棒。我们大学生正接受着最先进的教育资源,也享受着社会进步、科学发展的红利。所以我们,也正用微不足道的力量,努力地回馈我们曾经得到过的关心与爱。
然而,与短期支教相比,我认为支教长期化、固定化或许才是根本之道。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社会实践终将成为大学生一厢情愿的自我感动和孩子们记忆深处可有可无的一个片段。
城市低龄“留守”儿童的暑期是否被我们所忽略?短期支教又该何去何从?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辈当上下而求索。别让支教成为大学生一厢情愿的自我感动,别让忙碌的城市逐渐空洞无情。假如我们还幸运地保有一些给予的能力,那么便及时去给予、去探索吧。让乡村里的孩子有勇气追逐阳光去到更辽阔的远方;也让城市里的孩子在未来努力飞翔的时候,不会轻易地迷失本心。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