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潮涌·之江楷模丨良渚考古队:守望五千多年华夏文明曙光
2021年08月23日 11:43:31
来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2019年7月6日10时42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决议,“良渚古城遗址”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华五千多年文明,终获世界认可,而这离不开四代良渚考古人的接续付出。
良渚人施昕更是第一代,从1936年起,他先后3次代表西湖博物馆对棋盘坟、横圩里、茅庵前等六处遗址进行试掘,获得了大量的石器、陶片等实物资料,还发现了以良渚为中心的十余处遗址。
第二代的涌现在上世纪80年代,良渚文化王墓等级的反山和瑶山遗址在这一时期被发掘。第二代考古人牟永抗评价这一成果时说:“单就玉器而言,在数量、品种或花纹均超过全国以往历次发掘所得良渚玉器之总和。而且还发现了许多新器种、新纹饰,成为良渚玉器一次轰动性的空前大发现。”
2007年,总面积达300万平方米、规模宏大的良渚古城重现人间,2015年良渚水利系统得到确认,揭示了“中华第一城”和“世界第一坝”的宏大格局。如此突破,以刘斌、王宁远为代表的第三代考古人功不可没。
从2008年开始,他们每年平均有280天住在“八角亭”——良渚遗址考古与保护中心,逐渐从四五个人发展到20多人。如今团队成员大都是80后、90后,也就是第四代良渚考古人。他们充满活力、各有所长,正准备和前辈一样,将青春献给这片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
标签:
良渚;考古;玉器;遗址;良渚古城;世界遗产名录;发掘
责任编辑:
郑嘉欣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