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9月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沈晶晶 陈佳莹 夏丹 周琳子)低碳,关乎未来社会生产生活方方面面。
近日,我省公布第一批11家低碳试点县创建单位,要求各地因地制宜开展探索,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在县域层面率先突破。
“当前,能源和产业结构转型,是实现碳达峰的重点难点,推进碳中和过程中,碳汇则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省发改委环资处相关人员表示,乐清、平湖、龙泉等地,均是某一领域压力较大或条件较好的地方,也有一定探索和实践,“首批试点,不是平地起高楼,而是在原有基础上提升,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低碳能源发展、产业低碳转型、碳汇能力提升,记者从11个试点中梳理出三大主攻方向,代表的或许正是通往“低碳浙江”的3条现实路径。
一张低碳能源发展地图
——转换结构,让可再生清洁能源占据主导
8月24日,从平湖独山港出发,浙能嘉兴1号海上风电项目机务专工林玮登上了熟悉的运输船。在茫茫大海上航行两个半小时后,林玮眼前出现一群“庞然大物”:巨型白色风机在海上整齐排列,叶片缓慢但有力地转动着。
这是一座令人震撼的大型海上风电场,将于今年底竣工,建成后每年可贡献8.7亿度可再生能源电量,节约标煤28.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7.6万吨。
“8.7亿度电可供平湖全市居民用一整年。”项目办公室主任林感告诉记者,平湖陆上面积55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却达1070平方公里,拥有巨大的海上清洁能源开发空间。此刻,就在这片海域,华能浙江嘉兴2号海上风电项目也在紧张施工中。
大海中的风电场,是平湖乃至浙江低碳能源地图中的一个生动坐标。
能源活动,通常是碳排放最主要的来源。其中,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更是影响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2020年,浙江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煤炭、石油及制品、天然气比重分别为39.4%、22.9%、7.0%,仍占主导地位,风电、光伏、水电等可再生能源占比不足30%。并且由于前期减煤工作推进,全省煤炭消费已呈现高度集中特点,后期缩减空间变窄。
布局低碳能源,对全省降碳减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观察此次被列入“低碳能源发展类”的两个试点县创建单位,嘉兴平湖市、舟山普陀区已尝试破题,正擘画一张全域统筹、海陆兼顾的低碳能源发展地图。
这张地图的模样,平湖市发改局能源科科长钱洪亮如此描述:截至2020年底,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413兆瓦,年发电量4亿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7.6%,列全省第一;建成风力发电32.4兆瓦,年发电量1亿度,在建风力发电装机容量600兆瓦,列全省第一;余热发电年发电量达6亿度……“除了水电,我们几乎拥有全门类的低碳能源。”他说。
布局背后,是对自身资源禀赋、发展前景的清晰认知。“这些年,土地、能耗等要素制约日益突出,平湖要高质量发展,必须在能源结构优化方面率先突破。”平湖市发改局副局长顾栋梁说,他们争取到2025年,低碳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年用电比例达60%以上,实现能源领域碳排放量达峰。
为实现这一目标,除了发展常规新能源,还需打开更具想象力的空间。为此,他们把目光投向了氢能。就在前不久,平湖完成了16辆长8.5米的氢能源公交车招标。再过两个月,这些车辆将在大街小巷跑起来。到明年底,全市运营的氢能汽车将达150辆以上。此外,当地将引进氢能科技企业,加大氢能燃料电池产品及核心零部件、氢气制造及储存设备的研发生产。未来两年,平湖还要在独山港、当湖等地新建4座以上加氢站。“下一步,我们还将构建数字化管理模式,打造‘虚拟电厂’,让不稳定的新能源供电变得稳定起来,实现能源结构根本性变革。”钱洪亮说。
不约而同,眼下的普陀,也把目光对准了氢能源。截至目前,当地已建成全省最大、年减少碳排放70万吨的海上风电项目,引进中石化、浙能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项目,成功落地首个氢能制取加注项目。未来,以氢工厂为核心产业,上游继续发展海上风电、光伏、海洋能等基础可再生能源,下游拓展氢化工、氢冶金、氢原料输送、氢能船舶等产业。一张低碳能源与低碳产业协同发展的新地图,正徐徐展开。
一条产业低碳转型路线
——存量企业碳排放做“减法”,低碳绿色企业做“加法”
推进传统产业从源头到末端绿色化、低碳化,是碳达峰碳中和变革中的重要一环。
作为首批试点,有“中国电器之都”称号的乐清,化工和电机产业集聚的绍兴上虞区,拥有汽摩配、机电等产业集群的台州路桥区,被赋予“产业低碳转型”使命。
“2020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降到每万元0.32吨标煤,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38%。但存量企业,尤其是面广量大的传统制造企业仍有减碳空间,也是产业低碳转型的难点。”乐清市经信局运行和规划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此前调研中他们发现,面对这道“减法题”,一些企业不知道怎么改,一些企业觉得“能耗不高不必改”,一些企业则认为“投入太大收益不高”。
问题看清了,怎么破解?今年5月,“用能大户”百灵气动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王胜平,迎来了乐清市派来的专业“能耗精算师”——浙江慧宸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咨询师叶建华。逐一检测生产环节后,叶建华和团队“对症开方”,定制了空压机及供气系统的建设、运行、管理方案。改造后的第一个月,王胜平就惊喜发现:企业生产效率不变的情况下,空压机节电25%,节气近20%,预计全年能省下近20万元,“20万元不是大数目,但为我们后续发展腾出了用能空间。”
眼下,百灵气动走在节能改造路上停不下来,屋顶铺设光伏板,启用后可解决15%企业用电,生产线上普通电机也计划换成节能型电机,让能效再提升一些……
“首批‘用能大户’刚诊断完,接下来我们将实施规上工业企业低碳诊断全覆盖。”乐清市经信局局长管国强说,随着试点创建推进,一条更清晰的节能减排路线正在形成。
不会改?专业“能耗精算师”为制造企业“精准把脉”。不愿改?实施“碳均论英雄”改革,并借力数字化,开发碳效等级绿、蓝、黄、橙、红“碳画像五色图”,实现全市规上企业碳效监测全覆盖。而且,每家企业还有专属“低碳码”,碳效怎样、在行业中水平如何,看得一清二楚,低碳改造主动性极大提升。怕投入性价比低?政府补助不设投资额门槛,年节能量达30吨标煤就可享受最低10%的补助;改造取得实效的企业,如被列入国家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绿色设计产品示范名单,还能分别享受100万元、50万元、30万元资金奖励。此外,乐清还创造性新增市级绿色工厂名录,不仅给予5万元奖励,在企业“亩均效益”综合评价时加分,还在金融、用地、用能等要素配置方面给予倾斜。
一边做减法,一边还得做加法,既要减少工业企业碳排放、推动传统产业集约发展,也要千方百计引进低碳零碳企业,重塑产业结构,促进经济持续绿色发展。
在上虞,前不久新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6个,大多涉及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以精细化工行业为主体的绍兴上虞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平台,成功入选第三批浙江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培育名单;作为全省数字经济的典型,上虞e游小镇累计引进数字经济企业743家,连续3年进入浙江省特色小镇“亩均效益”领跑者行列。
在另一个试点创建单位台州路桥区,当地正全力推进“双碳数智大脑”建设,聚焦汽车、机械等低碳高效产业,打造全省“绿色低碳工业4.0先行示范区”。
一场碳汇能力提升变革
——增加“碳库”容量,激活“交易”潜能
从空中俯瞰,龙泉犹如一块织锦,竹林、阔叶林、湿地等呈现深深浅浅的绿,构成城乡主色。目前,这里总计有林地397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84.42%。“如期实现碳中和目标,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提升森林、海洋、湿地等生态系统吸碳、固碳能力。在森林碳汇方面,我们拥有巨大优势。”丽水市生态环境局龙泉分局总工吴慧介绍,根据初步核算,2019年全市净吸收168.59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林业碳吸收能力居全省第一,“减去碳排放量,我们已经连续10年达到‘负碳’水平。”
另一个山区县磐安的数据不遑多让:2019年,全县碳排放强度每万元0.38吨,远低于全省每万元0.76吨的平均水平,同时森林覆盖率达83.68%,全年固碳能力为55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既然如此,作为“碳汇能力提升类”试点县创建单位,他们要做什么?“提升森林生态系统质量,是增汇的基础和关键。”龙泉市林业局生态保护中心主任熊伟坦言,对于碳汇,他们此前也有误读,认为森林面积越大、碳汇能力越强,认为森林保护好不采伐,碳汇能力就能保持,但碳汇水平实际上还取决于树种、林相、年限等因素,比如竹林,碳汇能力就比阔叶林优越,因为竹子循环生长速度快、吸碳能力强,竹材制品也有一定固碳能力。
眼下,新理念正融入山间。一入秋,龙泉八都镇樟溪村就组织村民进山,为千余株红豆树、浙江楠、枫香等清除杂草、根外施肥、防治病虫害。这片占地90亩的幼林,是当地改变林相、增加碳汇的成果之一。截至今年8月,龙泉已累计完成3500亩珍贵树种造林。
未来,试点县的森林抚育将更现“精准”气质:树种选择方面,柳杉等碳储能力强的大径材树木将得到更多青睐;种植范围方面,将聚焦各类绿地开展乡土树种造林等生态修复工作,突出重点区域水源涵养林建设。
此外,面向湿地等其他“碳库”,龙泉计划到2025年,将全市90%以上湿地纳入湿地保护红线,自然湿地保护率达100%。有“中国药材之乡”美誉的磐安,正在构建药乡、药市、药镇、药园“四位一体”产业模式,推进农业增汇。
山区县的低碳试点,还绕不开另一个重要命题。例如,在龙泉,林农人口占全市总人口82.4%,林业收入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1%,提升碳汇能力的同时,能否确保林农持续较快增收?碳汇的“交易”潜质,为他们带来新思路。
龙泉兰巨乡官埔垟村里,喜气洋洋的氛围已持续多时。前不久,村里2101亩集体林地,在森林经营普惠项目试点筛选中脱颖而出,签订了委托碳汇交易协议。根据测算,10年项目计入期内,这片林地二氧化碳的碳汇减排量预计为每年836吨。按每吨约60元的价格,预计年均收益在5万元左右。
“这一项目已在丽水市审批备案,将争取线下完成交易,可用于中和大型会议的碳排放。”吴慧告诉记者,8月初,官埔垟村村民以林业碳汇为质押,向龙泉农商银行申请并获得“碳汇+地役权”贷款20万元。眼下,人民银行丽水市中心支行联合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林业碳汇质押价值评估、风险补充等配套机制,“碳汇交易、质押等若能推广,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就将充分显现,解决森林经营周期长、短期没有经济收益的问题,真正促进可持续发展。”吴慧说。
视野进一步打开,目前,龙泉还在开展国际自愿碳减排核证(VCS)碳汇项目试点,计划将住龙镇6.64万亩林地的二氧化碳碳汇减排量放到国际市场进行交易。以数字驱动助力碳汇能力提升,磐安正搭建“碳汇银行”平台。未来,森林、土壤等生态系统本底情况、碳汇总量核算、碳汇项目交易等都将在这里集成,牵引生态产品价值高效率转化。
山间的一切,由此愈发欣欣向荣。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