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9月4日讯(记者 王世琪 全琳珉 通讯员 市闻)浙江正不断通过数字化改革,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日前,记者从省市场监管局获悉,该局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数字化改革紧密结合,完成十项数字化改革重大应用成果。随着以“浙江公平在线”“浙食链”“浙江外卖在线”等为代表的应用接连上线,浙江构建起市场监管数字化改革应用体系。
“数字化改革进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为出发点,围绕群众高频的、企业共性的、治理所需的需求,打通其中的难点和堵点,实现各方共赢。”省市场监管局主要负责人说。
越改越有劲
纵览十项应用,既有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打造的“浙冷链”,又有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浙江外卖在线”,还有推动企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浙江企业在线”“浙江特种设备在线”……截至目前,该体系的统一数据库已涵盖4100项核心指标,贯通各部门各层级系统306个,汇聚数据资源354亿条。
从一开始对数字化改革认识不全面,到如今对数字化应用原理如数家珍,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对数字化的认知实现了蝶变。
去年6月,我国某地冷链食品批发市场出现新冠肺炎疫情,省委、省政府敏锐预判,作出疫情防控由“人防为主”向“人物并防”的策略转变。
如何实现“像管人一样把物管起来”?省市场监管局食品流通处负责人仍记得当时面临的抉择。“不知道怎么入手,但一定要快,问题早解决,老百姓的生命健康就更有保障。”他说,开始的几天,都在会议室度过,最终专班决定借鉴健康码,为每一件冷链食品赋码。
四天三夜,专班人员24小时轮班制连轴转,吃住都在单位,“浙冷链”从无到有。截至今年8月31日,“浙冷链”上链经营主体达3.47万家,累计赋码1382.56万个,全省妥善处置阳性冷链食品事件93起,处置阳性涉疫冻品1844.3吨。
省市场监管局网监分局负责人也有相似经历。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今年春节前夕,作为平台经济大省的浙江,决定在平台经济监管上闯出一条新路。
数字化又成为当仁不让的“利器”。“平台经济在老百姓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它们的健康发展直接影响百姓的生活质量。”这位负责人说,从大年初一开始,所有专班同志放弃休假进入临战状态,直到正月十五“浙江公平在线”上线,整整两周时间,夜以继日,集中攻关,没有一天休息。
每一项应用成果上线,都是对传统监管流程的重塑再造,有效推动着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打下一层新地基——
作为全省数字化改革大会后浙江上线的首个数字化改革应用,“浙江公平在线”重塑了平台经济监管流程。该平台首创对“二选一”“大数据杀熟”“低于成本价销售”“纵向垄断协议”“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等12种垄断及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靶向监管。
今年,“努力让群众吃得更放心”被列入十方面民生实事。“浙食链”与“浙江外卖在线”应运而生,打造“阳光工厂”和“阳光厨房”,让老百姓吃得放心。截至目前,“浙食链”上链食品生产经营主体3.7万家,对106.9万批次食品和食用农产品实现追溯闭环管理,消费者扫码追溯查询38.1万次;“浙江外卖在线”实现了网络餐饮从后厨到餐桌、从加工到配送、从线上到线下、从商家到骑手全链条闭环管理,上线以来,完成29.3万家外卖商家的主体信息核验,在线接入“阳光厨房”8.9万家。
“以人民为中心,我们越改越有劲、越改越自信、越改越坚定。”省市场监管局主要负责人说。
管与服的界限
监管与服务,似乎有着天然的界限。但若将两者统一于“为人民服务”,这个界限被打破了。
前几日,“浙江外卖在线”成为网络热点。天台县“外卖达人”王女士发现美团、饿了么都新增了“阳光厨房”功能,点击进去是各大商家后厨的现场直播。“整个制作过程就在我眼皮底下,就算是在小店里也能点得放心、吃得安心。”她说。
据了解,“浙江外卖在线”将外卖商家的“阳光厨房”全部接入订餐平台,通过“明厨亮灶”直播,消费者可以观看商家后厨实景,食品清洗、加工、制作等过程一目了然。
“通过这套系统,消费者可以更加全面真实地了解我们的餐食制作过程,对商家也是一个很好的监督。”外婆家餐饮相关负责人说。
去年9月,外卖骑手的安全问题成为热点。
“‘浙江外卖在线’同样为保障骑手的权益作出了探索。”省市场监管局主要负责人介绍,“浙江外卖在线”从时间、天气、拥堵、负载、负重等多维度进行综合研判,通过精准的算法,对骑手的配送时间进行合理预估,在这个合理时间内,消费者不得在订餐平台上投诉骑手。
抽象的算法背后是监管与服务的温度。今年8月,骑手交通违法数量环比下降11.9%。
数字化改革中,监管者与被监管者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浙江公平在线’的建设与迭代中,我们不断优化算法,在发现问题的同时,帮助平台查漏补缺,规范经营。”省市场监管局网监分局负责人介绍,该系统对各种垄断及不正当竞争行为都采取了不同的数据解析规则和识别模型。在“角力”中,让平台感受到市场监管的威力与温情,从最初的拒绝、应付到后来的主动配合。
据了解,省市场监管局开发的10项应用都将监管与服务紧密结合,其中“浙江知识产权在线”“浙江企业在线”等8项应用更侧重于服务。
“浙江知识产权在线”上线当天,台州无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屈荣华就尝到了甜头。“线上申请,线上登记,线上通知,知识产权变现更方便了。”他登录“浙江知识产权在线”,一键申请专利质押融资,不一会就收到了银行100万元的授信结果通知。
截至8月31日,“浙江知识产权在线”注册用户3.5万余个,累计访问67.7万次,办件1.68万件;“浙江特种设备在线”赋码在用特种设备137.6万台;“浙江企业在线”市场主体激活数达580万,提供涉企服务28万次;“浙江质量在线”赋码企业已达1.61万家,“一站式”服务平台新增注册主体12.99万家;“浙江市场在线”受理消费投诉4.77万件,引导商家与消费者自行和解3735件。
“我们将监管与服务相结合,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打通政府侧、社会侧、企业侧和个人侧数据,更好解决民生领域问题,实现了四侧协同、四方共赢。”省市场监管局总工程师说。
改革永远在路上
能在短时间内打造出相对完善的数字化改革应用体系,是因为省市场监管局秉承综合集成、迭代提升、量力而行的开发建设模式。
“所有应用都是基于底层技术平台和顶层设计基础上的模块组合和增量开发,通过综合集成,最终塑造出完善的应用体系。”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随着上个月“浙江企业在线”“浙江质量在线”“浙江市场在线”正式上线,浙江市场监管领域实现核心业务数字化改革全覆盖。
在浙江,消费者走进超市,都能看到两张码——加贴在进口冷链食品上的“浙冷链”溯源码和加贴在浙产商品上的“浙食链”溯源码。老百姓只需扫码就可以了解商品的生产加工状况、监督抽检结果和合格证明、消毒证明、核酸检测报告等信息。
看得见的是两项应用的成效,看不见的是其背后的紧密联系——“浙食链”由“浙冷链”迭代升级而来。
“去年6月,‘浙冷链’上线后,我们就在考虑,这样的模式能否复制到其他食品,扩大食品安全保障的覆盖面。”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出现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不合格等情况时,执法人员便能迅速通过“浙食链”关联匹配产品流通链条,向属地监管部门推送问题食品相关信息,发布召回指令。这一功能,与“浙冷链”相关功能的底层逻辑一致。
“举一反三”的案例比比皆是。“改革永远在路上。数字化改革就是一个不断迭代升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改革覆盖面越来越广,享受改革红利的群体也越来越多。”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工作人员不断通过亲身体验、广泛征集等方式,收获百姓意见,提升应用功能。据统计,截至目前,十项应用已累计迭代168次,共建成1级场景64个,2级场景263个。
如今,数字化改革的红利正向全国范围释放,不少“浙江经验”上升为“国家模式”。今年4月,浙江省市场监管局与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签订《高质量建设浙江省重要产品追溯体系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基于全球通用的GS1编码标准,围绕浙江省食品等重要产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形成多方协同的食品安全治理模式,推动“浙食链”系统走向全国。
依托“浙冷链”共享平台,来自上海洋山港与宁波舟山港的进口冷链食品信息实现定期交互,浙沪冷链食品的交易信息也将在平台上逐步打通。由“浙冷链”、集中监管仓、省际检查站构成的进口冷链食品监管体系也已经上升为国家冷链物防体系的统一模式。
“我们的十项应用全部为浙江原创、全国首创,但这只是起点。接下来,我们要继续推动各场景和单元自成系统、互成系统、共成系统,在运用中优化升级,在现有应用存量的基础上迭代出新的应用场景,实现增量的飞跃,为全国提供可复制的‘浙江经验’。”省市场监管局主要负责人表示,以正确的方法论为“武器”,市场监管数字化改革应用体系将日趋完善,增量扩面的同时,将进一步提升全省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