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之一,我们的肩膀上承担着国家、社会、千万家庭的希望。这样的重担不允许我们放松,应该去争做负重前行的人民教师。”
这是一场爱的传递
“我是个从山里走出来的孩子,我也曾感受过支教老师带给我的温暖,所以我想把这份温暖、爱心继续传递下去。”
丁晶星,出生在安徽省六安市的一个小山村。回忆起自己的童年,虽然条件并不富裕,教育也比较落后,但却有一段经历从此点亮了她心里的微光。
那是她上初中时,小山村里来了一位支教老师。在当时的丁晶星眼中,这位老师无所不会、无所不能。“我长大也想当老师,和这位老师一样,把知识教给很多很多的小朋友。”她暗暗下了决心。
在成长道路上,她直言自己很幸运,遇到了很多好老师,给她带来了许多积极正面的影响。这也让丁晶星一点点明白,好老师该如何“炼成”。
高考结束,丁晶星顺利考入宁波大学旅游管理与服务师范专业,离自己的教师梦更近了一步。
大学期间,她主动报名去广西等偏远地区支教。“在支教过程中,我看到了孩子们对我的期待和依赖,就更坚定了成为一名教师的决心。”
大学毕业,丁晶星如愿进入德清职业中专成为一名教师,并且积极参与教育扶贫工作。入职后,她便担任了18级云南班的班主任。
18级云南班毕业合影
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我不仅是他们的老师,更是他们的亲人。”
这是一个特殊的班级,学生们来自云南省芒市不同乡镇,且年龄、学科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的差异都比较大。
这无疑给丁晶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她先对每名学生进行情况摸底,接着一对一制定个性化成长方案,在学生能接受的前提下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
丁晶星参加浙江省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培训
为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更好地适应环境、成长成才,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学校成立了民族工作室,丁晶星成了主要负责人之一。民族工作室的成立也让云南班的这群孩子收获了更多的温暖。
这些年,云南学生在第二故乡从不觉得孤单,因为身边,总有丁晶星陪伴。为了更好地照顾学生们的生活起居,她干脆搬到了学生宿舍楼,与学生同吃同住。三年班主任,三年没关机,只为学生在需要时能及时联系到她。为此,学生们都亲切地称呼她为“丁姐姐”。
丁晶星和云南学子一起打雪仗
“他们淳朴、善良、可爱。”说起云南班上的这群孩子,丁晶星的脸上总是不自觉地浮现笑意,和他们的故事说也说不完。
“许多孩子都是第一次见到雪,非常激动,我就陪着他们打雪仗,教他们堆雪人。”
“我们一起过泼水节,虽然最后把自己泼感冒了,但我还是特别开心。”
脱贫路上孜孜不倦的园丁
相距3000多公里,横跨6个省份,中转3个机场,行程历时11小时。
担任班主任期间,丁晶星先后两次远赴云南进行家访。
丁晶星在家访时和学生的合照
“我知道那里穷,但不知道这么穷;我知道那里落后,但不知道这么落后。”第一次家访,即使丁晶星已有心理准备,但还是被眼前所看到的一幕幕震惊了。
在学生家里,她看到有的房屋用木板拼成墙,一旦刮风下雨,家中只有中间一块地方是干的;有的家庭,连凳椅都没有;还有的家庭,家中只有年过七旬的老人,颤颤巍巍地背着襁褓中的幼孙……
这些,让丁晶星的眼里蓄满了泪水。“我一定尽我所能,为孩子们和他们的家多做一些事。”这是她当时心里唯一的想法。
随后,她和家访教师团马不停蹄地一家家跑,明确建档立卡帮扶任务点,对家庭存在困难及特殊家庭的同学开展精准帮扶,并配合当地驻村干部做好东西协作教育扶贫惠民政策的宣传工作。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丁晶星深知,要想帮助当地彻底脱贫,就得从“扶志、扶智”上下功夫。
“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我发现他们缺乏储蓄意识。”于是,返校后,她开始一点点引导学生“把多余的钱存起来”。
从每个月等着发补助到积极参加勤工俭学、攒钱贴补家用,潜移默化之中孩子们有了变化,逐渐养成了积蓄的习惯。丁晶星看在眼里,甜在心里。
因为她知道,这些孩子正在成长为更好的自己。他们中,有的通过努力积攒了四万多元钱,将家里的债务全部还清了;还有的打工为家中减轻负担,让弟弟妹妹也能一圆大学梦。
在她所带过的班级中,有17名学生在专业技能实习时表现优异,被评为优秀实习生;6名学生毕业后被提拔为公司领班;4名学生选择继续升学。
更多的学生毕业后都留在了浙江工作,从业面遍及民宿、酒店、生产企业、消防大队,大多数学生能实现工资结余接济家用。
“现在的祖国繁荣富强,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我为自己是一名教师感到骄傲,更为孩子们能够赶上国家的好政策而庆幸。”第二次去云南家访时,看到那里变宽的路、变新的房子、人们脸上更灿烂的笑容,丁晶星别提有多欣慰了。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