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杭州市公布了2021年经济发展“成绩单”,工业领域的多项指标实现近年来最好,其中工业投资尤为亮眼。
工业投资是工业经济发展的先导性指标,犹如“源头活水”。2021年,杭州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5.2%,为近10年来最高,两年平均增长11%,比2019年提高5.4个百分点。
十年最佳成绩从何而来,且看涌金君的最新调查——
近十年最好,靠什么?
在杭州富春江畔,一个总投资高达400亿元的工业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中。这个项目的落地建设,不仅驱动着杭州工业投资的强劲增长,更将补强杭州关键领域的产业短板。
到2021年底,该项目开工不到10个月,但有效投资超过30亿元,对杭州工业投资增长的贡献超过30%。
“引擎性项目起了牵引作用。”杭州市经信局副局长尤荣福告诉涌金君,目前杭州境内总投资达50亿元以上在建工业项目为近年来最多。
不仅是引擎性项目,杭州工业主平台的支撑作用亦在增强。
钱塘区、萧山区、临平区、富阳区4大工业平台的工业投资增速均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合计为杭州工业投资增长贡献超70个百分点。
比如工业投资体量最大的钱塘区,通过大项目招引、加快项目落地等,2021年工业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15.4%和35.5%;
体量第二的萧山区,在去年基数较高等情况下,通过存量项目有机更新,亦实现工业和制造业投资持续保持20%左右增长。
“在杭州工业投资中,制造业投资占了大头;在制造业投资中,大部分都投资于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杭州市经信局产业投资处副处长吕明忠说,投资结构的优化正在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
他的分析有着数据的支撑——2021年杭州工业投资中,制造业投资比重达到80.8%,成为工业稳投资的重要力量;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8.4%,增幅全省第一。
同时,杭州大力发展的两大主导产业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不仅投资总量在31个制造业行业中位居前两位,同比增速亦高达72.9%和60.3%。
工业投资恢复较快增长、投资结构优化的背后,与2019年杭州启动实施“新制造业计划”,有着密切关系。
在杭州市经信局产业转型升级处处长沈毅看来,“新制造业计划”中最具含金量的政策之一,就是明确了全市工业用地规模的底线。
“政策明确每年新出让的工业用地占年度出让土地比例不低于30%,而且创新型产业用地是不算在这里的。”他说,这就是“像保护基本农田一样保护工业用地”。
多位了解工业用地情况的人士告诉涌金君,在“新制造业计划”实施后,杭州不少区(县、市)纷纷将原来挪作他用的工业用地重新变更为工业用地。这有效保障了工业项目的发展空间。
对工业的重视,另一个现象就是“抓项目投资的氛围空前浓厚”。尤荣福说,抓工业投资是一个系统工程,从项目招引、用地保障、开工建设到竣工达产整个过程环环相扣。
数据显示,杭州工业项目土地摘牌后半年内开工率由“新制造业计划”实施前的30%左右提高到现在的90%以上,开工率提高了3倍。
制造业热土,后劲如何?
面向2022年,乃至“十四五”,杭州的工业投资后劲足吗?
从杭州制造业企业中能找到答案——
在杭州高新区(滨江)富阳特别合作区,正泰新能源智能制造项目正在进行桩基建设,这个总用地约350亩,总投资约51亿元的项目,仅固定资产投资就约30亿元。
“正泰将充分发挥全产业链优势,建设好业内最先进的智慧能源数字化工厂和产业示范工程,带动产业链上下游打造一个百亿级的智慧能源产业基地。”南存辉在签约落户时曾说。
“去年杭州新入库制造业项目比较多,而制造业投资项目是有建设周期的,它们今年乃至来年还会持续释放投资。”杭州市统计局局长宦金元说。
涌金君从省经信厅了解到,2022年省级重大制造业项目中杭州有75个,总投资额超过1500亿元,其中2022年计划投资248亿元,均居全省前列。
这会向外界传递出一个强烈信号,杭州是制造业发展的热土。
这一点在余杭区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个服务业占GDP比重全省最高的县(市、区),2021年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56.5%,增速大大超出杭州市平均水平。
余杭区经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将继续推进“腾笼换鸟”、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引导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
但对于杭州而言,现在绝不是沾沾自喜的时候。
虽然工业投资增速达到近十年最好水平,尤其是摆脱了2018、2019年工业投资低迷的窘境,但从绝对值上来看,杭州的工业投资规模仍需加把劲,当下高速增长的背后实则为过去数年疲软的强力反弹。
“对于杭州而言,接下来,毋庸置疑要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及生产性服务业。”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产业政策所所长宋婷认为。
在她看来,和其他区域相比,杭州在区位和人才集聚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加上制造业基础扎实、制造业体量不弱,补齐制造业短板甚至成为全国制造的高点之一,都值得期待。
城市崛起,制造业会过时吗?
“没有十年前的技术储备,也就不会有新能源市场的今天。”近年来,杭锅正雄心壮志发力新能源领域。
恰如“板凳需坐十年冷”,这是绝大多数制造企业的真实写照。一家制造企业如此,一个地方亦如是。换言之,发展制造业需要有足够的定力和恒心。对杭州来说,这绝非一道选择题。
事实证明,往往制造业根基扎得越深,增长后劲越足,抵御风险能力也越强。
好比德国,从上世纪90年代一直到现在近30年的时间,德国制造业占GDP比重稳定在20%左右。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德国能率先走出危机,与其强大的制造业密切相关。
同时,国家、区域、城市之间,实力比拼的关键也在于制造业。有学者曾梳理发达经济体的发展历程,发现发达国家二产比重一般在较高水平上保持20年以上。
而只有制造业充分发展,基于其上的生产性服务业才会壮大。如美国,其制造业占GDP比重仅为11%,但是其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48%左右,两者相加,占到了美国经济的60%左右。
曾几何时,一度流行服务业占GDP比重越高,代表经济结构、经济水平更优。杭州也曾在一段时间内更重视服务业。
如今回头来看,没有以制造业作为根基去发展服务业,并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在不断实践中,杭州更加坚定了发展工业和制造业的决心。
我们有理由期待,一个数字经济羽翼丰满的杭州,也能练就一副过硬的制造业“身板”。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