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3月10日讯(记者 夏丹 金汉青) 作为全省唯一的省级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综合改革试点市,绍兴刚交出了一张不错的成绩单:2021年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2.4%,增速居全省第一位;技术改造投资增速28.5%,居全省第二位。
绍兴传统制造业占比高,中小企业面广量大。自2017年被作为试点市,绍兴就把数字化转型作为传统制造业升级的重要工作之一。2019年,绍兴市启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3年行动。数字化转型已成为绍兴制造业求变的突破口。
早春时节,我们一头扎进绍兴大大小小的企业,试图从一个个聪明的车间、一座座智能的工厂,探寻绍兴“智造”的成长轨迹。
点上开花
龙头企业当开路先锋
走进卧龙电驱集团(以下简称“卧龙”)日用电机生产工厂,我们看见一道用于区隔的半透明幕墙。一墙之隔,两重天地——一边是传统的电机生产线,生产设备排列整齐、飞速运转,忙碌的工人们不时穿梭其间;一边是BLDC高效无刷直流电机智能制造黑灯工厂,封闭式的车间里,智能生产设备与机械手臂配合默契,流水线上道道工序环环相扣,难觅工人踪影。
“后者投资近2亿元,去年底刚获评省级未来工厂。”卧龙日用电机事业群运营管理部副部长李磊自豪地说,“生产效率提升了79%,生产运营成本下降33.5%,产品不良率从2.5%降到1.2%,产品研制周期28.4天降到16.8天。”
这是制造龙头卧龙数字化转型的新起点。“公司这几年要完成国内25家工厂的改造,全部达到卧龙欧洲工厂的水平。”李磊告诉我们。
和卧龙一样,一批不同行业的龙头企业,组成了绍兴数字化转型的开路先锋。
在“中国印染30强”浙江迎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迎丰科技”),印染工厂里,我们发现往日脏乱臭、污水横流的景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干净整洁的面貌。这座斥资10亿元打造的智慧工厂,基本实现了印染生产的全流程自动化,足以打破人们对印染工厂的刻板印象。
在位于4楼半的配色中心,我们看到,标明了分散翠兰、雅格赛特红、酸性黄等色号的100多只染料箱整齐地陈列在架子上,工作人员只需在电脑上输入调色指令,系统就会自动调取相应染料,称料后自动混合,再通过五颜六色的管道自动输送至4楼对应的染缸……“配色环节自动化,使得因面料色差导致的返工几乎为零,仅此一项每年就可为企业节省约3000万元的损耗费。”迎丰科技副总徐亦根说。
在工信部日前公布的2021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名单和2021年度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揭榜单位和优秀场景名单中,绍兴市5家工业企业入选,数量居全省第一。截至2021年底,绍兴市累计建成市级以上智能工厂23家、数字化车间109个,各行业纷纷涌现出一批典型示范企业。
“我们发现龙头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意愿十分强烈,他们都想成为行业的标杆,从而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绍兴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投资装备处处长潘良灿介绍。
这种强烈意愿,我们在卧龙深有感触。面对数字化浪潮,卧龙希望率先取得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成果。“十四五”期间,卧龙以工厂、管理、产品数字化建设为抓手,每年拿出现金流的三分之一用于智能化投资改造,推动生产、经营模式转型。
44岁的柴立丰,一个有着19年工龄的卧龙机修工也在主动转型。“如今体力活越干越少,脑力活越来越多。”最近正在学习编程的他说:“不了解编程,就修不了智能化的装备。”
对数字化转型,迎丰科技同样坚定看好。“这条路一定要走,而且要稳步走,不断往前走。”徐亦根说,公司制定的第三个迎丰计划,将持续加大数字化投入。“接下来我们要把物料、设备、生产和管理系统都连起来,采集生产、管理数据,以此来优化、指导我们的生产和管理。”
串珠成链
产业链中小企业携手
和龙头企业意愿强、技术好不同,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技改面临不少困难。针对这些困难,绍兴进行了有益探索。
春光明媚,用来形容普佑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佑”)董事长黄永龙的心情挺合适。距离新昌工业区的老厂房不远,一座新工厂里,1500万元的新设备正在逐步安装。“我们要打造一座全新的数字化工厂。”黄永龙说。
新工厂可追溯到五六年前的一次数字化尝试。彼时的普佑,已多年徘徊在产值3000万元出头。“自身有很多短板,比如说自动化水平不高,一直想改变,可是不敢改,更不知道怎么改。”黄永龙说出了广大中小企业的心声。
正当他一筹莫展的时候,工厂隔壁的浙江陀曼智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陀曼智造”)抛来了“橄榄枝”。深耕轴承生产设备研制的陀曼智造,为普佑定制开发了一套“陀曼e微智造系统”,对原有生产线进行改造。改造前,普佑的设备平均综合利用率只有58.7%,改造后上升到了70%甚至更高。生产效率提升后,公司规模不断扩大,产值从2016年的3300万元,增长到去年的逾9000万元。“今年我们的小目标是力争1.5亿元。”黄永龙的底气,正是来自于新的数字化工厂。
从自动化改造生产线,到打造数字化工厂,黄永龙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马不停蹄。这离不开陀曼智造提供技术服务。
2018年,新昌县和陀曼智造各出500万元,建立了一个“小批量免费体验基金”,吸引当地愿意进行自动化改造的中小轴承企业免费体验。“我们帮助企业对现有设备和生产线进行改造,而不是购置新设备,大幅度降低了企业的技改负担。”陀曼智造董事长俞朝杰介绍,如今,新昌本地有近200家轴承企业接入陀曼智造的技术服务平台——陀曼云平台,平均每家企业技改投入在30万元左右。
“今年我们将在新昌本地打造10家数字化工厂和30家深度改造应用工厂。普佑的数字化工厂就是其中之一,我们也非常期待。”俞朝杰说。
而新昌轴承行业通过技改,整体水平大幅提升,从而吸引了全球轴承行业“领导者”斯凯孚集团的球轴承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项目落户,这也是新昌轴承数字化转型的最好注脚。
“企业数字化制造、行业平台化服务,这是‘新昌模式’的特色内涵。总结这一经验,使其覆盖更多传统制造行业的中小企业,是我们推动技改的主要抓手之一。”潘良灿说。
为此,绍兴积极推广“新昌模式”成功经验,根据产业特色、转型需求和改造基础,确定了13个传统产业作为改造重点,分行业编制智能化改造路线图,差异化组织实施智能化改造,并进一步扩展到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33个细分领域。
如在厨具行业集中的嵊州,依托龙头企业搭建厨电产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共性+个性”的行业级解决方案落地,从而满足更多厨电企业的技改需求。截至2021年,当地累计41家厨具企业参与数字化改造,占当地厨具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三分之二。通过改造提升,嵊州厨电行业用工减少60%,产品质量提升50%,收发货时间缩短一半,准确率达100%。
面上成景
力争规上企业全覆盖
截至目前,绍兴累计157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了智能化改造,规上覆盖率达34.5%。到2025年,绍兴力争实现规上企业全覆盖。
数字化转型,要从盆景变风景,并非易事。
在推动企业智能化改造中,绍兴依托龙头企业搭建市场化服务平台。同时成立绍兴市智能制造产业协会和智能制造咨询专家委员会,搭建智能化改造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进行全方位、全流程指导。
最近,舜云互联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舜云互联”)副总裁马海林忙得不可开交。依托卧龙数十年制造经验、第三方技术团队共同成立的市场化服务平台舜云互联,成功打造了“电机大脑”,目前已有752家企业“加盟”。
“通过‘电机大脑’,可以把电机产业上中下游产业链串联起来,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产业链竞争力。”马海林介绍,接入“电机大脑”的首要条件是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这本身就是推动企业改造升级。“此外,我们正在逐步改造卧龙国内的工厂,改造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最后也能对外输出、辐射。”他说。
绍兴还在全国范围内招引智能制造服务商,2021年新认定市级服务商45家,截至目前,认定市级服务商累计达90家,尽管如此,还远远满足不了企业需求,接下来绍兴将加大力度招引和培育专业服务商。
缺资金,是技改的共性难题之一。为此,绍兴持续加大补贴力度,对实际完成设备投资额200万元以上的智能化项目,按设备投资额的10%给予补助,最高补助可达1000万元。对评为省级未来工厂、省级智能工厂、省级数字化车间、市级智能工厂、市级数字化车间的,则分别给予10万到100万元不等的奖励。
绍兴各地各显神通,根据自身特色亮出实招。柯桥区充分发挥政府产业基金撬动作用,推动纺织业转型升级。主攻纺织业智慧管理的绍兴环思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获得产业基金投资近3000万元后,研发的纺织全产业链EPR管理软件与柯桥600多家纺织印染企业开展互利对接,走上了智能化转型之路;上虞区对搬迁入园或者兼并重组入园的企业新实施的智能化项目,按设备投资审计额15%进行奖励;诸暨对购置智能装备的袜业企业,给予最高40%的奖励补助……
此外,绍兴还积极推动金融机构支持制造企业。“如今,不少制造企业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有转型动力但缺乏资金实力。”新昌农村商业银行城东支行客户经理杨鹏飞说,之前有家公司48条轴承生产线计划进行改造,资金缺口数百万元。经过多次走访调研,银行对企业经营状况、智能改造路径和前景综合研判,提供了第一笔145万元的一年期贷款。“加上后续资金支持,这家企业智能改造进展顺利,如今已经成为新昌县轴承生产的标杆企业。”
早在2017年,绍兴市就与8家省级银行开展全面合作。8家银行在5年内累计提供了总额3300亿元的融资额度,支持包括信息化改造、智能化升级、新产品开发设计等在内的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工作。
“年年都在改,年年有提升,绍兴制造数字化转型在螺旋式上升。当然,困难也有不少,特别是技改资金紧缺,以及缺少能够提供系统服务的服务商,这些仍需要不断破题。”潘良灿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