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正文
海盐深化基层中医药改革 三帖“药方”让中医吃香
2022年03月16日 08:18:15 来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王雨红 县委报道组 范冰洁 张正龙

  在位于海盐县中医院的“智慧共享大药房”内,工作人员根据审核后的处方拿取药品。王雨红 摄

  一缕药香穿越古今。中医药作为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凝聚着中华传统文明的博大智慧。

  然而,在一些地方,由于人才短缺等原因,中医药一度走入传承乏力的困境。“全县中医师最少时,不超过10人。”海盐县卫健局副局长蔡卫勤说。

  该怎样把中医药发扬光大?2009年起,海盐深化基层中医药改革,开出三帖“药方”:逐步实现中医基层化,构建县、镇、村一体化服务模式,推出数智化应用。近3年,海盐全县中医就诊率年均增长150%。今年1月,浙江省综合医改2021年度“十佳典型案例”名单公布,海盐县“数智国医”推进中医药服务智能化成功入选,这是浙江省唯一的中医医改案例。

  近日,记者来到海盐县、镇、村三级医疗机构实地探寻,见证三帖“药方”的疗效。

  在海盐县秦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医生陆春梅正利用中医智能云系统为患者开方。

  按下“快进键”

  培养基层中医人才

  走进海盐县西塘桥街道八团村卫生服务站,村医徐付生正在一间挂着“中医诊疗室”牌子的房间内,为村民做针灸、拔罐治疗。

  徐付生比较擅长中医药诊疗,但以前村卫生服务站没有独立的中医服务区,也没有相关设备,村民要做中医诊疗只能跑去县城。“这几年政府出资,把原来的输液室改成了中医服务区,还新增3张床位,配备了电脑中频治疗仪、牵引床等中医诊疗设备。”徐付生说,原本少有人问津的村卫生服务站,迎来了满心期待的村民。2021年,八团村卫生服务站接诊量近3万人次。

  家门口就能看中医,西塘桥街道八团村村民吴其英很开心:“硬件设施不比县城医院差,颈椎疼痛症状明显缓解了。”患颈椎病的吴其英如今每周都会去八团村卫生服务站“报到”,她还时不时向村民推荐这里的中医诊疗。

  海盐早在2009年便开始为中医药发展布局。那一年,时任海盐县卫生局(县卫健局机构改革前的名称)局长徐世民走访镇、村两级医疗机构后发现,这些地方普遍存在缺中医、缺中药等问题,无法满足基层老百姓的中医药需求。为此,在徐世民的带领下,县卫生局与相关部门对接,将中医药事业纳入全县发展规划,并设立中医药管理科,配置专人统筹协调全县中医药工作。

  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2011年起,海盐财政确保每年有近500万元用于中医药改革,比如调整镇、村两级医疗机构功能区,全部设立“中医角”或“中医诊疗室”;对于中医非药物治疗服务给予每次10元的补贴;中医诊疗报销比例比西医高出20%以上。

  于城镇江渭村村民张美琴告诉记者,她免疫力差,每周都要吃中药调理,以前平均每帖药33元左右,因为有财政补贴,现在下降到28元左右,一年下来可节省约1000元。

  政策保障和硬件提升只是第一步,打破基层中医药发展的瓶颈,关键还在人。“海盐名老中医本身数量就不多,单纯靠传统的师带徒、父传子模式周期长、见效慢。”蔡卫勤说。

  西学中、护学中(即鼓励西医和护士学习中医)和定向培养按下了海盐壮大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的“快进键”。以定向培养为例,当地每年会与有意向从事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海盐户籍学生签订协议,在高考分数符合招生要求后,将学生送往浙江中医药大学、湖州师范学院等合作院校就读,毕业后经县卫健局分配,即可在海盐的基层医疗机构就业。

  95后徐立扬就尝到了定向培养的甜头。不仅找工作不用愁,在校期间的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等还能享受总计4.6万元的补助。去年9月,毕业后的徐立扬来到西塘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成为该中心最年轻的中医师。

  此外,医共体这条纽带也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渠道。2019年,海盐创新医共体建设,两家县级医院分别与9家乡镇基层医疗机构和87个村卫生服务站结对,承担业务指导、技术支持、人才培养等任务。

  也就是从那时起,澉浦镇卫生院的医生沈小峰成了县中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朱铭卿的弟子。“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人手紧,出门学习机会少。”沈小峰说,名师送教上门,自然要好好学。他如今已考取执业中医师,并在朱铭卿的带领下,探索糖尿病的中医药特色疗法。

  据统计,目前海盐镇、村两级医疗机构共有中医69人,其中56.5%具有中高级职称。

  设立在海盐县中医院的“智慧共享大药房”。

  服务一体化

  县镇村共享大药房

  好医生和好服务“沉到底”,百姓看病不再难。“但压力也随之而来。”蔡卫勤坦言,人多、面广、数据庞大,单纯靠传统人工操作已难以满足中医药管理的需求。

  如何破题?海盐的方向很明确:向数字化要效率。2015年,依托“互联网+中医”模式,中医智能云系统在海盐落地,这套系统不仅能辅助中医师快速准确开出中药处方,也能通过大数据计算来评估患者健康状况、收集保存中医病例等。

  “陆医生,我这两天不知道怎么回事,老是觉得手麻、脚麻,还颈椎疼。”采访当天,海盐县秦山街道居民陈仕晶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找到社区医生陆春梅。仔细问诊后,陆春梅诊断其为风寒湿痹,也就是体内湿气重引起的关节疼痛。

  随后,陆春梅打开中医智能云系统,输入患者基本信息后,点击智能开方,通过选择症状、舌苔颜色、脉象情况等,按下“确定”键,适用于风寒湿痹治疗的常用中药名称就立即弹出来。陆春梅又点开陈仕晶的历史就诊信息,发现她患有高血压,陆春梅便返回智能开方页面,调整防风、当归等部分中药的剂量并点击“保存”,不到一分钟,一张适合陈仕晶的处方就开好了。

  “相比传统手工写处方来说,不仅能省下至少一半时间,准确率也提高了。”陆春梅说,一张处方有时要涉及十几种中药,尤其对年轻中医师来说,部分不常用的中药名称有时候会忘记,中医智能云系统就像“超级大脑”,及时为中医开方提供“援助”。值得一提的是,中医智能云系统内还包含近百名国医名师的临床诊疗经验分享。数据显示,中医智能云系统上线以来,海盐县域内总开方数达到55万余次,近两年年均增长31%。

  开方数逐年增长,中药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然而现实情况是,镇、村两级医疗机构尽管设有中药房,但种类不全,经常会碰到开方时无药可用的情况,老百姓只能再跑一趟县级医院就诊。“且中药的储存条件较高,基层人手不够、设备不全,有时会导致中药发霉、变质。”蔡卫勤说。

  经过一系列探索,2018年,海盐取消所有基层医疗机构中药房,并在县中医院建立“智慧共享大药房”,近700种中药由专人集中采购和储存,远超县级中药房不少于300种中药的规定。同时,依托中医智能云系统,打通县、镇、村三级开方平台,“智慧共享大药房”里中药全部供全县中医师共享。“基层开方方便多了,药品质量也有保障。”望海街道兴隆村卫生服务站医生周根英对此深有感触。

  记者了解到,海盐县域内中医师开出的处方,会同步在“智慧共享大药房”的电脑上显示,经县中医院中药师二次审核无误后,再由工作人员拿药、打包。“打包好的中药当天会由EMS免费配送,一般4小时左右就能送到患者家中。”海盐县中医院院长顾永良说,目前“智慧共享大药房”每天接收500多张中药处方,其中七成来自乡镇。

  海盐县望海街道兴隆村卫生服务站中医诊疗室内,医生周根英正为村民做针灸治疗。

  推智能应用

  点点手机就能复诊

  为了助力中医药走入更多寻常百姓家,海盐有了新的尝试。

  去年9月,海盐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打造“数智国医”中医药服务智能化体系。

  最直观的一个改变,是海盐百姓只要点点手机,就能在家看上专家号。“我们在手机APP‘浙里办’的‘健康海盐’模块中,新增‘数智国医’功能,经首诊医生判断适合线上复诊的患者,点击进入后选择在线复诊,就能与专家预约时间。”蔡卫勤介绍,问诊、开方、付费全部在线完成。

  前些日子,家住海盐县澉浦镇六里村的林叶华按照预约的时间打开手机,县中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徐公达便如约出现在屏幕上,为其在线进行中医复诊。“以前坐公交车去医院看病,来回要花半天时间不说,体力也跟不上。”69岁的林叶华患糖尿病10年,以往每月都要去县中医院复诊配药,他没想到现在看病能这么方便。

  同样感受到便捷的还有上班族蒋玲。因为工作压力大,90后蒋玲的睡眠质量一直不太好,去年初在县中医院就诊后,医生建议她每周复诊。“但工作日没时间,周末还忙着带娃,中医治疗断断续续,效果不理想。”蒋玲说,如今在单位,趁午休时间就能在线复诊,且中药当天配送到家。

  百姓看病足不出户,是海盐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的缩影。“精准服务的背后,少不了有效监管和科学决策。”在蔡卫勤的带领下,记者来到海盐县中医药大数据中心,看到一块LED超清大屏幕上,实时动态显示全县各个医疗机构的开方数、疾病发病量、患者复诊率、中药使用情况等信息。“有了这些数据支撑,医院和相关部门就能提前谋划,引导资源向最需要的领域倾斜。”蔡卫勤说。

  以海盐县中医院为例,近两年,该院发现胃痛患者明显增多,经院领导和相关科室人员讨论后决定,今年投资60多万元,新增两台胃肠镜检查设备,满足患者的看病需求。同时,通过组织医生进修、邀请省市专家前来上课等方式,提高医生治疗胃痛的水平。

  除此以外,中医药大数据的收集,还便于当地卫健局根据百姓的生活习惯进行健康引导,组织相应的养生宣传,让中医药从治疗“一个人”到预防“一类人”,从治疗“一种病”到预防“一类病”转变。

  近期,海盐基于中医药大数据平台的成功建立,又开始了为居民提供“健康画像”的探索。

  “核心是从个体到群体,打造全县‘健康地图’,以实现全局管控并实现管理效能。”县卫健局中药科科长何叶冬介绍,目前“健康画像”模块已在中医药大数据平台中开通,各镇(街道)的患病占比排名、患者年龄层占比等都以图表形式呈现。

  “这段时间,我们在对‘健康画像’的动态监测中发现,有一个乡镇虚劳病(即体虚)占比特别高,患者年龄大多在40岁以上。”何叶冬举例,“结合这些患者的就诊信息,我们分析不运动、饮食不规律等是影响这个辖区内居民健康的因素之一。”

  根据这一情况,该乡镇相关医生和健康志愿者及时开展健康宣教,倡导辖区居民加强体育锻炼、饮食清淡规律等,以加强身体素质,并专门推出了一份“中医养生指南”,建议居民可多食用牛肉、刀豆、核桃、栗子等食物,必要时还可选用鹿茸、冬虫夏草、覆盆子等常见中药进行调理。“我们的目的,就是通过监测分析,找出某个区域内影响居民健康的因素,然后有针对性地用中医药进行科学干预。”何叶冬说。

  改革创新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接下去,海盐将继续优化中医药服务智能化体系,让更多优质、均等的中医药服务触手可及。

  (文内患者均为化名)

  位于海盐县西塘桥街道八团村卫生服务站的中医服务区。

  【声音】

  海盐县武原街道居民顾建良:我患慢性胃病10多年了,每月都会去县中医院复诊。以前,复诊时间基本都在工作日,不仅要请假,而且比较麻烦——医生开方后,要等好一阵子才能拿到包装好的中药,然后大包小包拎回单位继续上班。现在只要点点手机预约医生,在单位也能复诊,所有费用线上医保支付,还不用去医院取药,EMS当天就能免费配送到家,省心多了。

  海盐县通元镇丰义村村民周军:我住在农村,平时也不怎么关注养生保健,身体出现问题了才会去医院看病。自从县里推出了“健康画像”,镇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和志愿者会不定期过来健康宣讲,我照着宣讲时给我们的“中医养生指南”操作,哪些该吃哪些不该吃清清楚楚,现在我感觉体质好些了,感冒、咳嗽这些小毛病也少了。

  海盐县秦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张琦:这几年,我们中心先后开展中医治疗项目20余种,尤其在颈椎病、肩周炎、膝关节炎等疼痛疾病的治疗中突显中医特色,吸引了本地及周边城市的患者前来就诊。同时,我们还拥有市级中医针灸科和县级中医风湿科两大特色科室,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标签: 中医;中药;复诊;卫生服务站 责任编辑: 李心怡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xw/202203/W020220316298927463137.png

海盐深化基层中医药改革 三帖“药方”让中医吃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