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则龙今年64岁,是奉化区松岙镇海沿村人,1979年曾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
4月4日清晨,李则龙一身军装,神情庄重,来到卓兰芳烈士纪念馆,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胸前的纪念章尤其醒目。
视频制作:记者 薛曹盛 实习生 陈可威
现场没有一名观众,但李则龙的每个动作都一丝不苟。这是属于一个老兵的“仪式感”。从2004年4月卓兰芳烈士纪念馆开放以来,每年的清明、七一 、八一、十一前夕,他都会来到这里,向烈士雕像敬军礼。
这些年来,他从未忘记当年上战场前许下的生死承诺:帮牺牲的战友照顾他们的家人。
8名奉化籍战士的生死约定
李则龙家里,墙上挂着很多老照片,他向记者讲述了当年的烽火岁月。
1976年当兵那年,李则龙只有18岁,刚好高中毕业。他在舟山部队刻苦训练,获得全军投弹能手、特等射手等荣誉。
对他来说,当兵是顺理成章的事。“曾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卓兰芳烈士在海沿村成立了宁波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他是我们海沿人的骄傲。我从小听着他的英雄故事长大,好男儿就要当兵去!”
1979年1月16日,李则龙随部队来到广西前线,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当年2月15日,作战命令下达,他们开始整理装备,并给父母写了一封信。李则龙依稀记得,自己写的是:“如果我牺牲在战场,相信政府会照顾好你们;如果能活着回来,我一定会好好孝敬你们。”
李则龙所在的连队,共有8名奉化籍战士,其中年龄最大的不过23岁,当天晚上,他们做了一个生死约定。“如果我们当中有人牺牲了,他的父亲母亲,就是我们大家的父亲母亲,活着的人要多去看看他们。”
在炮火纷飞的战场,李则龙在一次运送炮弹途中受伤,连人带炮弹滚下山坡,腰部血流不止。他随手用毛巾一裹,依然坚持战斗。
1980年9月,李则龙因伤病选择退伍回到奉化老家。直到现在,当年的腰伤仍清晰可见,到阴雨天仍会隐隐作痛。
“当年的承诺不能忘”
“战争很残酷,幸运的是我们奉化8个人都活着回来了。后来我得知,3位宁海籍战士牺牲了,其中叶小常烈士只有23岁……” 10年前,李则龙从宁海籍参战老兵口中得知了此事,“宁海的战士一样是我们的老乡,我要去看看他们的父母!”抱着这样的信念,李则龙开始千方百计寻找烈士的家人。
2012年,得知叶小常烈士的母亲仍健在,李则龙立即前往宁海东仓。“我挨家挨户去问,但大家都不知道这个名字,叶小常的兄弟姐妹早就不住在村里了。”李则龙不死心,在村里住了一晚,第二天继续寻找。
“两三年里找了十几次,很多战友都劝我放弃,但我不肯。当年的承诺,我不能忘!”第三年,李则龙终于打听到了消息,叶小常烈士的母亲住在敬老院。
2014年清明节,他和战友们一起去看望老人。“妈妈,我们来迟了,我们来看您了!”李则龙一身军装,还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老人瞬间就红了眼眶。“我们是你儿子叶小常的战友,以后我们都是你的儿子,我们来照顾您!”
打那以后,每年清明节或建军节前后,李则龙都会去探望老人,给她带一些生活用品,陪她拉拉家常。
致力红色宣讲18年
李则龙于2004年进入松岙镇海沿村村委会,后担任村党总支书记。这些年来,村民都亲切地称他“110书记”。
“上前线是保卫祖国,服务群众是振兴乡村,一样都需要有一颗奉献的心,要想老百姓之所想,急老百姓之所急。”这些年,李则龙用行动践行初心。村里很多人都有他的手机号码,24小时随叫随到。只要村民有事,他都会放下手头的事,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处理。
在李则龙的带领下,海沿村这些年早就旧貌换新颜。农村文化礼堂、清廉村居、生态公墓、前山梅花公园等重大工程项目相继完工。美丽乡村建设投入300多万元,因地制宜融入红色元素,成功创建“省3A级景区化村庄”,“兰芳故里 红色海沿”的名头越来越响。
每年清明节期间,李则龙都会来到卓兰芳烈士纪念馆,当义务讲解员,今年已经是第18个年头了。“我们松岙就有卓恺泽、卓兰芳、裘古怀这样的烈士,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在纪念馆,李则龙声情并茂地向前来参观的学生们讲述烈士的事迹。
“哪里有需要,我就出现在哪里!”李则龙说,人生的“战场”还有很多,他会“战斗到底”。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