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好队,保持一米距离,请打开健康码……”4月11日下午,鄞州公园二期北广场临时核酸检测采样点里,一名特殊的志愿者——来自伊朗的90后伊桑(Ehsan)戴着隔离面罩、穿着隔离衣,用一口流利的中文引导前来做核酸检测采样的市民保持“一米线”安全距离,一站就是3个半小时。
“妈妈,这个志愿者哥哥是外国人!”现场,一个小女孩发现防护罩下的伊桑,忍不住发出惊叹。伊桑流利的中文“骗”过了不少市民。
事实上,伊桑12年前就与中国结缘。当时,因为一次旅行,他对中国留下了美好印象。2013年,他干脆到广州华南师范大学学习中文。一年后,他在宁波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从此便和父母一起在鄞州钟公庙定居了下来。现在,31岁的伊桑在宁波市科耐电扶梯有限公司从事外贸相关工作。
“我是自己要求来社区做志愿者的!”伊桑告诉记者,这段时间宁波发生疫情,自己在积极配合社区疫情防控时,看到社区工作人员、医务人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很辛苦,便萌发了力所能及想做点什么的想法。“我有耐心、又热情,能做好志愿者的工作,也希望帮工作人员分担。”伊桑的想法得到了家人的支持。
“我希望能加入志愿者队伍,为社区疫情防控帮帮忙,为自己居住的地方出一份力。”伊桑联系上居住的惠风社区以及和街道,很快他愿望便被接纳,并被安排在11日下午到鄞州公园二期北广场点位参与志愿服务。
于是,下午3点,伊桑穿上隔离衣,做好一系列防疫准备后,伊桑投入到志愿服务工作中。一个下午,伊桑耐心引导市民排好队伍,现场群众对他的工作很支持配合,这让他分外有成就感。在做志愿者的时候,伊桑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偶尔也会“现学现卖”说上几句宁波方言,受到大家的喜爱!伊桑说,学说宁波方言,希望能和居民拉近距离。
晚上6点30分,志愿服务结束了。伊桑说,当志愿者是快乐的也是辛苦的,但看到市民配合他的工作、对他竖起大拇指,他感到满足。“如果之后有这种机会,一定还会主动报名参加,去做志愿者。”
“我喜欢鄞州,喜欢宁波,喜欢中国。”伊桑说,在鄞州生活的8年,他切实感受到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疫情结束后,我想去东钱湖烧烤和露营。”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