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正文

数字化浪潮中,浙江基层警务工作如何更好地融入社会治理——

从派出所之变,看基层治理新变革

字体:
—2022—
05/19
07:30:00
2022-05-19 07:30:00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施力维 通讯员 张范 陈谊

  浙江在线5月19日讯(记者 施力维 通讯员 张范 陈谊)从办户口到访民情,从调纠纷到破盗抢案,承担着众多基层社会治理职能的公安派出所,处在联系服务群众的第一线、维护社会稳定的最前沿。

  小小派出所,折射着基层治理的大变革。当前,数字化改革风起云涌,新技术、新手段不断赋能基层社会治理,基层派出所承载着群众更多的信任与期待: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如何预防,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超大型社区如何治理,非警务类警情如何联动处置……

  “坚持‘以算力换人力’、‘以智力增能力’,加快推进‘公安大脑’建设,构建适应新发展阶段要求的现代警务体系。”省公安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对社会治理中的新挑战,浙江1200多个公安派出所将通过改革来进一步破解基层治理中的难题。

  近日,记者走访了浙江城市新区、偏远山区、老城古镇的派出所,从一个个新变革中,观察基层警务工作怎样融入社会治理现代化之路。

  “铁脚板”遇上“智治”

  派出所本领越来越强

  “如果你拷问数据到一定程度,它就会坦白一切。”诺贝尔奖得主罗纳德·科斯预言式的金句,正在化为现实。

  数字时代,大数据在公安机关打击犯罪、服务群众、参与疫情防控等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基层民警走街访巷“铁脚板”的老传统,遇上“智治”新技术,进一步提升了派出所参与基层治理的效率和提供公共服务的精准度。

  自去年浙江全面启动数字化改革以来,全省公安机关以“公安大脑”建设为抓手,以技术、机制、体制“三轮驱动”,聚力提升公安派出所打、防、管、控的综合能力,着力打造变革型组织、构建主动型警务。

  社会治理的现代化,离不开治理方式、治理手段的现代化。

  新技术,正在让老城区的派出所焕发新活力。绍兴市公安局越城区分局府山派出所,位于绍兴古城中一座明清历史建筑老台门里。老台门虽上了年头,但它里面装着一个颇具未来感的“头脑”。走进派出所的综合指挥室,只见大屏幕上数据不断滚动,辖区内文保单位、历史古迹的基本情况一目了然,动态警情实时更新。

  府山派出所与相关部门通力合作,打破数字壁垒,归集了多路公共视频及各类传感器的数据。辖区内文保单位最多的书圣故里社区,布置有人像、车辆、通行、井盖、水压、电弧和烟感等七大块感知系统,派出所通过数据实时研判,以确保辖区安全稳定。

  一个基层派出所,也是一个为民服务的窗口。“我们通过数字化改革来当好群众的‘邻舍’,不断优化公安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推广‘一窗通办’融通业务,更好地满足群众各类公安服务需求。”府山派出所负责人说。

  数字变革,牵动着派出所运行机制的深层变革。现在,全省80%以上派出所已实行以“两队一室”为基本架构、社会联动力量为补充的勤务运行机制。“两队一室”指的是执法办案队、社区警务队、综合指挥室。

  综合指挥室是整个派出所的运转中枢,具有视频分析、数据研判、指挥调度、合成作战等功能。比如防范电信诈骗,综合调度室通过数据研判可找到潜在受害者并发出预警。在外巡逻的执法办案民警,也能通过调度室的指挥,提前掌握现场信息,辅助决策。通过对有效警情的分析,找准目前基层的关注热点以及矛盾纠纷点,社区民警化解矛盾纠纷有了支撑。

  更深层次的变革正在发生。今年,浙江数字化改革提出要打造基层治理系统。这是浙江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也是对基层治理的体制、机制的一次重塑。基层治理系统建设,将有力助推派出所回归预防犯罪、服务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主责主业。

  过去,大量非警务类警情挤占人力物力,曾困扰派出所工作。因部门间存在制度、数据壁垒,许多非警务类警情处置不够高效。目前,通过基层治理系统建设,110接处警系统、“警综平台派出所模块2.0”与“基层治理四平台”两大数字化应用,非警务类事件和警务类事件的互相流转、闭环处置更加顺畅。

  以建德市公安局新安江派出所为例,非警务类警情占日常报警量的一半以上。“通过基层治理系统建设,将非警务类警情闭环流转到相关部门、镇街处置,对派出所而言是减负增效之举。”新安江派出所副所长周威说。

  民警办公桌搬进村

  协同共治高效联动

  从警17年,绍兴柯桥的社区民警陈云,第一次在派出所里没了“位置”。

  最近,陈云所在的安昌派出所,启动了“驻村守望”行动,一个村派驻一名民警和一名辅警。“每天走村入户,可及早化解矛盾纠纷,避免民事纠纷升级。”这段时间,陈云把办公桌搬到了安昌镇西扆村基层治理中心。谁家有困难,哪家有矛盾,他掌握得一清二楚。

  “群众对民警有信任感,社区民警在身边,大家心里都很有底。”西扆村的一名村干部说,村里外来人口多、情况复杂,有一些矛盾纠纷,群众愿意找民警咨询、调解。

  数字化的技术手段再先进,群众工作还需要社区民警脚踏实地去做。这也是50多年来,浙江各地公安派出所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

  在浙江,社区民警正从基层治理参与者变成组织者、推动者。近年来,浙江各地公安机关在落实派出所长进乡镇(街道)党委班子的基础上,八成以上的社区民警进社区(村)“两委”班子,主动参与社区党建和基层治理事务。

  基层警务工作,正从过去的社会管控、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但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

  多年来,浙江社会治安状况总体良好,但也出现了一些民事纠纷没有得到及时处置化解,从而升级成为刑事案件的事件发生。这仅仅依靠公安派出所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加强基层联动,提升治理效能。

  “在现代社会治理中,政府是社会治理的主导力量,但已不是社会治理的唯一主体,城乡社区居民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社会公众等都成为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范柏乃说。

  数字化改革,推动基层治理由公安派出所“单打独斗”向多部门协同共治转变。数据流集成决策流、执行流、业务流,有效解决了一批基层治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在基层村(社区),由派出所主导参与打造的联勤警务站发挥着重要作用。联勤警务站通过数字化技术和手段,让各职能部门高效联动、公安警种深度融合、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来解决顽瘴痼疾,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绍兴上虞区的凤山路有“宵夜一条街”,长期以来缺乏规范经营,街上噪声大、交通堵,困扰周边群众。群众向辖区的联勤警务站投诉,公安很快与市场监管、环境卫生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等相关部门人员开展联合行动。不久后,“宵夜一条街”的乱象得到彻底整治。

  目前,全省已在治安复杂场所建成712个联勤警务站,实现与基层站所、社会组织、群防群治力量的联勤、联动、联处。

  在仙居等山区县,群众看到了派出所里的新变化。今年1月,仙居县的白塔派出所与交警白塔中队合并“所队联治”。派出所的民警,上街处理起了交通事故;而交警则下到社区,尝试做起了矛盾纠纷调解。

  合并前,派出所与交警中队各管一摊,工作没有形成合力,均面临着“警力少、事务杂、压力大”等问题。仙居县公安局党委委员、政治处主任王伟杰说,实行“所队联治”后,派出所“治安管控”和交警“交通基础”工作有机融合。

  原派出所民警参与交通路面执勤、重点路段巡逻、交通违法查处等工作,而原交警人员利用长期道路巡逻积累的经验,积极参与派出所“一村一警”工作、驻村工作,开展交通安全宣传,两者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据悉,今年省公安厅将继续在较偏远地区,探索推广派出所和交警中队融合,形成警力互补、职能协同的基层警务协作格局。

  探长当上“老娘舅”

  基层警务回归主责主业

  清晨,钱江世纪城派出所民警李富强跨上一辆电动滑板车,穿梭在杭州市萧山区林立的高楼之间,例行巡查走访。不远处,杭州奥体中心如莲花盛开,这里是杭州的亚运场馆之一。

  身材微胖、面容和善的李富强,从警已满十年,过去是当地派出所小有名气的办案民警、金牌探长。去年,李富强主动转型成了一名社区片警。过去在“刀光剑影”中与犯罪分子斗智斗勇的他,如今每天处理家长里短的社区事务。

  从探长到“老娘舅”,李富强的选择起初让许多人感到困惑。为了工作轻松、收入提升、还是职务晋升?

  事实上,这背后不仅是李富强的个人选择,更是浙江公安基层派出所改革的大势所趋。

  今年,省公安厅明确提出,要持续推动基层派出所回归预防犯罪、服务群众、参与社会治理主责主业,健全“有警接警、无警访民”工作模式,让“警察叔叔”的称谓走进群众心里、响彻浙江大地。保障和激励广大优秀民警扎根基层、建功立业,是浙江在新形势下做强基层治理的关键一招。

  与李富强的工作岗位相比,变化更加剧烈的是他所在的这座城市。从2019年起,杭州连续3年人口流入增速在全国靠前,常住人口年均增量超过20万。

  钱江世纪城派出所在的萧山区盈丰街道,经历了快速的城市化进程,过去的农居点,一座座写字楼、高端住宅拔地而起,“天际线”一次次被刷新。目前,盈丰街道户籍人口5万,常住人口却已经超过了20万。

  “这相当于一个中小型城市的人口数量,而派出所民警只有40多人,要保持社会的安宁稳定,必须做强基础工作,等出了问题再四处‘灭火’,是不现实的。”钱江世纪城派出所所长陈臻骅说。

  对此,常年奋战在一线的办案民警最有体会。去年年初,李富强因为连续加班侦办案件,病倒在岗位上。“我躺在床上想,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案子?”李富强说,办了十年的案子,他意识到办案能帮助受害人、惩治犯罪分子,但没法从源头杜绝,“我想下沉到社区去看看,试着换一个视角,去处理源头的问题。”

  从打击到主动预防,这也是基层派出所的改革导向。

  省公安厅治安总队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各类犯罪案件的形态发生了变化,逐渐由传统接触型犯罪为主向非接触的涉网新型犯罪转变。入室盗窃、打架斗殴等过去派出所常办理的案件越来越少,而在2021年,全省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已经占到总数的50%以上。

  这些案件,比如电信网络诈骗等,往往跨区域、长链条、发散型,如果单纯靠派出所的力量来办案,力有不逮。这需要专业警种提升刑事办案能力,来更好地应对新形势、新变化。

  一方面,“公安大脑”的建设将有力推进对一些苗头线索的预判感知,为派出所提前介入、精准化解风险隐患提供支撑。另一方面,省公安厅连续出台相关文件,加快推动基层警务的体制、机制变革,依托数字化改革,为公安派出所精准减负增效。省公安厅明确公安派出所是维护辖区稳定、守护一方平安、服务人民群众、推进基层治理的综合性战斗实体,并建立一张派出所办理刑事案件的负面清单。

  “简单来说,就是派出所一般不办要出差的案子。”省公安厅相关负责人说,让派出所民警有更多时间下到村(社区),做好“破民案、办民事、解民忧、帮民忙、惠民利”的“五民工程”,为群众、企业提供全天候、零距离服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社会治理;派出所责任编辑:庞舒青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