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渐浓,莲都区紫金街道杨坑村丽宏杨梅专业合作社的杨梅大棚内,交替闪现的蓝红光愈发醒目。在近日引进的该区首个杨梅智能补光系统下,一棵棵杨梅树正“沐浴”着符合生长需求的特定光谱,孕育着颗颗丰硕的“共富果”。
“杨坑村种植杨梅历史悠久,产出的杨梅享有‘莲都之冠’美名。但由于杨梅尤其东魁杨梅成熟期正值梅雨季节,缺少阳光滋养,大量落果,导致采收率低、品质不高,市场上杨梅集中上市,均对当地的杨梅产业跃升造成影响。”莲都区农业农村局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张敬斐说。
为此,莲都区农业农村局从去年开始在该村开展“杨梅设施促成栽培技术试验与示范”项目,在山地里搭建起了5亩智慧大棚。“这个技术太厉害了!不仅采摘期提前20天左右,棚里的落果率降低了25%,精品果率提高了45%以上,实现亩产量翻番,亩产值也从原来的1万元提高到5万元。”丽宏杨梅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阙金荣算了这笔账后,非常认可这项新技术,他决定,今年将合作社杨梅设施大棚面积扩增至30亩,连片规模达到全市最大。
大棚不再是平原地区的“专利”,山区地带也“好风借力”成沃土。借着杨坑村杨梅产业发展飞涨势头,莲都乘胜追击,以全面实施农业“双强行动”为契机,联合四维生态科技(杭州)有限公司,在原有的杨梅大棚基础上安装“杨梅智能补光系统”。
“现在的智能补光可以消除弱光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提高果树空间利用率。项目实施后将对产量、品质、采收时间等产生明显促进效益,预计亩增产率可以达到30%。”张敬斐介绍,智慧农业发展带动农民共富的空间进一步拓宽。
近年来,莲都接连引进全国首个枇杷“智能补光”增产提质技术研究、无损枇杷检测技术等,引入山地微耕机、施肥机等“机器换人”机械,掀起了产业迭新的浪潮。2021年,全区水果栽培面积达16万亩,年产量突破15万吨,年产值达4.7亿元;每年吸引数万游客体验水果采摘观光,为全区“三产”带来超千万元的经济效益。在水果产业品质化升级的道路上,莲都不断强化农业“双强”力量,为山区县共富事业新篇章树立起现代农业标杆。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