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正文

浙江这些市场为何成为“江湖传奇”?

字体:
—2022—
11/28
13:48:51
2022-11-28 13:48:51 来源:之江潮

微信图片_20221128095119.png

  外商逛中国轻纺城

  这段时间,浙江数个市场迎来“庆生”——

  中国小商品城40岁,中国桥头纽扣城38岁,中国轻纺城30岁,中国科技五金城30岁……越来越多的浙江专业市场迈上而立之年。

  改革开放40多年,对于专业市场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吴晓波在《激荡三十年》中说:当这个时代到来的时候,锐不可当。万物肆意生长,尘埃与曙光升腾,江河汇聚成川,无名山丘崛起为峰,天地一时,无比开阔。

  锐不可当的大军中,流传着浙江的“江湖传奇”:资源禀赋先天不足,但靠着一身“无中生有”本领,在市场经济浪潮中闯出了一片天地,造就了形形色色的专业市场。

  例如,桐乡不产一根羊毛,却是全国最大的羊毛衫市场;余姚不产一粒塑料,却有全国最大的塑料市场;海宁不产一张皮革,却是全国最大的皮革市场;嘉善没有成片森林,却有全国最大的木业加工市场。

  随着岁月沉淀,很多市场或化为一段尘封的记忆,或点燃着一座城市的烟火味,或支撑起一块区域的经济发展。曾经的传奇,是否还在延续?当下的市场,能否带来启示?

微信图片_20221128095128.png

  中国科技五金城

  一

  历史总有一些惊人的巧合。

  三十年前的1992年,一批“超级”专业市场不约而同地崭露头角。

  在绍兴柯桥,“绍兴轻纺市场”正式更名为“中国轻纺城”,成为全国首个被冠名“中国”的轻纺专业市场。

  在金华永康,撤县设市没多久,中国科技五金城首期工程实现竣工开业,第二年实现成交额3亿元。

  在金华义乌,义乌篁园路一期市场试营业,实现从棚架市场向室内市场的转变。这一年,已经走过10年的义乌小商品市场更名为“中国小商品城”。

  任何一段历史都有它不可替代的独特性。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一时间,加快改革步伐,成为舆论之共声,在经济上形成了强烈的号召。“南方谈话”之后,全国立即出现了办公司热、办市场热,浙江的专业市场也从“幕后”走向“台前”。

  很多人很难想象,不通铁路、没有工厂、资源匮乏的义乌,为什么能孕育出中国商品的集散地。1982年,原义乌县委书记谢高华宣布开放“稠城镇小商品市场”,并宣布四个“允许”:允许农民经商、允许从事长途贩运、允许开放城乡市场、允许多渠道竞争。四条之中,“允许从事长途贩运”与中央文件相背离,其他三条无法律依据可循。在“投机倒把”还被认定为经济犯罪的年代,这类市场的诞生是多么的不易和可贵,正是思想大解放的结果。

W020221128416232471978 (1).jpg

  1992年,义乌篁园小商品市场建成开业。钱明 摄

  相似的事情还发生在温州,如中国最早的农村专业市场——永嘉桥头钮扣市场流传着这样的故事:有一年,两位姓叶的兄弟在苏州弹棉花,从一家工厂捡到了一袋被丢弃的纽扣,便带回镇上摆起纽扣摊,居然赚了好几百元钱。于是,他们果断放下弹棉担子,经营起了纽扣生意,后来同镇人竞相随走,如雨后春笋冒出来了上千个摊位。

  观察这些早期的市场,大多出现在浙江中部和南部的一些穷乡僻壤,这些地方贩进运出却极为不便,这个现象让后人非常费解。一位叫张仁寿的温州研究者用“边区效应”来解读:在那些地方,左的思潮相对薄弱,计划经济的束缚相对较小,否则,这些市场很可能在兴旺之前就遭到取缔。

  从义乌的货郎担、永康的五金匠,到永嘉的弹棉郎、上虞的修伞匠,浙江人善于抱团发展、聚商成市,通过兴办市场这一独特蹊径发展商品经济,从省内蔓延至全国,坊间甚至还有全国专业市场半数姓“浙”一说。

  商品市场成就了浙江经济。温州的打火机、路桥的眼镜、义乌的小商品、嵊州的领带、诸暨的袜子……星罗棋布的专业市场,繁衍出星罗棋布的块状经济,从而打下了浙江的产业基础和经济基石。

  建一个市场、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百姓,这是当年各路媒体对浙江专业市场最生动、最精辟的评价。

  大浪淘沙、岁月洗礼。直到如今,浙江的专业市场依然站在金字塔的顶尖。2021年中国商品市场综合百强榜单显示,浙江共计有33个市场入围百强榜,在各省份中排列第一。其中,中国小商品城多年蝉联榜单第一名。

W020221128416242847185.jpg

  小小的打火机利润很薄,却是很多专业市场的主打产品。钱明 摄

  二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专业市场红极一时,背靠改革开放初期的特殊性和时代性,但随着市场红利的消失渐渐开始走下坡路。

  位于温州市区的矮凳桥,几米高的牌坊拔地而起,顶部是古色古香的红砖瓦和上翘的飞檐,正中间写着遒劲的七个烫金大字:东方灯具大市场。这个曾被誉为“东方明珠”和“中国灯官”的专业市场,在2021年11月无奈选择关停谢幕。

  名气再大,也难逃市场经济的规律。看内部,受土地成本、税收、劳动力等因素制约,产品结构、技术迭代没有跟上;看外部,广东中山古镇灯具业等同行的崛起,迅速抢占了市场份额。倒闭,最终只是时间问题。

  此外,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很多专业市场在大迁徙中消失。做生意的人,大都听过“上广州批服装,去杭州进鞋帽”这句话,位于杭州环城北路的白鹿鞋城曾是武林广场一带最热闹的区域,所有老杭州人的城市回忆。2014年,随着杭州市市容改造,白鹿鞋城的很多经营户只能选择了到较远的批发市场落户,之后淡出了所有人的视线。

  即便是中国小商品城也有烦恼,一度被打上了“低质、低价、低技术”标签。义乌货,很大程度让人又爱又恨,爱的是价格低,品类丰富,啥都有;恨得是,质量参差不齐,诺大的市场很难找到好货。如何从“量跑”转型“质跑”,市场转型迫在眉睫。

  产业转型、城市化推进、互联网冲击……各种因素叠加让专业市场走到了变革的十字路口,“空壳”市场逐渐增多,一些原本全国性的商品市场萎缩到区域性的商品集散地。

  据相关机构统计,中国专业市场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在2012年达到了发展的顶峰,之后进入了存量时代,大量专业市场在竞争中淘汰消亡。

  “专业市场消亡论”,成为一时的热议。在欧美国家有个现象:在工业化早期形成的大量工业品专业批发市场,大都在工业化中后期消亡了,大型企业的自建营销渠道最终会取代专业市场。

微信图片_20221128101636.png

  被拆之前的东方灯具大市场

  温州泰顺人感受尤为深刻。泰顺被称为“专业市场之乡”,大量泰商在全国创办市场,曾经可谓是“办一个、成一个、火一个”。2014年前后,大量泰商从东部沿海纷纷转向中西部市场,或改行另寻他路。“当时,我们很多市场挂靠在红星·美凯龙等品牌之下,一年光品牌使用费就高达四五百万甚至上千万,粗放式发展,缺乏品牌意识,这才导致了后来的大败局。”一位泰商回忆说。

  当然,浙商历来不走寻常路,在一片红海中也出现了不少逆行者。

  数码广场起家的颐高集团,放弃了市场依赖租金回收的传统模式,引进战略伙伴和资源伙伴,把重资产变为轻资产;打造浙江食品市场的现代联合集团提出了城市商贸流通业态的方向,将专业市场与商贸综合体融为一体;中国皮革城带着经营户们组成国际品牌合作代表团买下了很多洋品牌,从而来提升自身品牌价值……

  新市场、新零售、新业态、新模式,浙江专业市场多维度寻求突围。

微信图片_20221128095123.png

  中国轻纺城早期照片

  三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达尔文的进化论同样适用于专业市场。

  从这些三十而立的专业市场身上,我们究竟能学到什么?

  第一,拥抱时代、顺应潮流。互联网的便捷、高效、透明,让客户与工厂零距离对接,省去了中间环节,对传统专业市场的冲击是必然的。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把握重大时代课题、解决重大时代课题,不是对抗,而是拥抱。

  作为改革先锋,中国小商品城在2000年左右率先“触网”,打造“义乌购”平台,开始多种电商的探索和尝试。从把市场搬上网,到线上线下融合,再到数字化贸易,这个“世界超市”不仅成了电商初创者的沃土,为传统市场吸引了新人气,更创新了贸易新模式,让传统企业从传统批发出口模式转型为跨境电商模式。

  从全国来看,浙江专业市场率先跨入“.com”时代。拥抱互联网大军中,既有中国小商品城、中国轻纺城、中国日用品商城等“大块头”一马当先,也有舟山国际水产城、中国塑料城、杭州陶瓷品市场等“后来者”紧随而上。

  回头观望,“华丽转身”的专业市场不是简单的把生意切换到了网上,而是借机将触角伸到了市场之外更远的地方,实现了从“坐商”向“行商”的转变,并在全球分工体系中找到了一席之地。

微信图片_20221128095133.png

  中国小商品城

  第二,自我创新、产品说话。专业市场是冲破计划经济体制藩篱的产物,马路经济时代的产品,不可能在互联网时代还有市场,这意味着专业市场绝对不是“一招鲜、吃遍天”,需要时刻保持自我发展、自我创新、自我提高的欲望。

  金银铜铁锡,这五种金属能变出什么花样?保温杯、防盗门、滑板车……走进中国科技五金城,你会发现五金催生了成千上万种门类和产品,但是“什么都有”不代表“什么都好”,在竞争激烈市场中,最终要以产品实力说话。

  这个专业市场的转型就从打磨一个个产品开始。比如,一个杯壁只有0.11毫米的轻量杯,一度成为市场里的“网红”产品,变轻的背后是企业科技创新的投入;一把按照人体工学改良的沙滩椅,出口报价足足翻了一倍,升值的背后是工业设计成果的转化……

  看似简单的产品升级,实则是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把“小五金”做成大产业,当地政府花大力气扶持那些把产品做到极致、向产业链中高端攀爬的企业,这才有了如今市场的常青不倒。

  第三,市场为基,全链延展。同质化竞争是专业市场躲不过的“劫”,只要你一旦成功“出圈”,立马有人在后面跟风模仿,不被超越的秘诀在于,绝不固守阵地,必须主动出击。

  30年时间,柯桥实现了“从一块布”到世界级产业集群、“从一块布”到纺织全产业链的跃升,依托的就是中国轻纺城这张“金名片”。在这个市场,织布卖布只是过去时,如今向上转向化纤、FDY、PTA等原材料;向下转向创意设计、服装业等产业,形成从化纤、织造、印染、服装家纺到纺机装备的完整产业链。

  全链视角下的专业市场,不仅打开了发展的空间,更是提升了自身的韧性,这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最好的“密钥”。

  疫情之后,人类茫茫然地闯进了一个更为动荡的年代。专业市场在新时代中扮演怎样的角色,需要重温老路、图谋出路、勇闯新路。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市场;小商品城;轻纺城;五金城责任编辑:江小来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