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正文

杭州市西兴实验小学胡伟英:在一所学校干到底的浪漫

字体:
—2025—
09/10
14:13:43
2025-09-10 14:13:43 来源:潮新闻 记者 朱丽珍

  在一个单位干到退休,这样的人生,似乎带有一代人特有的浪漫。就是其中一位。从浙江省湘湖师范学校毕业后,懵懵懂懂的她成为了一名教师。到了退休年龄回头才发现,已在一所学校整整工作了36年。

  从低矮的简陋双层楼到设备齐全的崭新校舍,从一块块小黑板到多媒体工具,胡老师见证了一所学校的变迁,也像妈妈一样呵护了一代代孩子的成长。

  胡伟英老师

  成为教师是质朴的选择

  在一所学校坚守了36年

  胡伟英老师是萧山人,1986年考入浙江省湘湖师范学校,成为一名师范生。既能解决城市户口,又能包分配安排工作,“当老师”是那个年代女孩子们的优选职业之一。

  16岁的她,同样抱着这样质朴的想法。1989年毕业后,胡老师分配到现在的杭州市西兴实验小学,工作第一年就成为了班主任兼语文老师。

  36年,足以让她见证一所学校的变迁:行政区域从萧山划入西湖,后来又划入了滨江;校舍从最初的两三层简陋楼房,历经换址搬迁,如今又要迎来新一轮重建;学校规模不断壮大,班级从原来的一个年级两个班,增加到了现在的四五个……

  “教师这个行业,面临着教学理念、技术革新的冲击,对于老师而言,是一个不断学习提升的过程。”胡老师记忆中,早些年的老师常常“包班教学”,不分学科都要上,一块黑板、几支粉笔,就是教室里的全部教具。有时候为了一节公开课,要提前准备很多块小黑板,课前把内容写好,上到哪里就挂上哪块黑板。如今新教具层出不穷,即将退休的她,仍在不断摸索学习,将新技术、新事物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36年,也足以让她对教师这份职业,有了更深刻的感受,用她的话总结——情感变化就像一条曲线。

  “上岗之前觉得当老师很简单,上好课就行;走上工作岗位才发现,教育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培养能力,还要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岂是课堂40分钟能解决的;几年以后,摸索出了些许方法,在陪伴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偶尔会收获惊喜,原来教育也可以是充满乐趣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之各种因素的困扰,职业倦怠似乎又成了常态。“今年,胡老师即将迎来退休,也是她在岗的最后一个教师节,“从精力体能上来说,确实到了告一段落的时候了。”

  胡老师和学生

  那个每天陪着吃饭的孩子

  毕业后每年寄来明信片

  成为班主任时,胡老师刚满19年,与其说是老师,更像是孩子们的大姐姐。接手的第一个一年级,让她记忆深刻。

  “有个男孩家长工作很忙,没有时间照顾,他都是带米来学校蒸饭,中饭就在学校里解决。”男生瘦瘦小小又挑食,胡老师每天陪着一起就餐,盯着他好好吃饭。这是作为班主任无数个日夜里,很日常的一个片段,孩子却一直铭记于心。毕业后每一年,都会给胡老师寄来明信片。工作后成家了,还回到母校来看望她。

  这种师生之间的连接,没有轰轰烈烈,却如细水长流。

  “班主任可能就是这样,像妈妈一样,啥都要管。孩子有乖巧的,也有淘气的,毕业时的一个拥抱、长大后的一句问候,顿时会觉得付出那么多都是值得的。”工作36年,除了中间几年承担行政工作,胡老师几乎都在担任班主任,在这些琐碎的日常里,细心守护孩子的成长,“很多付出真的不能用时间、工作量来衡量,靠的是班主任的一份责任心。”

  上课中的胡老师

  杭州市西兴实验小学语文老师胡伟英:感恩孩子们眼里的光,让我平凡的小学教师生涯,有了永恒的意义。粉笔染白青丝时,庆幸自己把春天留在了每一双举起的小手里。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教师节责任编辑:江小来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从低矮的简陋双层楼到设备齐全的崭新校舍,从一块块小黑板到多媒体工具,胡老师见证了一所学校的变迁,也像妈妈一样呵护了一代代孩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