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良渚论坛”即将举办之际,走进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看这座超大的露天博物馆藏着哪些国家宝藏?
良渚古国以惊世水利工程和鬼斧神工的玉器,将中华文明起源向前推进千年。南城墙东水城门前,先民手持长竿的网格雕塑栩栩如生,竹筏穿门而过的身影,划过岁月长河波纹。三重向心式结构城防体系,形成“夹河筑城”独特格局。攀登莫角山途中,不少游客扫描AR二维码,在手机屏幕“看到”良渚人生产、生活、建造宫殿等系列场景。分工明确的制陶、制玉、纺织等工坊,印证了“男耕女织”向“专业分工”的转变。
“良渚博物院不远处就有这么大的遗址公园,这在全国博物考古界也很难得。站在莫角山宫殿高台,不难想象当年良渚王俯瞰四方臣民、遍览古城水利工程的场景。”75岁志愿者吴建民在博物院讲解11年、在遗址公园讲解6年,许多考古数据已烂熟于心,“良渚古城内发现了巨量炭化稻米,仅池中寺遗址就分布5000余平方米遗存,换算出的稻米多达40万余斤,这些稻谷属于驯化程度极高的粳稻,足以支撑当时城市主食所需……”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良渚责任编辑:江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