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良渚论坛’将于10月18日至20日在杭州举办,诚挚欢迎大家来采访报道,让‘良渚论坛’更好成为‘国际视野、中国气派、浙江韵味、文明主题’的国际化文化交流平台和文化品牌。”10月10日下午,在第三届“良渚论坛”组委会新闻通气会上,今年“良渚论坛”总体框架和安排正式对外发布,并向国内外媒体发出邀约。
第三届“良渚论坛”组委会新闻通气会 周丰/摄
已成功举办两届的“良渚论坛”,累计邀请了109个国家和地区的800余位嘉宾出席盛会,为文明互鉴的未来之路打开更多想象,也让我们对即将到来的第三届“良渚论坛”充满期待。
以良渚之名
建起一座对话人类文明的桥梁
在良渚这片独特的、包容的、世界的美丽之洲上举行的“良渚论坛”,是中国深化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文明对话的重要举措,也让世界以良渚之名文明互鉴,博采众长,推进不同文化互学互鉴,促进世界文明美美与共。
文化交融是人类的共同财富。2023年12月1日至3日,主题为“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首届“良渚论坛”成功举办,来自83国的84名艺术家、来自33国的43名青年汉学家参加。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为深化文明对话、加强文明交流借鉴提供了重要指引。
2023年首届良渚论坛 主办方供图
论坛上,文化和旅游部与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处签署了首个关于践行全球文明倡议的中外联合声明,为进一步探索文明对话提供新的参考范式。期间,与会嘉宾还出席“新时代青年汉学家眼中的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中外艺术家眼中的文明交流互鉴”等分论坛,加强文明交流互鉴,知名学者还围绕“‘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文明交流互鉴”等主题发表演讲。
“在这里感受到的美好友谊令人印象深刻。”哈萨克斯坦画家基里巴耶夫·努尔兰在兰亭曲水流觞旁喝下从池中捞起的茶,哼唱家乡小曲,与各国艺术家吟诗交流。论坛期间,百国艺术家分别前往杭州、湖州、绍兴等地采风,将沿途遇见的湖光山色和人文风情创作成225组(件)作品,把对中国的最直接体悟永久存放在良渚。
外国艺术家在体验“流觞曲水” 周丰/摄
文化交融是创新的源泉,不同的文化碰撞激发出无限的可能。2024年11月25日至27日,第二届“良渚论坛”以“交流互鉴与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主题,邀约来自63个国家和地区的350名专家学者及官员出席。
2024年第二届良渚论坛 主办方供图
“人们从构建他的地方而来,继续行向高处、驶向远方。”希腊诗人、作家塔索斯·兰普罗普洛斯为良渚写了首诗,他把爱琴海边的基克拉底文明和长江流域的良渚文明的内核认知融进了诗句里。这届“良渚论坛”,可谓是一场更多学科、更广领域的国际交流。各个分论坛中,中外专家学者围绕“环境适应性与文明”“中外作家眼中的丝路文明及文学交流与互鉴”“古代音乐艺术与人类文明发展”等主题展开14场对话,发布《中外音乐家对话共识》《中外作家对话共识》等一系列行业共识,来自37个国家和地区的135位作家共同创作“良渚”主题诗歌散文作品集。围绕三个平行论坛主题还集结形成论坛报告,签约出版《中日联合考古研究成果报告书》系列图书等一批国际合作研究成果。
塔索斯·兰普罗普洛斯(Tassos Lampropoulos) 郭婧/摄
“良渚国际考古中心”、全国首家“国家重点区域考古标准库房”也在论坛期间揭牌设立和启用,促进了良渚与国内外知名考古机构开展跨学科、跨领域合作。此外,“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良渚)正式建成开放,这是继杭州国家版本馆之后又一落户杭州余杭的国家级重大文化地标,同时“中国丝绸艺术大系”首批成果正式发布。
两届“良渚论坛”的成功举办,全面提升了良渚的国际辨识度和世界影响力,目前良渚的国际朋友圈已覆盖全球123个国家和地区。利用论坛带来的综合效应,闪耀着五千年文明之光的良渚文化不断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成为一扇越来越重要的对外“窗口”。
良渚论坛logo 主办方供图
以共鸣之音
打造世界级文化交流盛会
10月18日,世界文明对话将再次进入“良渚时间”,借助这一重大平台,让更多人有机会深入接触、了解良渚文明和其他文明的魅力,增进友谊,实现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对话交流。
本届“良渚论坛”的主题是“文明重光:文化遗产与人类文化多样性”,将有约160名外宾参加。在主论坛之外,将举行4个分论坛,并开设6个配套活动。
第三届“良渚论坛” 主办方供图
记者关注到,4个分论坛将主要围绕考古议题展开,各国专家将探讨分享最新的文化遗产研究成果及其重要价值。
在“文明根脉:远古文明的历史智慧和当代价值”主题分论坛上,中外学者将探讨埃及文明、地中海文明、玛雅文明及中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等文明演进路径。在“实践创新:城址考古、大遗址保护与城乡协同发展”主题分论坛上,多国专家学者会探讨大遗址保护中考古遗址公园及博物馆建设、数字化保护及活态传承。主题为“薪火相传:博物馆功能拓展与文物活化利用”的分论坛,将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博物馆为重点,深入探讨博物馆在促进民心相通、可持续发展中的创新路径。主题为“文明未来:世界文化遗产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分论坛,将围绕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的经验与实践、全球遗产管理标准建设、国际遗产保护平台搭建等开展交流研讨。
良渚博物院 据视觉中国
聚焦学术探讨之外,本届“良渚论坛”还策划了“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国际学术研讨会、世界“诗舞音画”艺术雅集暨良渚快闪、良渚文创市集、“良渚之光”中美交响乐团专场音乐会、中国(杭州)艺术与科技国际双年展、中阿书法文化艺术展等一系列丰富的配套活动,传递跨越文化的艺术共鸣和情感共鸣。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 姚颖康/摄
如何让5000年前的文明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被更多人知晓、理解、参与和喜欢?本届“良渚论坛”将打破办会边界,让更多丰富的良渚文化研究成果走进社会公众。例如将在良渚5000+艺创园举办的良渚文创市集,设置了泡泡玛特、国货潮品、国际文创等专题展区,是一个集消费打卡、休闲娱乐、品牌展示、文旅推介为一体的“文创游乐场”,包含文创品牌发布会、传统工艺展演、国潮时尚秀并设置非遗拓印、传统制香等互动体验,还会发放文旅消费券,让这场文创嘉年华成为市民游客“读良渚”的新窗口。
良渚5000+艺创园 余杭区供图
再过一周,第三届“良渚论坛”即将启幕。我们期待,再到聆听各国学者在论坛上的畅所欲言、思维碰撞;我们期待,通过“良渚论坛”构建起更加高质量、多样化、系统性的良渚文化价值转化体系,让良渚文化能够被全世界更多地方的人们喜爱、欣赏,为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注入新力量。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