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周末,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大洋镇的文化大礼堂里,就围满了排练婺剧的村民。
街坊邻居们带着自己拿手的乐器,在舞台上一展身手,而王德花,是其中的“灵魂人物” 。
从食堂阿姨到婺剧队领头人
59岁的王德花,有两个反差极大的身份——工作日,她是县里工厂食堂的后勤人员,系着围裙忙碌于灶台之间;一到周末,她便赶回大洋镇,抱起中阮、拉起二胡,成为镇里婺剧队的“大姐大”。
王德花最初和婺剧结缘是在七年前,那时她还在家里带外孙的时候,闲暇时候喜欢听一听婺剧的吹拉弹唱,后来孙子大了,她开始琢磨着带动村民一起学习婺剧。“我们大洋镇在深山里头,村民忙完农活,只是坐在村口聊聊天,没什么文艺活动,能不能把大家聚起来,弄点声响?”
凭着对婺剧的热爱和追求,王德花将司鼓、扬琴、琵琶甚至是大提琴,凡是婺剧表演可能用到的乐器,她都学了个遍。“学会了才好教乡亲们,我总得先学一步。”
攒了一屋子乐器、戏服
几年下来,她添置的乐器、戏服已经堆满了一个房间,镇上特意为她腾出一间屋子存放这些“家当”。她深情地抚摸着屋里的一件件服装,向记者展示着她的行头。“这件蟒袍,是攒了快一年的钱买的,这个头面,是儿子给我的奖金买的,你看这个绣工,多好。”
2024年7月,王德花又多了一个正式身份——大洋镇文化特派员。
脚本创作、舞台布置、人员安排都需要王德花亲力亲为。没有专业演员,她就组织村民从零学起,不少村民因为王德花组建的这个乐队,喜欢上了婺剧。乐队里有人拉琴,有人打鼓,连7岁的孩子也能敲上一段司鼓。
“微信群里发个消息,大家都会放下农活赶来排练。有些村民不怎么看手机,我们就去田里挨个通知。”王德花笑着说。“学了婺剧之后,我觉得我身体都变好了,每天都在研究乐器怎么用,音调怎么弹,都不会胡思乱想了。”王德花说如今她活得特别充实,“人活着,总要有个念想。我的念想就是婺剧。只要还有人愿意听,还有人愿意学,我就会一直唱下去,弹下去。”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