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正文

潮声丨飞跃山河的热气球比赛,比什么?

字体:
—2025—
11/18
09:24:33
2025-11-18 09:24:33 来源:潮新闻 执笔 张源 沈立 通讯员 陈芮

  5米高的橘红火焰刺破晨雾,成群的热气球次第升空,蓝天瞬间被染上斑斓的色彩。这一幕不在全球著名的热气球观光目的地土耳其卡帕多奇亚,而是在浙江金华。

  11月16日,全国热气球公开赛在金华武义正式开幕,该赛事是国家级B类体育赛事。当地将围绕该赛事开展长达9天的系列活动,线下举办热气球音乐嘉年华、热气球集体婚礼、喷火游行、城市自由飞行等。

清晨,成群的热气球飘在武义上空。受访者供图

  今年,全国热气球赛事共有5场,分别是河北石家庄的冠军赛、内蒙古磴口的挑战赛、山西大同的锦标赛、四川金堂的精英赛,最后一站就是浙江武义的公开赛,是今年的压轴站。武义全国热气球公开赛也是长三角地区唯一的国家级热气球赛事。

  今年武义站比赛的空域面积达到263平方公里,是去年赛事的两倍,涉及多个乡镇街道,让赛事更具挑战性。本次公开赛吸引了内蒙古、甘肃、湖北、山西、广东、北京、上海、四川等全国31支队伍、60多位运动员空中竞技,不同色彩不同造型的“大灯泡”照亮了小城的各个角落。普通老百姓甚至还能走进热气球群里,近距离看看这些稀罕玩意,揭开那层神秘的面纱。

  赛驭风

  追着风“跑”的飞行员

  清晨6点,武义城区的一片草坪传来阵阵喷火声,打破了往日的宁静。适航检查、准备喷火装置、校对飞行坐标……来自全国各地的热气球飞行员已开始做准备工作。每队由一名主飞和一名助手合作比赛。比赛成绩将纳入2025年年度积分,为接下来的国际赛事做准备。

  “嘭嘭嘭”,飞行员们蹲在地上,双手紧握火焰喷射器,对着热气球里喷出阵阵火焰,热浪扑面而来,原本瘫软在草坪上的气囊渐渐鼓起。不一会,30多只热气球带着藤筐直立起来。每只热气球都是AX-7级标准球,直径18米,高约24米,体积达到2200多立方米。

  飞行员正在往热气球里喷火充气。记者 张源 摄

  完成立球的队伍陆续升空,武义的天空瞬间被点缀上童话般的色彩。天上的热气球错落有致,地上的观众“哇”声一片。有人停下脚步抬起头观赏,有人把车停在路边拍照发朋友圈。“我决定求婚就用热气球了。”观众小戴说。

  当参赛队伍全都飞到裁判给的坐标点时,比赛正式开始。指定目标、游荡华尔兹、肘形飞行……这些竞赛科目光听名字就很有意思,有的要在空中投准目标,有的要用飞行画图,有的要奋力追逐目标,还有的需要完成方向“大拐弯”。飞行员的降落方式也是比赛的一部分,有时需要落在标记位置附近,有时甚至需要自己在城市中寻找合适的“停球场”。

  “热气球是一种古老的飞行方式,也是看似简单、实操较难的一项航空体育运动。”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项目负责人向记者揭秘,运动员比拼的是操控技术与气象分析的能力。相比三角翼、滑翔伞等飞行方式,热气球只能操纵升降,无法水平转向,飞行员需要追着风“跑”,利用不同高度的风向和风速,修正航向、接近目标。若在观赛中,看到有热气球频繁升降的动作,往往就是飞行员在“换挡”,飞行员的“驭风”策略正是观赛的乐趣之一。

  在一只蓝底配红色爱心款的热气球下,记者见到了来自河南的女飞行员秦振兰。她告诉记者,她已经用热气球飞行了10年,但是作为主飞,还只是个新手。这次她与天津人宋震合作参赛。

  “日出的时候,坐上卡帕多奇亚的热气球俯瞰喀斯特地貌,是许多旅行者梦寐以求的体验。”10年前,秦振兰去国外旅游,打算乘坐一回当地热门的热气球。没想到,坐热气球至少得提前3天预约,最终未能如愿,这也成了她那次旅行的遗憾。回国后,她不死心,便到处寻找国内能乘坐热气球的景区。找了一圈,景区没找到,却在河北找到了热气球培训基地。“那就自己学,以后想怎么飞就怎么飞。”抱着这样的想法,2016年她拿到了热气球运动员驾驶执照,正式成了一名热气球女飞行员。

  来自河南的女飞行员秦振兰。记者 张源 摄

  “去年作为助手,在全国热气球公开赛武义站拿到冠军。”秦振兰说,今年的全国热气球比赛其他赛区都参加了,不过大多以助手身份上场。今年再次来到武义,并以主飞身份参加比赛,争取取得好成绩。“这次比赛看到了很多长期占据前三的实力派,有点压力,不过我依然很享受每一次的飞行体验。”

  秦振兰口中的实力派,苏和称得上其中之一。

  来自内蒙古的苏和是一位拥有20年飞行经验的“老将”,这次比赛,05后儿子温古特纳森是他的助手。他们操控的是一只黄色基调为主的热气球。

  “近几年,飞行爱好者越来越多,年纪也越来越小。”苏和说,虽然现在飞行圈总体依旧很小,但在今年的全国热气球比赛中,还是认识了很多年轻面孔。从小耳濡目染的温古特纳森,6岁便开始与父亲一起飞行,17岁拿到了热气球运动员驾驶执照。

  内蒙古选手苏和与儿子一起操控热气球升空。记者 张源 摄

  说起夺冠,苏和却对冠军有不同的定义。他告诉记者,虽然他在不少飞行比赛中拿过全国前三,但是过程惊心动魄,所以他认为,安全第一更重要,平平安安才是冠军。“我最大的愿望是,等我70多岁还能在天上飞。”他说。

  赛先机

  “老司机”把飞行体验带回家

  本地人陈露君是飞行了10多年的“老司机”,但他这次的身份不是参赛选手,而是赛事组成员。

  “热气球是一项借风飞行的运动,所以对天气的要求极高,日出日落是最佳飞行时段,此时的气象条件最稳。”全国热气球公开赛武义站竞赛副主任陈露君告诉记者,如果遇上小雨、大风、低能见度等情况,必须立即停飞,可以说完全“看天吃饭”。除了天气,还有空域场地开阔、城市密度相对较低等要求。“所以竞赛项目,也会根据当天的天气情况产生变化。”他说。

  陈露君回忆,30岁时第一次接触飞行,是从三角翼开始。在天空飞行一周后,他便无法忘记那种超越一切烦恼的放空感。但当时沪苏浙地区的通用航空非常少,只能去较远的省份学习。于是,他瞒着家人,在外飞行两个月。后来,通过不断地飞行训练,他成为浙江省首批拥有动力悬挂滑翔飞行执照的运动员之一。“把飞行体验带回家乡”也成了他的执念。

  对于浙江来说,因为频繁的强对流天气、人口密集、城市化程度高等因素,似乎没法与热气球活动匹配。然而,陈露君发现,自己的老家武义,却有着得天独厚的“飞行密码”。

  武义大斗山飞行营地。记者 张源 摄

  “最近武义都没有雨水,风也比较稳定,平均气温15℃左右,很适合热气球飞行。”陈露君指出,武义这座位于浙江中心的山区小城,空域较开阔,气象条件较为稳定,所以热气球的飞行时间和飞行范围更多。以武义大斗山飞行营地为例,在江南特有的山川河流和古镇的映衬下,这片被《2024年长三角地区体育消费创新场景优秀案例》收录的飞行营地,将成为长三角最火的“天空观景台”。

  凭借丰富的地形地貌和适宜的气候等先天条件,武义成为全省最早开展航空飞行运动项目的县市之一,并多次举办“国”字头云端赛事:2017年全国动力悬挂滑翔锦标赛一类赛事、2018年全国滑翔伞定点联赛、2019全国动力伞锦标赛。

  2024年全国热气球比赛(武义站)。受访者供图

  “其实全国热气球比赛也曾停办多年。”陈露君告诉记者,因为这项云端运动比较小众,选手较少,召集难度较大。但凭着对飞行的热爱,他积极呼吁重启热气球比赛。2024年全国成功举办了两场热气球比赛,分别在四川金堂和浙江武义,这也是停赛5年后重启的第一年,让更多人认识了这项运动,也让“低空+文旅”有了更多可能。

  武义发展航空运动起步较早,从赛前空域申请到赛间流程安排都积累了有益经验。今年6月,武义就开始准备该项赛事。“明年还计划申办全国三角翼联赛。”陈露君说。

  赛潜力

  让“飞行IP”成“金字招牌”

  00后方肖峰是这次比赛裁判组成员。细心的选手发现,他也担任过今年全国热气球比赛其他赛区的裁判。

  赛场裁判员方肖峰。记者 张源 摄

  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武义大斗山飞行营地的飞行教练,也是武义县职业技术学校首届休闲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他告诉记者,高二的时候,学校组织来大斗山飞行营地参观,当时一位教练带他飞了一回滑翔伞。“一开始很紧张,平稳飞行之后,瞬间爱上了那种像风一样的感觉。”毕业后,他立马来到该营地实习,至今已经飞行8年了。他还取得中国航空运动协会颁发的无动力滑翔伞双人教练证、动力三角翼中级飞行员证,以及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热气球运动员驾驶执照。

  入门简单,练好很难。方肖峰告诉记者,他曾用两年的时间,飞行了2000多次、200个小时,在空中最长一次飞行了约5小时。一次次尝试,一遍遍苦练,终于在2020年拿到无动力滑翔伞能带人飞行的资格。

  “刚开始,爸妈最担心的是学飞行的安全性。”方肖峰说,想要真正独立飞过小山坡,必须先满分通过体能、地面控伞等六门地面考试。

  “现在越来越多人开始接触飞行运动,未来这项小众体育运动,还有更大潜力。”作为国内最早一批三角翼飞行员,方肖峰的导师李建明说,全国有资质的相关人才很缺乏,目前武义培养的学生,都不够省内就业。毕业后,方肖峰和同学们大多留在浙江,也有的去西藏、广东、北京等地从事飞行行业。方肖峰透露,一般淡季月薪1万元,旺季可达2万至3万元。

  武义大斗山的飞行员正在用三角翼飞行。受访者供图

  2018年以来,武义县职业技术学校与大斗山飞行营地共建校企合作班,也是全国首例中职航空运动特色班,开展滑翔伞等飞行教学,目前已经培育近百位相关人才。今年7月,武义推动武义县职业技术学校与金华职业技术大学武义学院设立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模式,培养低空体育服务和运动休闲行业专业人才。

  “除了飞行,我们也利用当地优势,差异化发展其他有特色的体育运动,比如射击、越野车等。”武义县文广旅体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周鑫表示,在低空飞行运动产业链发展上,当地也在积极探索。截至2024年,武义县拥有省体育产业入库企业84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1家,实现增加值13.38亿元,占全县GDP比重5.3%。

  飞行员们在武义古镇点亮热气球。记者 张源 摄

  “我们要让热气球从‘赛事IP’变成‘城市招牌’,实现常态化运营,让低空体育运动与文旅深度融合。”周鑫说。

  当最后一只热气球缓缓降落,藤篮触地,当天的赛事结束了。不过,触摸风和云的事,还在这个小城延续。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潮声责任编辑:江小来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当最后一只热气球缓缓降落,藤篮触地,当天的赛事结束了。不过,触摸风和云的事,还在这个小城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