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高层与政务 正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的萌发与实践·区域协调发展篇
从山海协作、城乡统筹到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2018年07月20日 07:02:36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zjrb2018072000008v01b003.jpg

新疆伊犁果子沟大桥。

  三、习近平同志推动浙江区域协调发展的探索和实践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理论贡献

  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积极谋划区域协调发展,无论是在浙江工作期间,还是到中央工作,他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论述都体现了对区域协调发展规律的精准把握和不断创新,对推动浙江和全国区域协调发展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1.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探索,注重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短期与长期、重点与一般、内部与外部等重大关系,体现了对区域协调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这一整体发展观,始终贯穿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更广领域更高层次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思想之中。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基于对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辩证关系的认识,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百亿帮扶工程”“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和“山海协作工程”。以“山海协作工程”为重点,则体现了对重点与一般关系的准确把握,是重点论与两点论的统一,这也是他通过局部之间的协调来推进整体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他提出要“着眼于全省经济布局优化推进‘山海协作工程’”,并制定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海洋经济、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体现了对区域整体发展观的深刻把握。他提出了“六个整体推进”的要求:整体推进城乡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形成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整体推进城乡就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形成城乡一体的就业新格局;整体推进城乡规划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着力形成城乡建设互动共进的新格局;整体推进发达地区的加快发展与欠发达地区的跨越式发展,着力形成先富带动后富、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整体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形成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整体推进城乡配套改革,着力形成统筹城乡发展新体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谋划上,坚持事物普遍联系的整体理念,运用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将整体发展观升华到更高远的境界。长江经济带、环渤海经济带、自由贸易试验区、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发展战略的相继提出,形成了一个全国层面区域协调发展的大格局;而“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则显示了一种大气磅礴的关于世界发展的整体观。

  2.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探索,着眼于全面提高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能力,着力构建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全社会参与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这一战略性设计,始终贯穿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整体谋划之中。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十分重视破除旧体制、建立新机制,努力探索一条有浙江特色的区域协调发展之路。他强调,要在深化改革中破除阻碍城乡一体化的体制性障碍;要大力实施“三大工程”,加快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全面提高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的能力;要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全社会参与,努力在统筹区域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要完善区域协作和结对帮扶机制,充分发挥发达地区先发优势,推动发达地区优势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在欠发达地区援建一批农村经济发展和村庄整治建设项目。同样,在主动接轨上海、推进长三角地区一体化问题上,他也多次要求共同建立沪苏浙经济合作发展座谈会制度和党政主要领导层的定期会晤机制,并高度重视主动推进对口帮扶和对口支援工作。

  到中央工作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和新机制,针对不同区域的特点,强调取长补短、精准定位、区别发展。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提出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认为这是千年大计,是化解北京“大城市病”的重要举措,也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拓展发展新空间的重要举措。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还提到,要“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这不仅对于进一步利用好海洋资源,统筹内陆、近海和远海各种资源,提升在海洋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关于建立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的思想,贯穿于他对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的谋划推动之中,体现了通过加强机制建设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思维。

  3.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探索,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巩固和厚植原有优势,使优势更优;补齐短板,实现现有劣势向后发优势的转化。这一比较优势观,成为始终贯穿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科学方法论。区域一体化,实质上就是要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通过分工协作,发挥各自比较优势,走出一条科学持续、协同发展的路子。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多次强调,作为城乡和区域发展比较平衡的地区,要大力加快城市化进程,充分发挥县域经济的优势和活力;要发挥浙江山海资源优势,辩证看待资源问题,转变发展思路,大力增强科技实力、生产实力,努力提高开发各种资源的能力;充分利用丽水与温州、台州、金华等经济发达地区地域相联的优势,主动接受发达地区的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实现与周边地区优势互补。对于当时浙江呈现出来的块状特色经济优势,他强调加快发展块状经济,有利于加快产业的集聚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有利于推动全省经济进一步扩大总量、提高质量,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有利于加快推进城市化,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到中央工作后,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地强调发挥比较优势对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性。他多次提出,要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打破区域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形成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生产力布局优化,重点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构建连接东中西、贯通南北方的多中心、网络化、开放式的区域开发格局,不断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中央相继提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环渤海经济带等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和规划,以及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等重大举措,充分展现了“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的区域协调发展思路。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形成的区域比较优势论,在全国层面得以全面展开、充分发挥,成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4.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探索,把让不同区域的城乡居民享受基本同等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作为统筹区域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实现全面小康一个乡镇也不能掉队”。这一为民情怀,是始终贯穿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思想的价值指向。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并深入实施的“百亿帮扶工程”“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和“山海协作工程”三大工程,其核心价值指向无疑是提高欠发达区域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使他们能享有与发达区域大致相同的生活质量。“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他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正是看到了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所造成的城乡之间巨大的差距。他提出“跳出浙江发展浙江”,则是从更宽阔的视野,为人民谋求更大的发展。无论是从山海协作到接轨上海,还是从城乡一体化到区域一体化;无论是“跳出浙江发展浙江”,还是构建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无不闪耀着他忠诚为民的高尚情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这种为民情怀彰显得更为博大、更为深厚。他在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区域协调发展的三大目标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生活水平大体相当”。他深情地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3亿人要携手前进。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是我心中的牵挂。我们吹响了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号角,全党全国要勠力同心,着力补齐这块短板,确保农村所有贫困人口如期摆脱贫困。对所有困难群众,我们都要关爱,让他们从内心感受到温暖”。他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探索,凸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升华,展示出彻底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标签: 习近平;浙江;八八战略 责任编辑: 汪江军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8072235953868131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