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行动是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城市和乡村有机更新,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高水平打造美丽浙江,促进城乡融合,推动共同富裕,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举措。美丽城镇是从环境整治起步,逐步迭代升级为环境美、生活美、产业美、人文美、治理美“五美并育”的综合性工程,为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夯实基础。
近年来,余杭区住建局紧紧围绕“创新余杭、品质之区、文明圣地”总体目标,按照“整体协调、特色彰显、系统治理、示范引领”工作要求,高效整合城乡风貌及美丽城镇建设,绘制“整体大美、浙江气质”的余杭版图,深入推进“美丽余杭”建设,牵头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余杭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余杭区作为杭州“城市的后花园”,山水相融、林田相间,在市级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行动方案十大魅力分区中承担着“湿地湖链·科创智城”的重要角色。余杭区具有天然的水环境优势,联通三白潭-北湖-南湖-和睦—五常西溪,联动丁山湖、青山湖。在城乡风貌方面,余杭区计划以云上科创特色产业区、中泰工业园特色产业区、余杭直街传统风貌区等7个样板区推动“湿地湖链·科创智城”魅力分区“六个一”重点建设内容。联合美丽城镇高品质、高能级示范样板的建设,及“环境美、生活美、产业美、人文美、治理美”的建设目标,力争打造最忆杭州环杭湿地湖链,打造杭州“湿地水城”的最佳展示地。
具体来说,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指引,余杭从多维度着手以“水”为题,探索做优“十大专项”水环境工程,做好“五美”建设目标的治水新方案。
水环境治理有句俗语“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余杭区从根源处着手,以科学技术为指导,统筹治理污水、涵养水源的生态环保工作。
自城乡风貌样板区试点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梦想未来城市新区全面推进城镇污水零直排,有效打通治水毛细血管,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目前样板区城镇生活小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任务完成100%,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行政村覆盖率95%以上,已实现标准化运维全覆盖。禅径寻农·径鸬县域风貌样板区鸬鸟镇全域水质常态化保持二类水以上,成功创建“污水零直排”镇。
黄湖镇青山村基于地域特色、精研治水之方,在净水、养水方面颇具成效,树立了标杆。“绿色卫士”张海江荣获了全国保护母亲河领导小组颁发的第十届“母亲河奖”绿色卫士奖,成为代表浙江获“母亲河奖”表彰的4个获奖者之一。青山村经济主要依赖龙坞水库周边的毛竹林。为提高毛竹产量,村民们大量使用化肥和除草剂。然而不知从何时起,毛竹和其他一些作物都出现了健康问题,产量也不见起色。大家心里焦急,可摸不着头脑。张海江凭借其专业经验发现了:“污染物经土壤汇集,影响了水质,而水污染则引起了更多的麻烦。”一经测试,龙坞水库的污染物指标果然偏高。考虑到污染源与沿岸毛竹林直接相关,在张海江的号召下,村民共同参与进行土壤利用方式的重整,以土养水,在林权流转的地块严控农药使用、开展植被恢复。这项举措效果显著,仅用3年,龙坞水库水质就从三四类水被提升至国家一类水标准。2020年,龙坞水库继续保持一类水质,更多的山林也纳入了保护范围。
在美丽城镇建设发展中,余杭区则坚持“点-线-面”结合进行水文环境的整体结构设计,以设计为基础,保障水文环境的美学提升与长久运营的生命力。
闲林埠老街作为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中的一个“网红”打卡点,为闲林群众休憩娱乐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闲林埠的设计有几大亮点,第一大是打开水系,让传统文化流回闲林;第二是中心湖面,围合在老建筑群落的中心湖面,倡导传统交流的场所精神,不仅让整个空间梳密有致,更为闲林人创造了真正能闲居林下的优美环境。建设单位通过生态处理辅助物理净化,让水净起来;通过高差利用,让水动起来,流动清新的水和静谧舒适的老建筑结合,宛然一幅最美的画卷。水是闲林埠的魂,是闲林传统文化生长的甘露,闲林水系的改造,让清水流回老街,将历史还给这片土地。
在如何处理好建设中“面子”与“里子”的关系时,闲林埠的水系设计遇到了困难。闲林埠的水系从上游汇入泄洪水,经过古埠流入闲林港,极易造成河道黑臭污染,破坏老街水系生态。余杭区交通集团与设计单位决定重新设计水系方案,采取突破性的创新思维,将泄洪水直接接入下游,引入水净化处理系统,将下游的河水净化后反哺入内河道,确保内部景观水系的清澈。历经一年多重建再造的闲林埠老街,粉墙黛瓦、古韵依旧,抬眼望去,每个历史烙印和文化符号,都在新时代中呈现出闲林埠“千年古埠,山水一城”的独特韵味。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指导下,余杭区在城乡风貌、未来社区、未来乡村及美丽城镇专项建设中都高度重视环保的产能开发,积极探索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贯彻全面推进高质量共同富裕的总体方针,从农旅结合的角度出发,以产业带动“水能”,充分发挥水对生态环保、农林景观的点睛作用。
为守好水环境,今年以来,五常街道深入开展“城市环境大整治,城市面貌大提升”行动,针对五常港、沈家港和前进港等河岸旁毁绿种菜乱象进行系列整治,对五常港、新桥港、永胜港等河道沿岸以及水生植物进行改善修复,河道景观明显提升。同时以数字赋能,结合江水网建设,树立“水利工程+地域文化+数字赋能+文旅融合”的发展理念,持续在塑造幸福河湖文化、提升水工建筑文化功能、推进水利风景区提质增量等方面不断努力,利用“水能”打造地域文化景观的新名片。
乘着“五水共治”、绿色养殖的东风,径山镇区域发展办为周海明家庭农场争取到上级补助资金以及提供技术指导,项目计划下达后,坚持“生态、高效、可持续”的治理理念,突出环境保护,重点做好循环用水养殖和尾水治理,经过一年时间的努力,沉淀池、曝气池、过滤坝、生物净化池等一系列净水设施已全部完工并正常运转,养殖产生的尾水经层层净化后,符合环保排放要求。径山镇区域发展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尾水处理、不仅保护了周边河道水质,处理后的养殖尾水可以循环再利用,节约了农场的养殖成本。”尾水项目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农场负责人周海明提到:“去年总收入比2020年增加了15%,而且利润提高了一倍多。一方面是节约了大量的用水成本,另一方面循环水中有害杂质减少了,养出来的甲鱼肉质更纯、品质更高。”以“治水倒逼促转型,生态优先兴渔业”为主题,目前,径山镇有9家养殖场完成了养殖尾水治理,另有2家今年正在实施中,计划逐步实现规模养殖场尾水治理全覆盖,进一步巩固“五水共治”和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成效,实现“污净净”、“水清清”,逐步实现城乡风貌“百千万”工程。
秀水经济的根基是良好的水环境和生态环境,为保护好径山的“母亲河”苕溪,径山镇划定苕溪流域生态强制性保护范围,出台了一系列污水治理举措,如今北苕溪河水清澈见底,河底水草摇曳,岸边绿道蜿蜒、亭台玉立,水质常年稳定在II类。好山好水带动了径山乡村旅游热,苕溪沿线村庄纷纷经营起民宿、农家乐、烧烤摊等,百果园农庄、慢谷茶经餐厅、老杭大、沉古等一批精品民食和民宿形成了集聚示范效应,有效带动老百姓增收,小村庄变身“绿富美”。村民们收入水平连年提升,很多人都建起了花园小洋房,过上了让城里人羡慕的好日子,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本文为形象展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