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正文

追寻大师足迹 探秘龙泉青瓷

字体:
—2022—
12/20
21:40:57
2022-12-20 21:40:57 来源:浙江在线 王剑波

  立足传统却能功参造化,面如平湖而胸有惊雷。在陶瓷艺术上,他追求传统基础上的科学创新;在精神境界上,他追求宁静恬淡。两者相融,使他的制瓷技艺炉火纯青,他的作品充满厚重的历史感和灵动的现代气息,洋溢着大自然简单朴素的芬芳,这就是工艺美美术大师徐朝兴先生。

  徐朝兴从13岁开始与青瓷结缘,从业达66年之久,其间,几乎没有一天不在为龙泉青瓷的振兴奔忙。从学徒工、模型工、设计员做起,每一步都踏出一个坚实的脚印,在继承传统法度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创新实践,在新时代龙泉青瓷发展史上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png

  (徐明兴在创作中)

  筑基

  徐朝兴自年仅13岁,就到离家40里外的一个乡下村办瓷碗厂做学徒工,挣钱养家。村办瓷碗厂虽然只是单纯地做泥碗,对十几岁的小孩来说很是枯燥无味,但徐朝兴却很用心,每天炼碗泥,揣泥坯,揉泥巴,从不叫苦。有时候人家下班了,他还在厂里琢磨如何把泥坯碗做得更好。为了熟练掌握拉坯成型的手法,确保正确的收缩率,不影响瓷碗造型,他常常在辘轳车上一干就是几小时甚至一天,经常忘了吃饭。

  天道酬勤。由于天资聪慧,勤快好学,徐朝兴在老师傅和师兄们的传帮带下,很快掌握了制作泥胎碗的各种方法要领,制的泥碗又好又快,成了厂里的技术骨干和生产标兵。

  徐朝兴15岁时,龙泉瓷厂在民间艺人和学徒中选拔了8人,成立了仿古小组,他有幸入选,成为仿古小组里最年轻的组员。这对徐朝兴来说,是瓷艺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因为,他将从这一刻起,从原来粗放单纯的做瓷碗,转到了需要全面技艺的艺术瓷上来。

  徐朝兴年轻好学,人又勤快,什么苦活累活他都抢着干,厂里的老师傅们都很喜欢他,李怀德师傅更是手把手的教。从陶瓷生产的原料制备、成型装饰到高温烧成,徐朝兴参与并掌握了每道工序以及全过程。

  1963年,徐朝兴受邀前往原浙江美院为学生制作毕业设计。借这个机会,他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一有空就往学校图书馆跑。在知识的海洋里,徐朝兴兴奋地畅游着。他阅读了大量关于陶瓷工艺与美术方面的书籍,有看不懂的地方,就虚心向老师和同学们求教。美院回来后,他又利用出差的机会,到北京、上海等地的陶瓷博物馆、陶瓷器厂参观学习、拜师求艺,使徐朝兴的瓷艺水平和理论修养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这也为他今后走上青瓷艺术巅峰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强技   

  掌握了瓷艺的基本功,徐朝兴开始重视起制瓷工艺的改革和瓷艺上的创新。他觉得这既是加快推进龙泉青瓷复兴事业的需要,也是对自己不断攀登瓷艺高峰的锤炼。

  龙泉窑是历史名窑,但由于烧制技术没有得到很好的保存,几近失传。为了找到丢失的配方和工艺,他跟着师傅们一起,努力攻克青瓷仿古过程中的道道难关,仿古小组的新工艺、新成果不断涌现,将弟窑(即龙泉窑)及哥窑产品仿制出来,并成功投产。这期间徐朝兴还与师傅李怀德一起共同发明了象形开片技术,开人为控制开片之先河。

  徐朝兴在1980年被破格提拔为龙泉青瓷研究所所长后,更是在工艺改革方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他的领导下,研究所在数年间进行三次较大规模的技术改造,日用瓷年生产能力比改造前翻了4倍。然而,外界不知道的是,这个新突破是徐朝兴拿命“换”来的。爬进高温窑清理煤渣,全身烧伤,没日没夜地在工作室研制青瓷,以致疲劳过度摔倒不省人事。但这些都没有阻止他的改革创新步伐,因为他把复兴龙泉青瓷,视作比生命更为重要的事业。

  之后,徐朝兴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在同一器物上融合了“哥窑”和“弟窑”工艺精华,将传统龙泉青瓷的两种技术风格交融为一体,创新出了哥弟绞胎、哥弟混合龙泉青瓷器。

2.png

  (徐朝兴灰釉跳刀水波碗)

  接着徐朝兴又凭借几十年的创作经验,通过对灰釉成份中氧化铁作色剂和氧化钙助熔剂以及窑火气氛的科学把握,在仿古灰釉方面取得了以“灰黄釉色”为感性特征的突破。同时又新创了“跳刀”这一划时代的装饰技艺,其刀痕走迹神采飞扬,纹饰疏密有致、条理分明,洋溢着一种天工般的几何美和节律美,堪称绝技。

  徐朝兴的绝大多数作品,简约,明快,灵动,天然成趣,体现了一种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那种含蓄的美,自然恬静的感性韵味,令人心怡神旷。许多作品还充满禅意和佛韵,观之使人心神清明,烦恼顿消。

  他的每件作品,从揉泥、拉坯、修坯、刻花、素烧、施釉、烧制……,各个环节和工序都是亲手完成,每个细节都精雕细琢,即使放大每个局部,都完美无瑕,使每件作品都充满了高贵的气息与精致的匠心。

  徐朝兴亲手制作的青瓷都堪称一流佳作。其中特别能体现徐朝兴瓷艺水平的是一件《梅子青釉大粉盒》。这件作品直径25厘米,高14厘米,青碧通透,端庄典雅,工艺精湛。粉盒碧玉般的青瓷釉面无一个“针眼”;釉色纯净,充满含蓄、深邃、神秘的古典之美,最绝的是子母口的密合天衣无缝,在口沿上洒一层水,稍一用力,粉盖就会平稳地旋转不停。若要打开,则要用刀片插进盒缝才行。

3.png

  (徐朝兴《梅子青釉大粉盒》)

  由于常年累月地与泥巴打交道,徐朝兴十个手指的指纹竟被早早的磨平,成了一个没有指纹的人。但徐朝兴却乐呵呵地说:“磨去双手指纹,换来瓷艺人生,很值得!”真可谓是磨去指纹终不悔,为“瓷”消得人憔悴。

  徐朝兴先后获“浙江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是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泉青瓷传承人和青瓷艺人中唯一一个获“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称号的瓷艺家。

  修身

  “器”不仅是技艺,更是品行。徐朝兴认为,没有技与德的双修,很难触摸瓷艺的高峰。作为现代陶瓷工匠,在追求瓷艺的同时,应具备深厚的人文底蕴和道德情操,勤勉敬业、乐于奉献,这是成为德艺双馨瓷艺家的必然要求。

  一次个人青瓷展上,徐朝兴展示了各个时代的80件代表作。当时,便有收藏家欲以200万美金收藏这些作品。面对巨额财富,徐朝兴很超脱的回绝了对方。他说:“我的作品和研究成果不属于我个人,属于整个青瓷界。是历代青瓷大家的成就结晶赋予了我如今的高度,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有今天。”“作为龙泉青瓷的传人,能为青瓷艺术殿堂奉献自已的才智,那是一种福分,我已经很满足了。”

  这种把个人的一切成就归功于国家的胸怀,让他对做好传帮带工作尤为热心。数十年来,他收了不少徒弟。在传授技艺时,他不藏不掖,毫无保留,恨不得把自己榨干,将所有才艺都全部传授给徒弟,让他们尽快成长。他说,我收徒弟主要看三点,一是德,即人品要好;二是志,是不是有学好瓷艺的决心和志气;三是灵气,也就是有没有悟性。如今,他的徒子徒孙多达 500多人,其中被评为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的就有陈新华、胡兆雄、卢伟孙3人,正高级8人,博士生导师3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数十位。

  而在授徒之外,他放下身段利用一切机会培养年轻一代。2010年的一天,他接到龙泉一中一个学生的电话,说老师布置了一个课题,写龙泉青瓷的历史与现状。他们想求助徐朝兴。徐朝兴亲自安排周末时间,把这些小客人请来家中,领进工作室,坐到沙发上,给他们泡上铁观音。然后详详细细地给他们讲解龙泉青瓷有关知识,并勉励他们珍惜大好时光,好好学习,成为国家有用之材。有一个叫连君芳的乡下学生因为自身原因来不了,觉得很失望。徐朝兴就利用下一个周末的时间,推开自身事务,单独约见了她。当了解到女孩家境不好,他又自掏腰包资助她读书学习。

  为了解决更多有志于青瓷事业的学生读书难问题,他于2012年起,在龙泉市中职校设立奖学金,给那些优秀或贫困学生每人3000元奖励,每年10名,连续资助三年。

  他还不辞劳苦,受聘兼任龙泉陶瓷工艺学校和丽水学院工艺美术系客座教授,热心地把技艺传授给青瓷事业的新生代。并受邀到北京大学、中国美院等高等院校和韩国、日本等国家及地区讲学。在推动新时代龙泉青瓷走向世界的进程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徐朝兴这种不论贵贱、扶危助弱和敬业奉献的高尚品德,深刻的激励和影响了大批青年学子投入到龙泉青瓷行业创业创新大军中来。龙泉青瓷行业越来越呈现出一派后继有人、欣欣向荣的景象。

  值得一提的是,他对恢复兄弟名窑唐代婺州窑也提供了极大的帮助。2004年,徐朝兴在金华的徒弟陈新华提出想恢复婺州窑,徐朝兴立即予以支持。为此,徐朝兴专门腾出时间,与陈新华一起共同研究设计恢复婺州窑的原料配方、釉料特色、工艺流程、造型装饰等。在烧制时,专门派资深师傅到金华的窑场指导把关。之后,又亲传跳刀绝技,使跳刀成为当代婺州窑作品的主要装饰手段。作品烧成后,徐朝兴多次在各种专业展会推介婺州窑。在2006年10月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又让出自己最醒目的展位给婺州窑作品展示。助使婺州窑优秀作品《古婺遗韵》三件组合一举夺得金奖。陈新华感动地说:“在我眼里,师傅是位平凡的老人,但在我心里,师傅是位非常伟大的导师。” 

  徐朝兴大师还酷爱书法艺术,他觉得书法和瓷艺,是姊妹艺术,艺理相通,可互为补益。他的书法作品,流露着他对生活的感悟,对美的探求,你能感受到他把那份浓浓的青瓷情结融入其中。专家评价徐朝兴的书法作品:雄健圆润中蕴含豪迈洒脱,端庄飘逸中透着灵气与佛韵,书体与书中的诗文相互呼应,极有特色又妙趣横生。徐朝兴的《影青“书法”箭筒》以及《灰釉跳刀“观沧海”青瓷盆》等作品,将同样来自古老中华的两大国粹瓷艺与书法,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

4.png

  (徐朝兴灰釉跳刀“观沧海”青瓷盆)

  悟道

  在徐朝兴瓷艺生涯的中后期,关于瓷艺的思想理论和美学理念也逐步成型。徐朝兴回忆道:记得当年在博物馆刚看到宋代五大名瓷以及宋元龙泉青瓷藏品时,我被深深地震撼到了。我似乎看到大自然的法则在那巧夺天工的精美瓷器身上流动,看到古代陶瓷工匠解衣盘礴的身影。我逐渐明白一个道理,瓷艺必须与“大道”相符,循规得道,以器载道,才能做出真正的精品,才能真正复兴龙泉青瓷。

  那所谓的“道”又是什么?他认为龙泉青瓷身上的道,就是遵循大自然的运行规律,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龙泉青瓷艺人,不仅要追求高超的瓷艺,而且要心境淡泊,不受外物纷扰,内外兼修,德立品高”,才能够把握 “道”的规则,达到“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

  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徐朝兴把对“瓷道”的追求形象地分为四大境界:

  第一个境界是掌握了初步的“技术”,能做出像模像样的青瓷作品来。做到这一点,也可以说是出师了;

  第二个境界是拥有了一定的“技巧”,找到了一些做好青瓷的窍门,使做出的青瓷作品拥有明显的风格特色;

  第三个境界是具备了扎实的“技艺”,掌握了各种制瓷材料的性能,把握了各个工艺与技术环节的规律。技艺炉火纯青,作品气韵生动、神形兼备;

  第四个境界,艺人通过艺德双修,触摸到了“道”的化境。眼中看到的,不再是具象的陶瓷,而是自己的精神理念、创作思想与陶瓷之间的形神合一。

  他还提出要着力培育龙泉青瓷艺人树立起“敬业爱岗,精益求精;爱国奉献,志存高远;传承创新,挑战自我;修身弘道,内圣外王”的大国工匠精神。并对年轻一代提出“三得三守”心得体会供他们借鉴。“三得”是勉励年轻人在学好瓷艺的道路上要:豁得出去、静得下来、悟得进去。“三守”是指瓷艺无论如何创新,都应该“坚守”三大底色(也是底线):一是青色,它是龙泉青瓷的根,象征天地本色;二是类玉,它是龙泉青瓷的秉赋,比拟高尚品格;三是简约,它是龙泉青瓷的风格,蕴含自然大道。

  徐朝兴始终认为,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至关重要。创新必须是在继承前提下的创新。传统是体,创新是用,体用结合,做到既能尊崇古法,又能推陈出新,才能让龙泉青瓷在康庄大道上越走越远。

  去过徐朝兴“朝兴青瓷苑”的人,都会有这样一种感受,似乎穿越了时空,来到了800年前的宋朝。高雅的古韵和浓厚的艺术气息迎面扑来。那立于瓷林巅峰的作品似一尊尊姿容万千的哲人,令你自然地放轻了脚步,并不时地屏住呼吸,深怕惊扰了他们的沉思。墙上挂着一幅瓷板画,画上书着35个大字:“人贵德,德立品高;艺贵道,道法自然;瓷为魂,魂如清泉;形贵简,简极美生;功贵勤,勤能补拙。”从这几个黄钟大吕般的文字中,我们体悟到徐大师对“瓷道”这一至高境界的深刻理解和践行精神。从徐朝兴曲折而丰满的成长历程中,我们也清晰地看到了一部龙泉青瓷的伟大复兴史。 

  (作者 王剑波 原为省红十字会副秘书长)

  相关论文:

  1、《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探源》在《浙江日报》2017年08月14日第11版(整版)发表;

  2、《寻觅宋元海上丝绸之路财富源头——兼论丽水龙泉及瓯江两岸在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中重要地位》在《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10月18日第3版以及《人民论坛》、人民网发表;

  3、《明代早中期龙泉窑瓷业产销量仍冠绝中国瓷界》2022年5月4日在浙江在线及《丽水日报》发表;

  4、《制瓷,中华民族献给世界人民的一份大礼》2022年09月02日在浙江在线发表;

  5、《“龙泉窑”是东亚及东南亚窑业的重要师承》2022年09月29日15:39 |分别在浙江在线、人民网和《丽水日报》发表。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责任编辑:庞舒青

相关阅读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