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也特别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提出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这为我们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指引。
近年来,衢州市柯城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集创新资源和创业要素,稳步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并成功跻身浙江省首批调出“山区26县”的三县(区)之一。在这一过程中,柯城区专利成果显著,展现出强劲的创新活力。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的协同推进,更需要知识产权服务的有效支撑。在加强校地合作、产学研一体化建设的进程中,通过搭建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培育知识产权专业领域人才,致力进一步完善“五链”体系、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强化创新链,建设知识产权战略体系。协同高校优质资源,构建契合地方需求的知识产权体系。通过洞察行业趋势,挖掘创新潜力点,引导企业把握市场动态,促进多元化、个性化发展。同时,推动校地创新资源深度融合与高效整合,强化创新链,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
二是丰富人才链,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与引进。一方面,依托高校完善的教育培养体系,联合培养知识产权专业人员(如工程师、专员),将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嵌入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实现知识产权在教育链、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为未来的知识产权人才培育打下基础。另一方面与高校合作开展知识产权普及、进阶等方面的微课,提高地方的整体知识产权素养。此外,积极引进高端知识产权人才,实现“引育并重”。
三是搭建转化链,联通创新链与产业链。借力校地合作平台搭建转化链,消除信息壁垒,将成果顺利实现从研发室到生产线的跨越。协同高校资源追踪前沿科技态势热点,推动科技与产业对接,实现地方、企业与高校的协同发展,促进成果价值转化以及价值链传播,增强创新链和产业链韧性。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