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金桂飘香。在这个充满诗意的秋假里,杭州市临平第一小学 610 中队的少先队员们,怀揣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好奇与向往,走进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 “沉浸式” 假日小队文化探寻之旅。
活动伊始,典藏馆的讲解员董老师热情地接待了队员们。在馆内的序厅区域,董老师结合详实的文字资料和生动的图片展示,向队员们详细介绍了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 工程的背景与意义。“这项工程就像一位‘文化摆渡人’,历经多年努力,将散落在世界各地的中国历代绘画珍品进行系统梳理、高清拍摄与数字化还原,让我们能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跨越千年的艺术瑰宝。” 董老师的讲解通俗易懂,队员们听得格外认真,不时举起小手提问,眼神中满是对这项伟大文化工程的敬佩。
随后,在董老师的带领下,队员们来到了核心展区,近距离欣赏《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等国宝级名画的高清复刻版。站在《清明上河图》前,画卷中热闹的市井生活场景仿佛瞬间 “活” 了过来:穿梭的人群、繁忙的码头、鳞次栉比的店铺,每一个细节都刻画得栩栩如生。“原来古代的城市这么繁华!”“画家把人物的表情都画得这么清楚,太厉害了!” 队员们一边仔细观察,一边小声交流着自己的发现。而《千里江山图》那绚烂的色彩、壮阔的山水意境,更让队员们惊叹不已,纷纷感叹中国古代画家超凡的艺术想象力与创造力,深刻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最让队员们兴奋的,莫过于馆内丰富多样的数字体验项目。在裸眼 3D 体验区,队员们无需佩戴任何设备,就能看到《清明上河图》中的人物、船只仿佛从画卷中 “走” 了出来,动态的场景让大家仿佛穿越回了北宋汴京,沉浸式感受当时的社会风貌,不少队员忍不住伸出手,想要触碰眼前 “鲜活” 的画面。
紧接着,队员们又体验了大系 “七夕” 主题 MR 项目。戴上 MR 眼镜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浪漫场景在眼前徐徐展开,璀璨的星空、飘动的云彩,还有婉转的背景音乐,让队员们仿佛置身于神话故事之中。这个互动游戏精选《乞巧图》与《摹楼璹蚕织图》作为数字基底,通过三维建模、动作捕捉等前沿手段,把古画里细密的织锦纹路、灵动的人物姿态逐一还原,将静态画作转化为可交互的动态场景。队员们化身“织女宫弟子”,在虚拟向导的带领下开启奇妙旅程:向织女学习分辨蚕种优劣的古法智慧,亲手操作缫丝车体验“抽丝剥茧”的非遗技艺,甚至能用数字画笔把云霞织成七彩鹊桥。这些交互设计不仅还原了古代“乞巧”“祭星”等七夕节俗,还把《蚕织图》里的农耕文明密码,转化为能亲手感知的沉浸体验。
最后,佛光寺主题 VR 体验项目更是让队员们直呼 “过瘾”。通过 VR 设备,队员们一秒“魂穿”1937年的山西佛光寺,“跃”上房梁,以梁思成、林徽因“同款视角”,凝视古寺的千年时光。“走进” 了佛光寺,仿佛亲自踏上了古寺的台阶,触摸到了古朴的建筑构件,细致观察到了寺内精美的壁画与雕塑。“就像真的去了一趟佛光寺一样,太神奇了!” 小队员兴奋地说,“以前在课本上看到过古建筑的介绍,今天通过 VR 体验,更直观地感受到了古代建筑的宏伟与精巧。”
活动结束后,队员们意犹未尽,纷纷分享自己的收获。“这次秋假在典藏馆的活动太有意义了,不仅看到了珍贵的名画,还体验了好玩的数字项目,让我更加喜欢中国传统文化了。” 此次走进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的活动,为队员们搭建了一个亲近传统文化、感受科技魅力的平台,不仅丰富了队员们的秋假生活,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未来,各小队还将继续组织更多类似的假日小队活动,引导队员们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争做新时代的文化小传人。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