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浙江省交通集团高速公路丽水管理中心在S36龙浦高速成功完成“氢能无人机+激光雷达”低空智能巡检首飞。这如同为山区高速边坡配备了一支技术精湛的“数字医生”无人机队,它们正式上岗试行,对重点边坡进行常态化“CT体检”,标志着山区高速边坡智慧管养迈入全新阶段。

此次创新应用的激光雷达技术,恰似给高速公路边坡装上了一双“透视眼”。它能穿透植被覆盖层,精准捕捉地表毫米级形变,识别草木之下隐藏的微裂缝、土体滑移、局部沉降等早期病害,将“看不见的隐患”转化为“可量化、可预警、可追溯”的三维数据,真正实现地质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传统检测方式面对植被覆盖的边坡往往力不从心,很多早期小问题难以发现。”参与项目研发的技术人员周工介绍,“而激光雷达技术就像给边坡做了一次全面的‘CT扫描’,哪怕极其微小的变化也逃不过它的‘法眼’。这不仅为后续维修和加固提供精确数据支持,还能让我们提前采取措施,避免更大事故发生。”
“氢能无人机 + 激光雷达”新模式突破传统局限,通过高效获取边坡三维点云数据,构建毫米级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结合多期数据比对分析,精准识别微小位移趋势与结构变化,显著提升隐患识别能力。

项目负责人陈巍介绍称:“这个新模式就像给边坡监测装上了一个‘智慧大脑’。无人机可快速、全面获取边坡数据,激光雷达则能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度分析。通过多期数据对比,我们就能清楚知道边坡有无位移、结构有无变化,从而及时发现潜在安全隐患。”
目前,该模式已实现每月一次常态化巡检。以往需2天完成的现场勘查与数据建模,如今仅需3小时即可完成数据采集与初步建模,整体效率提升10倍,隐患识别准确率提高60%,人力投入减少80%。搭载氢能动力系统的无人机,续航能力较传统锂电池机型提升140%,实现“长航时、高效率、非接触、零碳排”的绿色智能巡检,真正践行交通领域低碳转型。
“以前完成一次全面的边坡巡查,需投入大量人力和时间。现在有了这个新模式,不仅效率大幅提高,而且识别隐患准确率更高。同时,氢能无人机的使用还减少了碳排放,符合绿色发展理念。”丽水管理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系统还集成“五色动态预警机制”(绿、蓝、黄、橙、红),当监测数据超过预设阈值时,系统自动触发报警,并将预警信息实时推送至管理平台与一线养护人员,联动现场布控、警示与应急响应,推动高速公路边坡管养从“被动抢险”向“主动防控”根本性转变。
“随着算力不断提升和监测网络日益完善,S36龙浦高速将构筑起更加智能、坚韧的安全防线,让大家在行驶过程中更加安心、放心。”浙江省交通集团高速公路丽水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下步将持续优化激光雷达检测系统的运行机制,拓展多源数据融合能力,推动AI智能识别、自动判读算法迭代升级,构建“空—天—地”一体化智能监测网络,为公众出行编织一张无形却可靠的安全之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