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交通强国、质量强国等国家战略,扎实推进公路水运工程监理行业转型升级,浙江交通集团乍嘉苏改扩建项目以浙江省监理高质量发展试点为契机,聚焦监理行业长期存在的职责交叉、效能不高等痛难点问题,创新构建“两个增加、两个减少”管理模式,推动监理工作向专业化、标准化、智慧化发展,为项目高质量建设提供坚实支撑,全力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监理改革“乍嘉苏样本”。

“两个增加”强内核,激发监理队伍新动能
针对传统监理模式专业壁垒分明、人员能动性不足等问题,项目指挥部精准施策,以“两个增加”全面提升监理内生动力。
增加复合能力,推行“综合监理模式”。打破原有“专业监理”条块分割格局,在全省率先试点“区段责任制+一专多能”综合监理模式。由具备高级职称和3年以上改扩建项目总监经验的总监理工程师牵头,实行监理工程师对责任区段内的路基、桥梁、路面等全专业、全过程统筹管理,推动监理人员从“专科医生”向“全科医生”转变,实现技术协同更高效、管理界面更清晰。
增加激励强度,建立“优监优酬”机制
创新设立专项奖励基金,由业主单位与监理单位共同出资,每季度开展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与薪酬分配直接挂钩,并明确规定奖金须用于奖励一线监理人员,杜绝“平均主义”。该机制树立了“干好有奖、干差受罚”的鲜明导向,推动监理人员从“被动履职”向“主动作为”转变。

“两个减少”优流程,推进管理精细化
在强化内核的同时,项目同步做好“减法”,通过精细化管理有效节约成本、提升效率。
减少人员冗余,实行动态管理。项目实行“监理人员动态管理制度”,根据施工准备、路基桥梁施工、交叉施工等不同阶段的实际需求,“按需配人、精准投入”。相较于以往项目初期即全员到位的方式,监理人员总量下降约30%,人力成本显著节约,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
减少审批耗时,推行“最多批一次”。针对审批环节可能存在的效率问题,项目明确提出“最多批一次”限时办结要求。从工序验收到重大方案审批,所有监理事项均需在24至72小时内完成签审,并依托“浙路品质”等信息化系统实现超时预警,大幅压缩审批链条时长,为工程建设按下“加速键”。

智慧赋能促转型,探索监理管理新路径
立足当前、着眼未来,项目积极推进智慧监理应用场景建设,推动AI测距、无人机航拍、数字化巡检等新技术与监理业务深度融合。目前已完成重点桥梁施工全过程影像留痕、边坡稳定性智能监测等试点应用,初步构建“人工+智能”双轨并行的新型监管模式,为监理行业数字化转型积累实践经验。
此次监理管理系列创新,不仅是乍嘉苏项目提升建设品质的关键举措,更在体制机制层面为全省监理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系统解决方案。其形成的“综合监理+优监优酬+动态管理+限时审批”组合拳,已被列为省级交通建设工程管理创新典型案例。
下一步,浙江交通集团乍嘉苏改扩建项目将持续深化监理管理模式创新,加快智慧监理技术集成应用,不断巩固“提质、增效、降本、减负”成果,努力将“试点经验”转化为“示范标准”,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贡献更多基层智慧与浙江样板。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