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年,感恩奋进的力量”特别策划⑤

走进“梦开始的地方” 看绿色发展撬动山村巨变

发布时间:2022-09-23 13:53:48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黄咏 吴丹

  编者按:绿水青山蕴藏多大能量?下姜村筑梦起航之路给出了一份有力的解答。2011年,下姜村党总支收到来自北京的信——习近平给下姜村回信了!“来信收到,读来十分亲切。我在浙江工作期间曾四次到下姜村调研,与村里结下了不解之缘。转眼间,我离开浙江已经四年了。四年来,在村党总支、村委会带领下,在广大村民共同努力下,下姜村又有了新变化,经济持续发展,村容村貌进一步改善,群众生活越来越好(摘自《干在实处 勇立潮头——习近平浙江足迹》)。”2017年11月9日,下姜村村民又迎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习近平总书记给下姜村干部群众寄来了亲笔签名的十九大首日封(摘自2018年4月24日《人民日报》)。下姜村没有辜负总书记的牵挂,这些年来,曾经远近闻名的浙西贫困村打了个翻身仗,开启“绿富美”的逆袭之路。

微信图片_20220823150125.jpg

  下姜村  枫树岭镇供图

  浙江在线记者 黄咏 吴丹 发自杭州

  清澈的枫林港河水穿村而过,白墙黛瓦的农居民宿依山而建,现代化休闲农业产业园区整齐有序。初秋时节,浙江在线采访组从杭州市区出发一路向西南方向行驶,历时三个半小时的车程,来到了坐落于淳安县西南部的下姜村,寻访它从小山村到“网红村”的蝶变。

图片1.png

  村口标志“下姜村——梦开始的地方”  浙江在线记者 吴丹 摄

  整治“脏乱差” 山村生态美起来

  进村后,沿着枫林港河一路往东,就能找到村民姜祖海家。不到9点,姜祖海已经从地里拾掇完农作物,回到家中。他一边和住在家里的游客打着招呼,一边忙碌着家务。门前整洁开阔的院子里,被木栏杆圈起来的圆形水泥板引起浙江在线记者的兴趣。姜祖海介绍,“虽然现在不用沼气了,但是沼气阀、沼气灶、沼气灯这些用具还被保护得好好的。”

  一个沼气池、一盏沼气灯,保存下来的老物件里藏着下姜村美丽乡村建设的“起点”。作为村里最早建成沼气池的人家,姜祖海对沼气池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擦拭着沼气灯,姜祖海想到以前,下姜村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正是“沼气”开启了下姜的绿色蜕变。

下姜村 1.png

左图是姜祖海家院子里的沼气池,右图是姜祖海在擦拭沼气灯。浙江在线记者 黄咏 摄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下姜村交通闭塞,人均耕地又少,村里几乎家家户户养猪,污水横流,让“母亲河”枫林港一度成为了臭水河。为了摆脱贫困,村民们还砍伐山上的树和竹子做饭烧水、烧炭换钱,很多山都变得光秃秃的。面对“受伤”的青山绿水,2003年,时任下姜村党支部书记姜银祥鼓足勇气向省里提了建沼气的想法,但一没资金,二没技术,希望得到省里的帮助。

  经过省里来人调研后不久,下姜村启动了沼气建设项目,在老党员姜祖海带头下,建成了村里的第一批沼气池。村民们用沼气烧饭、点灯,保住了附近340亩山林。沼气池的建设,打开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突破口,村里建起了公共厕所和卫生间,用上了自来水,建成了垃圾处理站和污水管,环境卫生得到根本转变。

  姜祖海将院子里的沼气设备、管道用具一一展示给记者看,“现在环境好了,游客来了,收入也不错。”

  这些年来,下姜村坚持优质高效、绿色发展的理念,山林面积达到10259亩,森林覆盖率达到90%以上。如今村里环境优美,五颜六色的墙绘充满艺术气息,一个个现代化大棚瓜果飘香。作为村庄发展的参与者和经历者,姜银祥对此特别有感触,把山林保护好、把水保护好,经济发展一定要与生态保护统一起来。“下姜村能有今天这么好的生态环境,村里面这么干干净净,那真是靠党和政府关怀的结果!” 

  发展多业态 村民腰包鼓起来

  “去年第一次到下姜村游玩后,我们一直怀念这里的好山好水好空气,这次又来感受田园生活了。”在下姜村,杭州市区的吴女士和几位朋友正赏荷花、品米酒体验乡村旅游。

  不断被美景吸引来的游客,为乡村旅游发展注入了越来越多的活力。作为下姜村的龙头产业,乡村民宿是其中的重要业态,姜丽明的麦浪民宿是下姜村民宿的一员。麦浪民宿的房间都设置了独特的名字,从“初心”到“乡愁”,传递出一股浓厚的乡土情怀,也蕴藏着姜丽明在外打工时的故土之思。

  “我以前在杭州打工,刚好村里号召年轻人返乡,父母也鼓励我回家。”姜丽明说,2017年他决定回村创业,几年下来,生意渐渐有了起色。

image.png

  从民宿阳台上望出,村里景色尽收眼底。浙江在线记者 吴丹 摄

  “虽然2020年民宿受疫情影响不小,但如今形势有所好转,一年收入能有十几万,比在外打工要挣得多。”他告诉浙江在线记者,“我们接待的游客有自驾过来的、坐高铁过来的,游客大老远过来,就希望住得舒心,玩得开心。”

  如何把游客们留下来,同时为他们提供更好游玩体验?下姜村为此成立了景区管理公司,对旅游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营销、统一分客、统一结算”的五统一运作,既保障了游客的利益,又大力开拓了市场,激发了经营业主的积极性。目前,全村民宿数量增加到了37家,下姜和周边村返乡创业人员越来越多。

  在姜丽明家民宿的门口立着一个展示架,上面摆放着下姜村旅游景区交通的时刻表和纯手工制作的农副产品。这些农副产品来自于下姜村的另一个重要产业生态农业。由于下姜村多林少地的特点,发展林下经济,推广高效生态农业成为下姜致富的另一条途径。

  在下姜村的林下中药材复合经营基地,100亩园区内种植了黄精、白芨、林芝、三叶青、七叶一枝花、芍药等中药材。去年7月,浙江省首批“一亩山万元钱”科技推广高质量示范基地名单公布,下姜村的林下中药材复合经营基地便在其中。

  开餐厅、建民宿、搞农事体验游、发展林下经济……如今,下姜村组织村民培育了10多种业态。2021年,下姜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6959元,比2001年增长了21.8倍,村集体收入达到195.7万元,比2001年增长了百余倍。

  打响“大下姜”品牌 共富之路宽起来

image.png

  大下姜应用程序。浙江在线记者 吴丹 摄

  “这是大下姜应用,村民可以将家里自产的西红柿、地瓜干、鸡蛋等农产品的信息上传,公司会统一分拣、品控、包装、销售。”随手点开“浙政钉”App,振兴公司总经理黄立法娓娓道来。他提及,疫情期间,白马村有一批3000多斤的笋干滞销,村民直发愁,后来通过大下姜振兴公司的渠道这批笋干顺利卖出去了,成功为大家挽回了损失。

image.png

  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中《最后一课》单元就在下姜村取景。浙江在线记者 黄咏 摄

  大下姜应用中凝聚着下姜和周边村落的携手。“大下姜,一起富”既是村民们共同的口号,也是近在眼前的场景。很多人认识下姜村,是源自电影《我和我的家乡》。影片热映后,众多游客前往取景地下姜村“打卡”,周边村庄的民宿、特产店、果蔬采摘体验等同样生意火爆,下姜村的溢出效应,让村民们看到抱团发展带来的希望,乡村振兴也更有奔头。

  跳出下姜,发展下姜。2019年,由下姜村及25个周边乡村组成的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正式成立。随后,大下姜乡村振兴公司组建。公司由大下姜区域各村共同出资,村民变身股民,聘请职业经理人按照市场化模式,负责域内农产品整合开发、销售渠道建立、资源开发利用和品牌宣传推介等活动,改变了以往“低小散”的局面,先后推出蜂蜜、山茶籽油、地瓜干等优质农产品,成功打响了“大下姜”品牌。

  2021年,振兴公司营收600余万,其中部分盈利用于促进区域内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低收入农户增收。“原来只是看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通过组织变革,实现了资源集约发展。让大家看到了别人,看到了整体,发展起来有底气。”枫树岭镇党委书记余慧梅说。

  为大下姜努力的有一群年轻的力量,他们观念新、脑子活、点子多,不断给下姜村注入新的活力。“我们常说,做人要懂得感恩。一个村发展得好不行,要周围的村一起发展起来。”姜丽娟是一名“85后”,2016年从杭州市区回下姜村后,她开了村里第一家精品民宿,先后担任了村里多项职务,并在2020年接过了党支部书记的“接力棒”。“以‘小下姜’引领‘大下姜’,发挥先富的龙头作用,带动周边区域走好共同富裕之路。”对此,她信心满满。

  乡村的共富之路如何越走越宽,如何进一步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如何让乡村的综合实力越来越强?这是姜丽娟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作为年轻干部,我们要守护好绿水青山,发挥创新精神,加快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进一步整合资源,统筹推进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产业共兴、品牌共塑,走出先富帮后富、区域共同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下姜村就像一滴水,折射出乡村的发展变迁。勤劳、淳朴的下姜人脚踏实地,让这个美丽乡村不断“蝶变”。从“贫困村”到“绿富美”,下姜村的华丽转身是惊喜,是榜样,更是走向共同富裕的新起点。

责任编辑:叶海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清澈的枫林港河水穿村而过,白墙黛瓦的农居民宿依山而建,现代化休闲农业产业园区整齐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