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深入基层、问计于民。在全省上下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浙江在线特别推出“微调研·基层问计”专题报道,聚焦群众身边困难的解决路径,寻找来自基层一线的破题智慧,以鲜活故事展现来自实践的浙江经验。
浙江在线5月11日讯(记者 李心怡)“千年古镇”“与上海毗邻”,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东北部的姚庄镇给自己的定位是“临沪水乡”。5月10日,浙江在线记者跟随“中国式现代化的长三角实践”网上主题宣传采访团来到姚庄镇调研。作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先行启动区五镇之一,如今的姚庄正展现出勃勃生机,并与周边城市越来越紧密地相融……
勾线笔、颜料、画板……在姚庄的“庄菊华非遗工作室”里,市级非遗传承人、农民画画家庄菊华正在精心打磨她的新画作。今年60岁的她是当地一名种黄桃的农妇,学习农民画已有32年了,她也是姚庄第一个把农民画画进联合国大展当中的人。平时,她会利用农闲的时间作画,并且教当地的许多农民画画。如今,姚庄农民画的在册“画家”多达100多名。他们大多是当地农民,结合自己生活在这里的灵感,用手中的画笔勾勒着一幅幅新农村建设的美丽画卷。
庄菊华画的《莲藕丰收》 浙江在线记者 李心怡 摄
一幅丰收画
这是庄菊华画的《莲藕丰收》,成批的莲藕、忙碌的农民,画中展现了当地一片忙碌和谐的丰收之景。据了解,姚庄镇由于气候和地形状态良好,土壤肥沃,四季分明,因此发展农业的条件优良。姚庄是中国最大的鲜食黄桃生产基地,该镇以全县十分之一的耕地面积完成了四分之一的农业GDP,同时也成为上海的“菜篮子”和“果园子”,90%的农产品销往上海和江苏。
在姚庄镇北部,沉香村原先以种植水稻为主,上世纪80年代,陆续有农户开始试种柑橘。得益于千亩沉香荡的小气候,沉香村的柑橘皮薄、汁多、味甜,颇受欢迎,种橘农户越来越多。截至目前,全村400多户有近一半种植柑橘,种植面积达600多亩,约占全村耕地总数的三分之一。如今,当地更是打造了“江小橘”的农旅特色品牌。
沉香村 浙江在线记者 李心怡 摄
据介绍,村里通过打造橘乐产融合示范地,发展了民宿,通过推进农产品深加工和产品包装等举措,促进了农产品的销售,增加了就业岗位,也确保村民能够享受到产业发展的红利。“柑橘”真正成为了沉香村民的“致富果”。
杨阳画的《天梯彩霞》 姚庄镇供图
一幅城建画
这是农民画家杨阳画的《天梯彩霞》,据她介绍,这幅画中体现的是姚庄镇近年来翻天覆地的小城市建设进程,也表达了她对姚庄镇蓬勃发展的期待。
目前,姚庄镇正以农房集聚不断推动城乡融合的脚步。从2008年以来,历经三期农房集聚,共置换户数6039户,总置换率达70%。其中,有近2.5万名农民“带地进城”,纳入城市社区管理与服务,逐步改变原有的生产生活习惯,向城市靠拢。同时已入住新社区的农户将多余房屋出租,吸引8000余名新居民租住,促进了农村人口的城市化和新居民的本地化。
发展之中,居民的生活品质也明显改善了。新社区居民联排房户均面积达到300平方米以上,复式房和公寓房户均面积均在200平方米左右,建设质量高、面积大。
农房改造集聚后,城市的消费需求被充分激活。新社区一二期居民对住房装修的总消费就接近20亿元。此外,宾馆、超市、金融机构等服务单位不断增多,居民车辆增多为2008年的好几倍,房地产市场兴旺发达。
沈金鑫画的《一体化带来大发展》 姚庄镇供图
一幅未来画
这是农民画家沈金鑫画的《一体化带来大发展》,描绘了在长三角生态一体化发展的大潮下,长三角主要的地标性建筑。如今,姚庄镇作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先行启动区,主动融入长三角,坚持“高质量”“一体化”和“生态绿色”三个关键词,正努力走出一条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近五年,姚庄镇的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1%,农文旅全面融合发展,其中60%的游客来自上海,20%来自江苏。
此外,这里还设立了姚庄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凭借“临沪”的地理优势和高效的政务服务,吸引了上海诸多企业的目光。到现在为止,这里的项目超过了两百个,80%以上的项目和人才从长三角引进,80%以上的工业企业为长三角产业链,特别是上海和江苏的产业链配套,科技发展十分繁盛。
如今,这个围绕产业定位、将招商目光瞄准上海的园区,正在立足自身优势,谋划着未来产业发展的腾飞之路。
在嘉兴姚庄,无论是农房集聚的改造,还是农民身上叠加的绘画“技能包”……它们读来如此细密可感,真实鲜活。如同在翻阅一本拼图式画册,画册里有喜,有忧,有盼,有不能忘却的底色,更有时代铺陈的华章。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农村不再是悄然远去的背影,而是生机勃勃的主角。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