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2月10日讯(通讯员 海莎 周才殊 记者 祝依凡)2月10日,新建南通至宁波高速铁路杭州湾跨海大桥项目的施工现场迎来了复工后的第一个工作日,项目部铆足干劲,“热辣滚烫”全面开工!
记者了解到,通苏嘉甬高铁杭州湾跨海大桥是新建南通至宁波高速铁路的控制性工程,包括北、中、南三座航道桥和跨大堤、海中、浅滩区引桥,全长29.2公里,采用时速350公里的双线无砟轨道设计,是目前世界上在建长度最长、建设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跨海大桥。建成后将创下多项世界纪录,对世界高速铁路桥梁建设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
图源:宁波海事局
在南海中引桥施工水域,船舶抛锚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准备工作完成后,即将开展复工后钢吊箱的下放工作。在中海中引桥140号墩,“水欣麒1”打桩船正在进行作业前的检查工作。同时,世界上桩架最高、吊桩能力最大、施打桩长最长、抗风浪能力最强的打桩船“二航长青”,即将进入杭州湾水域助力大桥建设。春节后复工首日,项目部的管理和施工人员全部到位,复工率100%。工人们开足马力抢工期,瞄准节点赶进度,按下项目建设“快进键”。
“目前,杭州湾跨海铁路桥南航道桥完成148根钢护筒,159号主墩承台已完成封底,160号主墩承台完成第一层混凝土浇筑,南海中引桥完成8个钢吊箱围堰安装。”中交二航局项目部常务副经理姚腾龙介绍,项目部将进一步加大人员和设备的投入,重点加快南航道桥、南海中引桥的相关施工建设。
杭州湾是世界三大强潮海湾之一,存在大潮差、强冲刷、急流速等特点,为保障该工程复工复产安全,宁波海事部门对项目管理方、施工人员等进行复工前的安全警示教育及培训,督导项目部开展复工前的全面自查,确保“人、船、作业面”准备就绪。此外,海事部门指导工程项目指挥部制定作业安全保障方案,并针对冬季寒潮大风、能见度不良等强化恶劣气象预警预控,通过智慧海事、智控平台等数字化监管手段强化海事遥感智控,强化现场值守,确保重大涉水工程建设的安全和有序推进。
目前,杭州湾跨海铁路大桥南航道桥正在抓紧施工,预计到2027年底,杭州湾该水域将进入“双桥时代”。届时,将推动长三角地区路网结构更加完善,便利沿线人民群众出行,对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悉,截至当前,宁波沿海5项重大涉水工程已100%复工,其它40余项涉水工程复工率已达70%以上,预计元宵节前将全部具备复工条件。海事部门顺利保障160余艘施工船舶、1700余名参建人员安全进场,帮扶指导涉水工程在复工前完成风险隐患排查、问题整改120余项,全力保障一季度沿海工程建设取得开门红。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